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机构  支付宝H5  1100  礼包  窗口  冰球突破爆分网站  论坛  上了  人鱼  一个字 

专访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总裁郭秋杉: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力崛起,当下技术成果转化需要系统性支撑何以笙箫默分集剧情

   日期:2023-05-07     浏览:55    评论:0    
核心提示:每经记者:姚亚楠 每经编辑:叶峰 今年8月,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宣布启动,这是上海生物医药基金旗下专注“从0到1”阶段投资机会的早期基金,由上实集团、上海医药、国方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该基金将重点

每经记者:姚亚楠 每经编辑:叶峰

今年8月,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宣布启动,这是上海生物医药基金旗下专注“从0到1”阶段投资机会的早期基金,由上实集团、上海医药、国方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该基金将重点聚焦前沿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

从令人振奋的科学发现到创新的商业应用与产品,技术成果转化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近日的专访中,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总裁郭秋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生物医药领域中国的原始创新能力在近些年快速提升,在生物创新药、免疫疗法、基因细胞治疗等细分领域我们有顶尖的基础研究与科学发现,也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储备与平台。但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医药医疗创新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设处于相对早期,也并不完善,当下在前沿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仍然面临高校院所专利转化机制不清晰、连续创业者、职业经理人等技术转化人才储备不足等挑战。

早期投资竞争激烈 探索生物医药转化“上海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2020年12月,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宣布启动,今年为什么再专门设立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

郭秋杉:单独再设立这样一只基金是为了更好配合生物医药领域天使与早期投资的特点和需求,早期投资在筛选项目时关注的范围相对更广,对科研院所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的嗅觉要更敏锐,对目标项目的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也要求更快,尤其是近几年来,生物医药行业关注度持续攀升,早期投资竞争也呈现白热化状态,所以我们单独设立了创新转化基金并组建专业的团队来做好这件事。

从宏观层面来看,创新成果转化是国家战略也是上海战略,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市重点发展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既是原始创新的高地,工业界人才也非常丰富,产业体系与产业链较为完善,我们希望在这里发掘更多具有国际引领水平的生物医药原始创新技术,并结合产业资源与临床转化资源实现在上海的就地转化。

NBD:除了早期投资之外,你们还要花大量的精力做创新孵化,这对投资人和团队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郭秋杉:对前沿技术的嗅觉和敏锐度要求更高,要做好创新转化,需要对特定技术领域、适应症、靶点保持长期耐心的关注,我们日常会阅读大量文献,甚至依据关键字去搜索细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寻找到这些科学家或技术突破,这是一个认识长期积累的过程。此外,我们也要与成熟药企的研发与BD部门、临床医生与工业界专家等多方保持良好的沟通,以判断技术是否有切实的临床价值与商业潜力,在合适的时间点为技术转化与项目发展做路径选择,并精准链接资源。

展开全文

为了更好链接创新生态圈内各类型创新主体、服务主体,未来我们有计划再建立一支具备核心孵化能力、转化全周期支持能力的团队,以保证各创新要素的高效互动协作,信息流动畅通,提升运营效率。

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力崛起 当下技术成果转化仍面临一定挑战

NBD:根据您的观察,在生物医药的哪些细分领域,中国高校的研究成果竞争力和商业转化潜力比较强?

郭秋杉:我们过去长期在科研院所做技术搜寻和评估,比较强烈地感受到生物医药领域中国的原始创新非常活跃,在生物创新药、免疫疗法、基因细胞治疗等细分领域我们也有顶尖的基础研究和科学发现,具备很强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储备与平台。在诊断与医疗器械方面,得益于工程师红利,国内企业对新技术的掌握和迭代创新速度也非常惊人,逐步从跟随、赶超到引领。

这一方面源自国家对原始创新的重视,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基础科研环境越来越好,在海外接受过严谨学术训练的科学家愿意回国寻找好的发展机会,原始创新人才更加丰富。并且,中国人口基数巨大、市场广阔,民众医疗健康支付能力提高与社会支付体系不断完善,因此,我们对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原始创新转化充满信心。

NBD:您此前曾成功主导过诸多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当下国内前沿技术成果转化的难点和痛点主要有哪些?

