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矛盾在于市场化利率在“形得成”和传导方面存在障碍,其原因包括监管套利、金融市场不成熟等造成的市场分割,以及融资平台预算软约束、存款无序竞争等财政金融体制问题。
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称,行长易纲在《金融研究》2021年第9期发布文章《中国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革》。易纲在文中写到,我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收益率曲线也趋于成熟。
易纲认为,利率市场化既要“放得开”也要“形得成”。在他看来,当前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矛盾在于市场化利率在“形得成”和传导方面存在障碍,其原因包括监管套利、金融市场不成熟等造成的市场分割,以及融资平台预算软约束、存款无序竞争等财政金融体制问题。
“下一阶段,要继续加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硬化预算约束、化解金融风险,为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更有利条件。”
他还认为,中国的经济潜在增速仍有望维持在5%-6%的区间,有条件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收益率曲线也可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形态。“中国将尽可能地延长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时间,目前不需要实施资产购买操作。”
以下为文章全文:
利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利率市场化是经济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经过30多年的持续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收益率曲线也趋于成熟,为发挥好利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调节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利率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变量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导向意义。作为反映资金稀缺程度的信号,利率与劳动力工资、土地地租一样,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价格,同时,利率也是对延期消费的报酬。考察利率对行为和配置资源的作用,主要以真实利率(也称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为尺度。
理论上,自然利率是宏观经济总供求达到均衡时的实际利率水平。实践中,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老百姓的储蓄和消费、企业的投融资决策、进出口和国际收支,进而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广泛影响。因此,利率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变量。
利率对宏观经济运行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实现。从消费看,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抑制消费。从投资看,利率提高将减少可盈利的投资总量,抑制投资需求,即筛选掉回报率低的项目。利率对进出口和国际收支也会产生影响,国内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和消费,提升社会总需求,会增加进口,导致净出口减少,同时本外币利差缩窄,可能导致跨境资本流出,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当然,真实世界中利率传导机制以及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比上面的简化说法复杂得多。
均衡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是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的储蓄行为、投资行为、融资行为在金融市场中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银行存贷款、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等进行投融资活动,并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和各类资产上)。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配置过程是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价格来导向的。在这个过程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决定资金流向,从而决定金融资源配置的流向。
展开全文当前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矛盾在于市场化利率在“形得成”和传导方面存在障碍,其原因包括监管套利、金融市场不成熟等造成的市场分割,以及融资平台预算软约束、存款无序竞争等财政金融体制问题。
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称,行长易纲在《金融研究》2021年第9期发布文章《中国的利率体系与利率市场化改革》。易纲在文中写到,我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收益率曲线也趋于成熟。
易纲认为,利率市场化既要“放得开”也要“形得成”。在他看来,当前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矛盾在于市场化利率在“形得成”和传导方面存在障碍,其原因包括监管套利、金融市场不成熟等造成的市场分割,以及融资平台预算软约束、存款无序竞争等财政金融体制问题。
“下一阶段,要继续加强监管、优化营商环境、硬化预算约束、化解金融风险,为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更有利条件。”
他还认为,中国的经济潜在增速仍有望维持在5%-6%的区间,有条件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收益率曲线也可保持正常的、向上倾斜的形态。“中国将尽可能地延长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时间,目前不需要实施资产购买操作。”
以下为文章全文:
利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利率市场化是经济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经过30多年的持续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收益率曲线也趋于成熟,为发挥好利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调节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利率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变量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导向意义。作为反映资金稀缺程度的信号,利率与劳动力工资、土地地租一样,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价格,同时,利率也是对延期消费的报酬。考察利率对行为和配置资源的作用,主要以真实利率(也称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为尺度。
理论上,自然利率是宏观经济总供求达到均衡时的实际利率水平。实践中,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老百姓的储蓄和消费、企业的投融资决策、进出口和国际收支,进而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广泛影响。因此,利率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变量。
利率对宏观经济运行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影响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实现。从消费看,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抑制消费。从投资看,利率提高将减少可盈利的投资总量,抑制投资需求,即筛选掉回报率低的项目。利率对进出口和国际收支也会产生影响,国内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和消费,提升社会总需求,会增加进口,导致净出口减少,同时本外币利差缩窄,可能导致跨境资本流出,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当然,真实世界中利率传导机制以及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比上面的简化说法复杂得多。
均衡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是企业、居民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的储蓄行为、投资行为、融资行为在金融市场中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银行存贷款、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等进行投融资活动,并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和各类资产上)。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配置过程是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价格来导向的。在这个过程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决定资金流向,从而决定金融资源配置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