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新股定价环节网下投资者“抱团报价”等问题,已引起发行人、投资者及监管部门的关注。证券时报记者昨日获悉,上交所近期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部署开展了科创板网下投资者专项检查行动,以引导督促相关机构规范参与新股发行承销活动。
前期,上交所与中国证券业协会已开展针对网下投资者报价规范性的现场检查。根据检查情况,上交所向6家私募机构投资者作出监管警示决定,证券业协会也对11家网下投资者采取暂停网下投资者资格或予以警示等自律措施。
7月9日,为进一步强化对注册制下保荐承销、财务顾问等业务监管,中国证监会向市场发布了《关于注册制下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完善制度规则,提升监管和执业的规范化水平,加强对报价机构、证券公司的监督检查,规范报价、定价行为。
据了解,上交所已针对网下投资者报价异常行为,建立了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在日常监管过程中,针对报价集中的IPO项目,及时向发行人、主承销商了解相关情况,对报价异常的机构投资者,进行电话或现场约谈,了解相关情况,强调报价纪律和监管要求。同时,建立了网下投资者报价行为分析模型,对近期完成询价发行的科创板项目的报价明细进行大数据分析,筛查出在众多项目中呈现报价一致性较高、报价较为随意的机构投资者名单。对于这些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约谈、调阅工作底稿等现场或非现场监督检查,事涉10家基金公司、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1家保险公司及2家证券资管公司。
就此,上交所成立了7个专项检查小组,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地同时开展现场检查,证券业协会共同参与此次行动。检查初步发现,部分机构投资者合规意识淡薄,未明确关键环节双岗复核、通讯设备管控等内控机制,或者存在实践操作和内部规定“两张皮”的现象,报价信息通过口头、群消息等方式传达交易人员,存在价格泄露风险;部分机构未建立有效的估值定价模型,研究报告未明确报价区间建议或者缺少参数设置的详细说明,估值区间到最终报价缺少推导过程等情况;部分机构研究报告、定价决策过程及决策依据未留痕存档,个别机构存档备查的研究报告未在询价结束前定稿或上传内部系统等。
根据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科创板在发行承销环节构建了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询价、定价和配售机制。然而,部分网下投资者在切实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作用方面认知不到位,未能独立、客观、审慎参与新股认购,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科创板新股发行秩序。
针对相关违规情况,上交所将按照中办、国办《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精神,贯彻落实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从严处理,坚决采取相应自律监管措施。
下一步,上交所将持续加强与证券业协会监管协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规从严处理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好科创板新股发行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