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记者 | 彭新
记者 | 彭新
9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告披露,已依法对上海锲特电子有限公司、上海诚胜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誉畅科技有限公司3家汽车芯片经销企业哄抬汽车芯片价格行为共处250万元人民币罚款。
在供需平衡交易条件下,汽车芯片贸易商的加价率一般为7%至10%。但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调查,今年以来,汽车芯片生产商、授权代理商等销售芯片价格上涨幅度为10%-15%,个别芯片上涨50%。有个别经销企业趁机恶意抢购短缺芯片,大幅加价销售,哄抬价格,牟取高额利润。在掌握具体线索后,市场监管总局组建两个专项调查组,分别赴上海、深圳对汽车芯片经销企业开展调查。
据公告,3家企业大幅加价销售部分汽车芯片。如进价不到10元的芯片,以400多元的高价销售,涨幅达40倍。市场监管总局认为,上述企业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规定,构成《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指的“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的”价格违法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在本案中,3家经销企业利用我国汽车芯片供需失衡,在采购价格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大幅加价销售汽车芯片。下游汽车零配件企业因无芯片可用,面临断供违约赔偿的风险,不得不接受当事人高额报价。经销企业这种大幅加价行为,不仅不能增加产品供应,缓解供需矛盾,反而制造紧张情绪,致使零配件制造商、车企等各环节恐慌性备货,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推动价格过快、过高上涨,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
针对汽车芯片市场哄抬炒作、价格高企等突出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在8月3日已发布信息称,该局根据价格监测和举报线索,对涉嫌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市场监管总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密切关注芯片领域价格秩序,强化价格监测,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汽车芯片是汽车制造业重要元件。今年上半年,受全球汽车芯片供给严重不足影响,国内汽车芯片出现供需失衡。汽车芯片在本轮“芯片荒”中最受波及,汽车厂商“一芯难求”,价格整体上浮。有汽车企业采购部门人员告诉界面记者,个别汽车芯片涨幅甚至高达10倍,车企生产、采购计划受影响严重。
展开全文由于汽车属于高货值产品,芯片占汽车整体成本价值较小,因此大部分汽车企业可以承受汽车芯片价格较大幅度上涨,但限制汽车工业生产的主要是产能。
汽车缺芯集中爆发,是行业集体误判需求。2020年2月,国内汽车销量回退至15年前水平,多数车企据此对未来销量做出保守预估,进而向一级供应商调低了零件需求;供应商则向上游芯片厂商进一步压低需求。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8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72.5万辆和179.9万辆,环比下降7.4%和3.5%,同比下降18.7%和17.8%。其中,乘用车8月产销149.7万辆和155.2万辆,产量环比下降3.3%,销量环比持平,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1.9%和11.7%。
对于8月中国汽车产销数据下滑,中汽协表示主要是受到国内疫情和马来西亚疫情的影响,不稳定的供应链导致减产压力进一步加大。供应链问题尤其是芯片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汽车行业的问题。
芯片产能紧缺仍在持续,行业普遍预计紧缺至少到2022年才会好转。汽车芯片供应商恩智浦首席执行官Kurt Siever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强调我们的供应增量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仍然是供不应求”,他预计,而且供应紧张的情况要持续到2022年。
“缺芯”也直接逼迫芯片企业注意到汽车产业需求,产能进一步向行业倾斜。9月7日,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谈到汽车芯片时表示,2030年前,汽车芯片的总体市场规模增长将超过一倍,达到1150亿美元,约占整个芯片市场的11%。为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英特尔计划在欧洲建立新的芯片制造工厂,除在其爱尔兰工厂实现如此前所承诺的代工产能之外,还将推出“英特尔代工服务加速器”计划,帮助代工客户将汽车设计过渡到先进的制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