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网上消费的兴起,即时配送行业以同城范围、分钟级和点对点的送达服务满足了人们对效率和便捷的需求,行业规模可观,增长空间广阔。2020年,国内即时配送市场规模超过210亿单。即时配送市场长期强劲增长的动力,来源于中国的经济增长与消费升级。
达达顺势登陆美股,成为首个叩开资本市场大门的玩家。而伴随着顺丰同城急送的香港上市,五年炼成国内第三方即配头号平台,第三方即配的资本市场之路也正在越走越宽。
分析人士认为,如今同城即配已发展成为近场零售的核心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高于资产本身盈利能力,因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了解,顺丰于2016年创立同城事业部,进入同城物流市场,具备较为前瞻的战略视野,2019年完成独立公司运作,同年上线“顺丰同城急送”品牌。独立运营后短短两年时间,顺丰同城便取得骄人成绩。根据公司招股书显示,到2021年5月31日,公司业务已覆盖全国超过1000个城市,惠及53万B端商家及1.26亿C端用户。
而根据艾瑞报告资料显示,若按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订单量计,顺丰同城已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服务平台,市场份额达11%。
同城即时配送行业由于高频低价属性,除了超级流量入口之外,其最大的魅力或许在于其背后颇具吸引力的市场空间。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16-2020年,即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从46亿单增至210亿单,复合年均增速达46%,预计2024年将进一步增至643亿单,2020年至2024年复合年均增速将为32.3%。若以行业5-10元(人民币,单位下同)每笔均价来算,该市场已超千亿,考虑到未来场景的不断扩展、业态以及消费模式的持续创新,即时配送服务完全有机会站上万亿规模。
展开全文1、规模效益扩大,亏损率持续收窄
背靠广阔市场,顺丰同城一路长势迅猛。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2020年,顺丰同城实现营收分别为9.93亿元、21.07亿元、48.4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120.8%;对应的年内净亏损分别为3.28亿元、4.70亿元、7.5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52.0%。
对于亏损扩大,外界尤为关注,质疑声亦接踵而来。实际上,公司过往几年的营收增速明显跑赢亏损,就已意味着亏损率呈持续收窄趋势。据招股书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公司的毛亏损率、净亏损率及经调整净亏损率这些反映盈利水平的关键指标都在持续缩窄,这说明随着收入体量的快速扩大,规模效应持续显现。
而公司收入的快速增长,直接得益于订单量的猛增。2018-2020年,总订单量分别为7980万笔、2.11亿笔、7.61亿笔,复合年均增速达209.7%。其中,同城零售年订单量2019年同比增加422.3%,2020年进一步增加425.8%;而2019年近场电商年订单量同比增加73.4%,2020年进一步增加144.1%;近场服务年订单量2019年增加92.7%,2020年进一步增加162.5%。
2、优势突出 核心场景完整覆盖
同城即配赛道的空间虽诱人,但巨头林立,相比达达、闪送及美团、饿了么蜂鸟等平台,顺丰同城算是后来者,而独立运营仅两年,战绩突飞猛进,显然离不开控股股东顺丰这棵大树的庇荫,而顺丰同城也承袭了顺丰的物流与科技基因。
由于顺丰在商务件市场优势突出,为顺丰同城率先切入B端,再拓展至C端奠定了品牌基础。顺丰品牌主张“优质、高效、全场景”,顺丰同城的愿景也是一脉相承。
在场景方面,顺丰同城目前已实现即配市场四大核心场景的完整覆盖,并针对不同细分赛道,提供品牌、时效、经济、客制化多元化的产品组合,既涵盖C端代买代送(帮我送、帮我买、帮我办等)等需求,也涉及B端(麦当劳、肯德基、喜茶等知名品牌)的外卖配送服务,全面覆盖新消费行业的各种即时服务需求。
(顺丰同城的全场景模型;来源:招股书)
(顺丰同城业务产品矩阵;来源:申万宏源证券)
