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2日消息(记者佟亚涛)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上半年我国商务工作“成绩单”22日出炉。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商务运行快中趋稳、稳中向好。这份“成绩单”成色如何?
国内消费,关键词:持续回暖。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万亿元,同比增长23%,两年平均增长4.4%。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介绍,上半年,消费市场总体呈现稳步恢复、持续回暖的发展态势,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7%,“稳定器”作用突出。“从市场亮点角度看,有四个方面比较抢眼:一是中高端消费持续快速发展;二是汽车等大宗消费较快增长;三是文化旅游消费加快恢复;四是绿色健康智能消费备受青睐。”朱小良说。
不过朱小良也提到,当前消费市场运行中还存在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等突出问题。下一步将有针对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在落实好已经出台的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提振大宗消费等政策措施的同时,储备一批扩内需、促消费的新政策。指导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以节兴市、以节兴商。”
对外贸易,关键词:快速增长。上半年,货物进出口18.1万亿元,同比增长27.1%,规模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我国外贸规模创历史新高。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解释说,这是全球范围内供给与需求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关键的是需求牵引供给。“疫情导致国际市场出现了巨大的供需缺口,中国外贸供应链体系能够快速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及时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各国各地区防疫和生产生活需要。”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疫苗接种进度加快,部分国家已经出现经济回暖,生产逐步恢复。李兴乾说,这对中国外贸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一方面,我国出口会面临市场竞争的加剧;另一方面,各国恢复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对资本品、中间品需求明显提升。这恰恰是中国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更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的机会和动力。”
从商务部近期监测的情况看,大约40%的外贸企业新签出口订单同比增长。不过李兴乾也提到,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物流不畅、汇率波动较大、用工成本上升等困难“四碰头”,导致外贸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受挤压。商务部将进一步完善贸易政策工具箱。“原材料价格上涨方面,我们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密切跟踪监测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推动进口多元化,构建大宗商品稳定外贸渠道,部分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出现回落。海运物流方面,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密切跟踪海运问题,推动提升集装箱产量、加强运力保障以及价格监管,目前运力投入、旧箱回运、新箱投放都取得明显进展。汇率波动方面,我们会同相关部门推动金融机构持续优化汇率避险产品服务,积极推广《外经贸企业汇率避险业务手册》,为企业避险提供针对性指导。”
利用外资,关键词:大幅增长。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6078.4亿元,同比增长28.7%,两年平均增长12.7%。
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速无论是以人民币计还是以美元计,都是近10年来同期最高,规模创历史同期最高。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宗长青介绍,商务部持续落实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资政策,给了外企信心。“商务部近期问卷调查显示,68.6%的外资企业对中央层面出台的稳外资政策表示十分满意,31.4%表示基本满意。”
对外投资合作,关键词:平稳有序。上半年,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488.3亿元,同比下降3.7%。
“一带一路”投资合作不断深化。商务部综合司司长郭婷婷介绍,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8.6%,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至17.8%。合作共赢充分彰显。“截至上半年,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470亿美元,向东道国缴纳税费约6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8万个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