郭秋杉: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遇到的挑战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在专利转化方面,高校院所是原始创新的主阵地,每年会产生大量的专利技术,但当下还未形成一套具有广泛参照意义的转化机制,能够顺畅且规范地将专利从学术界过渡到产业界,不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大多一事一议。当然,国家正努力营造鼓励转化的氛围,也出台了一系列激励转化的措施,但要想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多方共赢的转化机制,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也需要把问题进一步细化,包括高校如何参与、怎么分享转化收益、专利的定价等等。

参照海外的经验,上世纪80年代美国《拜杜法案》的诞生明确了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属,极大激励了高校院所的专利申请与授权转化的热情,《联邦技术转移法》等一系列鼓励中小创新企业参与创新转化的法案颁布,也极大推动了产业界与学术界的联手,学术科研优势逐步转化为工业制造和经济的优势。

其次,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连续创业者与商业转化人才供给不足,有些科学家并不擅长处理工业与商业问题,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匹配对技术理解,且资源组织能力全面的公司管理者或联合创始人,而目前国内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并不充足,处于第一个创业周期的人才也需要时间积累经验。

第三点挑战在于基金投资是追求财务回报的,但事实上,从科学发现或者技术突破到天使投资之间其实还存在一段缺口,即所谓的概念验证阶段,这一阶段无论是资金、实验载体条件、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也都供给不足,我们正在考虑如何设计一个新的机制,协调各方资源在这一阶段给予科学家一定的支持,帮助其完成这一步的跨越。

重仓First in class创新药

NBD: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未来会重点关注哪些投资机会?投资策略是怎样的?

郭秋杉: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迭代速度不断加快,我们认为技术突破能创造新的增量市场,同时也一定程度改变或影响原有市场的商业格局,我们将对新机制、新靶点及其相关研究方法学等有待突破的领域保持长期关注,对能为疾病诊断和新兴治疗手段带来效率提升和瓶颈突破的技术跨界与技术融合提供探索机会。同时,我们相信产业协同与创新生态对投资的支撑力量,未来我们将积极拉动被投企业与龙头药企,以及被投企业之间的联合研发与上下游技术合作,创造产业链协同联动价值,以提升转化效能。

NBD:国内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近日在半年报中提到,生物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研发、人力、生产等成本快速上涨,生物医药创新面临严峻挑战,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郭秋杉:过去由于市场或投资环境的引导,企业更愿意做看上去稳妥的管线,这样就会出现某些赛道和靶点过于集中甚至扎堆的现象,大家都想利用中国的临床及执行力优势去做快速跟进,但如果都在类似的靶点和适应症上争抢机会,优势也可能最后转变为劣势,给患者带来的临床收益却很有限,商业回报就无从谈起了,这不是一个良性的竞争。

今年7月,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提到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当选择非最优的治疗作为对照时,即使临床试验达到预设研究目标,也无法说明试验药物可满足临床中患者的实际需要,或无法证明该药物对患者的价值。这将影响me-too类药物上市的速度和获利能力,而利好First in class的药物研发,逐步推动资源向这一领域倾斜。

此外,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First in class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早期投资风险相对更高,但平衡投资风险也可以不用靠重仓me-too或me-better等保守的管线资产和项目来实现,通过布局不同赛道、不同技术成熟度产品或平台同样可以分散投资组合的风险,并为基金带来稳健丰厚的财务收益。

长按识别二维码,前往“场景汇”APP

免责声明:每经路演·场景汇旨在为创业者与投资人搭建互动交流、精准对接平台,我们将定期深度报道优秀创业公司和创业项目,所选用的素材均来自于公开资料和采访,请各位投资人谨慎判断、预防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