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借按时还,有啥好怕的?
据报道,近日,有多位花呗用户向媒体反映,收到“花呗服务升级”提示,显示用户需签署《个人征信查询报送授权书》(以下简称《授权书》),同意授权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报送相关信息。随即,“花呗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消息迅速蹿上热搜第一。截至发稿,该话题已超过5亿的阅读量。
尽管花呗方面回应称,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花呗的相关信息会逐步纳入征信系统。正常使用花呗,保持良好使用、还款习惯,不会对征信记录造成负面影响。但该话题依然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与担忧。
↑截图自支付宝app
事实上,花呗作为一种金融借贷产品,和其他金融机构所开发的贷款产品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花呗和其他金融机构接受同样的监管是理所应当的。换言之,无论是互联网借贷还是线下银行贷款,实质都一样,都应当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和制度的约束。
需要明确,将花呗纳入到征信系统,是为了让花呗和金融机构的竞争更加公平。一直以来,花呗因为其放款要求更低,比银行贷款资格审核手续更简洁,而获得了大量用户。再加上互联网优势,以及其与自身电商平台的紧密联系,花呗更是聚集了众多流量。因此,此次将花呗纳入征信系统,就是要让花呗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处于同一个赛道之内公平竞争,这也能够回归资源配置的本质。
对于花呗自身来说,将个人用户在花呗的借款和逾期、违约信息纳入央行征信系统,有助于对违约者起到一定的约束和震慑作用。与同行比较,花呗的杠杆率并不低,所以还款率和坏账率决定了花呗经营的稳定性,当违约者因为征信问题,拖欠款项成本提升之后,也将有利于花呗回收欠款。
一直以来,我国的信用制度的完善速度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存在一定的脱节,这与数字技术更多流入金融领域获取收益而不是流入信用制度增加社会效益有关。花呗的接入能够为整个信用评价体系提供更多元、更丰富的维度,一个动态的信用制度也得以进一步形成。也就是说,花呗纳入征信意味着征信信息的覆盖能力更强,对于一个人的信用评定将更加全面客观,缓解了征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从社会角度看,花呗纳入征信也丰富了信用体系。
传统的金融机构的信用服务更多偏向于个人和企业的贷款,额度较大,即便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信用卡业务,其体量与这些相比也仍然较小。而花呗则不同,它诞生于消费贷款,额度较小,消费次数更加频繁,也更加灵活,额度变化的频率也更快,对用户的消费习惯刻画更加细节。两者综合起来,无疑会让用户的信用画像更加立体完善。
当然,也有网友担心,自己使用花呗、白条这类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会不会影响自己以后从银行借房贷、车贷,会不会被“歧视”?答案是否定的。无论从银行的贷款资格评估和花呗等产品本身的属性来看,只要用户有良好的还款习惯,不出现逾期等不良现象,那么这些记录反而会成为银行贷款评估的重要依据,有助于贷款额度的审批和提高。而且,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花呗已有超过5亿用户,再加上京东白条、微粒贷等产品都已接入征信,用户的普遍程度是相当高的。任何银行都不可能放弃如此规模的客户群体,更不太可能搞“歧视性”规则。
纳入征信,会不会对花呗的盈利能力有所影响?笔者认为,从客观短期上来说,的确会有一些影响,但那些因接入征信而放弃花呗的用户,其本身的还款或就具有一定风险,通过接入信用体系而筛选掉这些风险因子,对于花呗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而从长期来看,完善信用体系的形成将会促进信用市场良好信用生态的形成,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实体金融都将从中获益。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盘和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