推广 热搜: 重点  阿里巴巴  上了  麻雀  支付宝H5  机构  礼包  一个月  条例  上限 

退股、产品清盘!又有知名私募“散伙”了女神节是几月几日

   日期:2023-06-05     浏览:41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基金报记者 林雪 最近,又有一家明星私募的合伙人“散伙”,引发市场关注。 沪上新锐私募钦沐资产去年因明星基金经理于洋的加入,热度很高,但不到一年时间,于洋却悄然退出了公司股东名单,并且清盘了他

中国基金报记者 林雪

最近,又有一家明星私募的合伙人“散伙”,引发市场关注。

沪上新锐私募钦沐资产去年因明星基金经理于洋的加入,热度很高,但不到一年时间,于洋却悄然退出了公司股东名单,并且清盘了他管理的多只产品。

实际上,在今年市场震荡环境下,于洋和钦沐资产董事总经理柳士威都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公司规模增长也比较快,那么,为什么在公司发展势头不错之时,钦沐资产的核心投资团队却出现“散伙”,我们一起来看看。

于洋退股、清盘产品

离开私募将重返公募基金

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上海钦沐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最近出资人发生变更,公司原投资经理于洋已经退出,而柳士威控股的上海勤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之前的51%升至90%,同时还新增了一位自然人股东杨显,持股比例为10%。

基金君也查了基金从业人员资格注册信息,钦沐资产旗下已经没有于洋的从业人员备案信息。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于洋接下来会重新回到公募基金。

同时,天眼查信息也显示,于洋、司艳芳是在今年10月15日做了股权变更,均退出了钦沐资产;而上海勤原增资,自然人杨显新进。

展开全文

其实,基金君此前就听说于洋要清盘他在钦沐管理的私募产品的事情。

就在今年11月份,于洋写了《给持有人的一封信》,称基于绝对收益的目标,今年以来他对投资体系进行了持续的思考和调整,也尝试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应对,“经过持续思考及尝试之后,我认为目前个人的投资风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获得较好的绝对收益;其次在创立私募投资基金以来,运营方面的事务占据了不少精力,无法专注于单纯的投资工作,多方面因素导致在投资业绩上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偏离了公司创立时追求卓越的初衷,基于对投资者负责的考虑,而非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我将在近期结束自己对原有基金产品的管理。”

他还谈到,当初他和柳士威曾在安信证券有过一段时间的交集,谈到投资,彼此擅长的领域较为互补,柳士威擅长TMT、他更偏医药和消费,都是长坡厚雪的赛道,自然而然有了钦沐资产的诞生。转眼公司成立一年,在过去近一年的产品管理中,市场极度分化,结构性机会与阶段性风险并存,简单持有核心资产的策略也已失效,钦沐以绝对收益为核心追求目标,产品净值整体上达到了最初设定的目标。

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钦沐资产旗下多只产品已经清盘,包括钦沐创新专享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钦沐研究精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等。

据了解,于洋此次清盘的基金规模达到几十个亿左右。从最新的规模看,钦沐资产的管理规模区间为20-50亿元。

事实上,尽管今年市场震荡较为强烈,但于洋管理的基金在清盘前,今年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而柳士威管理的产品今年业绩表现更加突出。

在公司发展较好时离开,有知情人士透露,是因为于洋想把精力放在投资上,不太适应管理。在遇到瓶颈后,他曾经多次尝试过调整,但是最终还是不太适应,觉得还是回到公募比较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他现在产品已经全部清退了。”

明星基金经理去年加入私募受关注

公司快速发展时选择退出

去年下半年,富国基金原明星基金经理于洋加盟上海钦沐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一度在市场上引起骚动。

公开资料显示,于洋是南京大学生物制药学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硕士。他2011年进入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所任医药行业分析师,后来又在华创证券、安信证券任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2015年11月加入富国基金,历任富国基金医药行业高级分析师、中小盘研究员、基金经理,他管理的富国精准医疗、富国医疗保健行业、富国新动力等基金,任期都实现了超过100%的收益。

于洋的投资理念可以总结为:投资长期赛道,组合配置降低波动。

钦沐资产的另一位合伙人是柳士威,他曾经在英业达科技任软件工程师,2012年就职于安信证券,担任通信行业分析师,2015年以后他曾在中欧基金、源实资产任投资经理,2016年底他任职于源乐晟资产(现在是一家知名百亿私募),历任TMT组长、研究总监、投委会委员;2020年4月柳士威出来自己创业,后担任钦沐资产董事总经理。

彼时他们的联合被市场看好。除了于洋,当时加盟钦沐资产的,还有于洋在富国的同事罗林,罗林曾先后担任泰信基金和富国基金的研究员、基金经理职务。

当时钦沐资产的股权结构是,上海勤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51%、于洋持股39%、司艳芳持股10%,上海勤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由柳士威100%控股。

据了解,一个是公募明星绩优基金经理,一个是百亿私募的研究总监,于洋和柳士威的合作曾引起市场较多关注,2020年11月,钦沐资产旗下多只产品发行,不到两个月,管理规模接近10亿。截至2021年5月底,管理规模已经超过20亿。到今年公司规模曾经一度达到50亿左右。

但后来于洋选择离开钦沐资产,清盘了他管理的产品。除了他离职,今年钦沐资产的投资团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只产品发生投资经理变更。

今年上半年,钦沐资产给投资者的公告显示,公司旗下产品钦沐创新动力1号投资经理,由柳士威、于洋、罗林三人,变更为柳士威和于洋二人,罗林退出了,他曾经是于洋在富国基金的同事,在公募专户部当投资经理。

另外,今年3月钦沐创新研究1号私募基金的投资经理,也从柳士威与吴海宁共同管理,变成吴海宁单独管理。同一时间,于洋和邓文慧管理的产品,变更为邓文慧单独管理。

理性看看私募合伙人的“聚散”

关于私募合伙人的分分合合,今年市场上有不少。比如沪上知名私募于翼资产的核心基金经理陈忠离职,当时不少投资者赎回了产品;百亿量化私募鸣石投资的合伙人袁宇和李硕,也一度为了股权问题引发纷争,后来鸣石投资的工商登记材料发生变更,袁宇变更为公司法人和控股股东,李硕仍是股东。

有私募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对于私募合伙人来说,相互之间的配合很重要,因为私募创业、人比较少,如何分配权限、切割利益比较难,尤其是在私募规模增长以后,有了利益,还是分配问题。当然,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不同的平台资源不一样,也不一定能够适应好。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私募合伙人相互之间如何磨合很重要,包括投资、经营方面的理念要一致。同时,私募行业的聚散也比较正常,毕竟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背后原因有的是利益分配和激励问题,有的是投资风格适应问题以及经营理念问题等。“当然,核心投研人员离开,对一家私募机构短期打击比较大,但并不意味着这家私募就不行了。人各有志,和平分手也挺好,对于原来的私募来说,核心还是要找真正合适的人。”

编辑:小茉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原文链接:http://www.jingke.org/news/show-97546.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退股、产品清盘!又有知名私募“散伙”了女神节是几月几日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