在时效方面,相比其他物流细分赛道,唯快不破在同城即配可说是演绎到了极致,顺丰同城依靠智能化调度系统实现订单匹配和骑士服务的高效,做到了平均一小时送全城,据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年内,这一时效进一步缩短至30分钟左右;并且依托全场景和多元运力,实现了全品类全时段的覆盖。
而在履约方面,即使面对高峰时段、高峰期及恶劣天气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艰难状况时,公司仍坚持高效响应和稳定交付。同期,节假日的订单时效达成率波动小于2.5%,恶劣天气情况下的订单时效达成率波动小于3.5%。
3、B轮融资引入顶级机构,上市前获顺丰连续增资
对于顺丰此次紧锣密鼓地推进同城业务分拆上市进程,市场对背后的真实意图也颇为关注。
根据顺丰此前公告称,本次分拆上市将搭建顺丰同城国际资本运作平台,提升顺丰同城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持续巩固和强化顺丰同城核心资源,同时本次分拆有助于进一步拓展顺丰控股多元化融资渠道,促进顺丰新业务的价值发现。
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顺丰计划拆分同城业务赴港上市,最大目的在于提供新的增长点,进而缓解快递业务业绩压力带来的焦虑。
而如若顺丰同城成功闯关港股,则意味着顺丰体系孵化出第四家上市公司,此前包括顺丰控股、顺丰房托以及正拟收购的嘉里物流。
据悉,在时隔一年后,去年12月,顺丰同城完成B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大名鼎鼎的高盛系、中信资本、贝塔斯曼等,无疑为其上市提供有力的品牌背书。与此同时,今年3月,顺丰又通过子公司泰森控股进一步对顺丰同城进行增资约4.09亿元,增资完成后,顺丰股对顺丰同城合计的持股比例提高至66.76%。这被外界视为顺丰为同城业务上市所做的最后铺垫,充分体现出其对同城业务发展前景的信心。
估值探讨及结语
最后参照目前已上市的达达,来探讨下顺丰同城的合理估值水平。
就业务体量来说,顺丰同城已做到第三方平台第一的规模(按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的年度订单量计),目前收入体量也正不断接近达达。而从单票收入维度来看,顺丰同城的直营模式及高端定位导致单票收入大于众包模式的达达,2020年达达的平均每笔订单收入大约为5.22元,同期顺丰同城的平均单笔订单收入大约为6.37元。
同时,考虑到顺丰同城当前成长性明显高于达达,未来有望超越达达。从订单及营收角度来看,顺丰同城近三年复合增速分别为209.0%、120.8%,而达达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速分别为46.1%、72.8%。此外,从单笔净亏损变化来看,顺丰同城的缩窄速度更快,照此趋势发展,顺丰同城大概率会率先实现盈利。
由于当前各家均处于未盈利状态,但收入已呈稳增态势,以PS为锚,参照达达
当前的估值(PS-TTM约6.5x)计,顺丰同城估值大约在315亿元左右。
而若从长远战略价值层面来看,相比达达而言,顺丰同城还有几大突出价值。一是独立第三方平台的稀缺性。不同于有京东到家流量的达达,顺丰同城作为即配第三方龙头,与其他平台没有流量竞争,也就理所当然会成为其他平台的首选。无论是希望将流量引向电商的微信、抖音等流量巨头,还是商超到家、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平台,都能安心与顺丰同城进行合作。甚至是美团、饿了么这类外卖平台,在高峰时段,也会希望有第三方配送平台来进行运力补充。从这一点看,第三方配送平台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二是对于商家的重要意义。在国家反垄断背景下,第三方平台能提升商家的话语权,更好地与平台进行博弈;同时,依托顺丰的口碑、标准及客制化的产品体系,顺丰同城能帮商家更好地实现服务差异化,打造品牌口碑与流量闭环;三是顺丰集团的流量优势。顺丰速运积累了物流领域最庞大的,最注重时效,也是最愿意为品质付费的快递用户和客户群,这些用户转化到顺丰同城上,能为顺丰同城带来巨大的ToC市场优势。
此外,考虑到顺丰作为综合物流龙头,产业协同效应、业务的可持续性和可延展性更高,估值时也应考虑。因此,展望未来,按当前一级市场给出的估值(以B轮投前估值90亿元),顺丰同城的估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