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营运中心(资料图)
市场主体的选择,是一个地方发展环境的“晴雨表”,也是经济活力的“风向标”。
当前,实验区发展迎来一则好消息:截至8月31日,实验区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06326户,同比增长178.19%。其中,今年新增市场主体超过6.1万户。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从实验区成立之初的市场主体总量远不足1万户,到如今市场主体蓬勃发展,体量突破10万户。究其背后的原因,这与实验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努力密不可分。
“除”痛点 助力平台型企业发展
“通过平潭的‘智能审批’平台,公司平台上的众多灵活就业者线上就能快速完成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相较过去便利了很多。”福建达顺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畅说。
福建达顺网络有限公司是实验区今年新认定的平台型种子企业,主要从事外卖递送服务,在全国仅自有招聘管理的速递员就有10余万人。该企业将自有速递员通过公司平台以个体工商户形式在平潭注册登记,利用实验区自主研发的“商事主体准入确认制智能审批”平台(简称“智能审批”平台),在落地平潭的两个半月时间内就完成了大批量的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
实验区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顼介绍:“近年来实验区大力发展总部平台经济,吸引了一大批平台经济企业落地。但在平台经济企业注册登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平台商户跨地域、批量式注册登记的突出问题,而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审批’平台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可实现每30秒完成一个个体工商户的注册,更好地赋能平台经济企业落地发展。”
得益于实验区深耕“互联网+审批”,探索实施商事主体“智能审批”登记新模式,让内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把审批窗口设在企业内”和“无干预、无纸化、无见面、无费用、无延时”的目标,引来了更多市场主体进驻。今年以来,已有54637户市场主体通过“智能审批”平台成功领取营业执照。
“减”审批 提升办事主体满意度
事实上,“智能审批”登记模式只是实验区营商环境优化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实验区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实行企业开办在线“一表申报”以及企业变更、备案、注销“全程网办”;首推实施“否定备案”制度,切实解决因窗口人员服务不到位、业务不熟悉产生的“来回跑”问题。“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腿”已在平潭成为常态,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我们做好企业负担的‘减法’、服务便利的‘加法’,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节约企业运营成本。”徐顼表示,为此实验区自主研发的“企业变更(备案)、注销登记全程网办平台”,让内资公司从设立、变更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无纸化、无见面、网上办,真正实现了“审批不见面,办事零跑路”。此外,今年以来实验区还推行向新开办企业免费赠送印章,用政府采购代替企业自费,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
政府部门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这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吸引市场主体的重要因素。“我们对平潭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因为平潭的营商环境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办事人员也有服务意识,真诚地为企业提供帮助。”陈畅说,平潭营商环境的高效便利和政府部门的工作热情,让他们选择留在平潭注册公司,为平潭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立足新发展阶段,实验区将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形成高端资源要素集聚新优势?徐顼表示:“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秉持‘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质量,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出品:平潭综合实验区融媒体中心
- 记者:王婷
- 责编: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