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赚1.5万元!郑州富士康春节高薪留人,部分员工大年初二便返岗
春节假期尚未结束,郑州富士康已开始忙碌起来。
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二,程心(化名)已投入了车间的工作中。
程心是郑州富士康iDPBG事业群里流水线上的一名员工,为争取这月的高额补贴和加班费,短暂陪伴家人不到两天就返岗工作。
程心返岗,上的是白班,在她加班的同时,同是富士康流水线员工的王诠(化名)还在返岗路上,他上的是夜班,几个小时后,也将加入到iPhone 14系列的组装工作中。
“现在大部分工人基本都返岗了。”1月25日,王诠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是他第一次过年期间留在富士康加班,“但没什么关系,挣钱最重要。”
据王诠描述,现在富士康给出高工价,一方面是为在节假日管控加班,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春节之后大批工人流失、产能下降的情况。
王诠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近期富士康加班的情况已经变少,“估计iPhone 14系列的供应不是十分紧张了”。
在经历两个月前的用工荒之后,郑州富士康现在产能满负荷运转,产能已经提升上来。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近期富士康一条生产线每日能组装6000多台手机,一个车间几条生产线加起来每日能组装2万多台手机。
然而,眼下郑州富士康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苹果公司为分散供应风险,前者在高端机型的组装上或将面临丢失独家合作权的风险。
大批员工陆续返岗复工
今年是程心工作后首次在春节期间在工作地加班,也是她来富士康打工的第一年。在此之前,她在一家快递公司工作,往年都是腊月二十三前后就放假,回家陪伴丈夫孩子过年,过完元宵节才返岗。
成为一名生产线员工已经5月有余,程心已适应在富士康的工作状态。最近一个月,尤其在临近春节时,工厂都比较忙,大多数人都处于加班的状态。
对程心而言,今年春节是一次颇为特殊的经历。老家就在100多公里外的洛阳,趁着除夕和初一两天假期,程心特意回了一趟家。由于上的是白班,刨去在路上的时间,程心能陪老人孩子的时间不足48小时。
“能多赚一点是一点。”程心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个月每天的基本工资,加上3000元的持续服务激励和6000元的新年大礼包,还有各种补贴,做完大概能拿到1.3万~1.4万元,平时是没有这样的薪资水平的。”
在此之前,11月富士康遭遇用工荒,工人工价提升,程心一个月最高能拿到2万多元的薪资。尽管在用工淡季时工价会下降,程心表示,“还是会继续留在富士康工作,因为这里对员工的待遇相对比较稳定,工资都是固定日期发。”
与程心不同,王诠才来富士康两个月,并不打算做长期工。
在这之前,他做过很多职业,在工地上打过工,体验过北方户外冰天雪地的寒冷,也当过销售业务员,体验过南方阴雨连绵的潮湿,但每年都会回家陪伴家人过一个完整的春节。今年是他第一次在春节期间离家返岗。
在放假的两天里,他抓紧时间回家和家人吃年夜饭,给亲戚拜年,和朋友聚会……短暂的陪伴之后,他也加入到富士康浩浩荡荡的返岗大军中。
“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还是赚钱重要,家里人也都支持。”王诠表示。
据王诠描述,当时他和很多人一样,被富士康的高工价吸引过来,上个月尽管没有满勤,也能拿到1.2万元的工资。
“这个月比上个月还高点,做完大概能拿到1.5万元吧。但是1月之后可能就没有这个水平的工资了。”王诠表示。
或失去高端机型独家代工权
春节期间加班加点,郑州富士康不仅是为保当下iPhone 14系列产品的供给,也是在为iPhone 15系列提前做准备。
“回来这两天,我们还得参加富士康复工复产的培训课程,之后还要考试。”王诠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据报道,郑州富士康已经开始规划的iPhone 15系列的生产场地。“开过好几个会,过完年后会把旧生产机器拉走,把新的运过来。”有知情员工向媒体透露。
作为苹果一直以来的合作伙伴,iPhone系列Pro版本的高端机型向来是富士康独家组装,其中郑州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组装厂。
虽然目前郑州富士康的供应紧张情况已大大缓解,但依然面临独家合作地位失守风险。
据投行机构Wedbush分析师Daniel Ives的预测,2022年第四季度iPhone产量最多减少10%。
此前摩根大通对于2023年全年iPhone总销量的预估,从2.39亿部下降4%至2.37亿部。受此影响,苹果2023财年的第一季度业绩也受到冲击。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最新研报中指出,为保证供应,苹果手机的另外两大组装厂和硕跟立讯,将分别自鸿海取得约10%的iPhone 14 Pro与14 Pro Max订单。
在高端机型销量走俏的情况下,显然苹果公司希望分散供应风险,在此背景下,富士康能否在之后的iPhone手机代工中拿下高端机型的独家组装,存在一定变数。
按照惯例,苹果将于今年秋季推出 iPhone 15系列新机。据媒体报道,鸿海旗下深圳观澜厂已开始进入高阶iPhone 15新机试产导入服务(NPI),为量产暖身。眼下郑州富士康也积极为iPhone 15系列做准备,富士康“抢夺”iPhone 15订单的决心可见一斑。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最新收据显示,2022年12月营收 6293.4 亿新台币(约 1397.13 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14.2%,同比下滑12.3%。对于苹果是绝对第一大客户的富士康而言,拿下iPhone 15系列尤其是高端机型订单,是其扭转营收下滑的重要一步。
香港2022年商品整体出口货值按年下跌8.6%观点网讯:1月26日,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2022年12月份商品整体出口货值为3481亿港元,按年下跌28.9%,逊于市场预期的下跌23.4%;商品进口货值为3997亿港元,按年下跌23.5%。
12月份录得有形贸易逆差516亿港元,相等于商品进口货值的12.9%。
2022年全年,商品整体出口货值按年下跌8.6%;商品进口货值下跌7.2%。2022年录得有形贸易逆差3958亿港元,相等于商品进口货值的8%。
12月份按年比较,输往亚洲的整体出口货值下跌29.2%。此地区内,输往大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体出口货值录得跌幅,尤其是日本跌39.3%、台湾跌34.4%、泰国跌31%、中国内地跌30.4%。
除亚洲目的地外,输往其他地区的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体出口货值录得跌幅,尤其是德国跌44.1%、英国跌39.6%和美国跌26.7%。
港府发言人表示,反映外围环境恶化及跨境陆路运输受阻的严重拖累,去年12月商品出口货值的按年跌幅进一步扩大。输往内地、美国及欧盟的出口均继续大幅下跌。输往其他主要亚洲市场的出口录得不同程度的跌幅。
发言人称,环球增长疲弱,短期内将继续对香港的出口表现有负面影响。不过,跨境陆路运输在近期相关限制放宽后逐渐恢复,应会抵消部分压力。
科技探粤丨破冰前行!“中山大学极地”号渤海试航 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破冰科考船行列1月25日,中山大学打造的我国高校首艘、国内第三艘破冰船——“中山大学极地”号正在辽东湾执行冰区试航任务,以试验极地号船舶低温航行和破冰能力。
据悉,“中山大学极地”号此次渤海破冰试航之后,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破冰科考船行列,为我国极地科考贡献力量。
遭遇今冬最冷寒潮
连日来,我国大部遭遇了今冬最冷寒潮,1月24日,我国渤海辽东湾海冰面积超1万平方公里,外缘线达56海里,最大冰厚超过35公分,创近年新高,许多船只被冻在突如其来的海冰里动弹不得。
“中山大学极地”号1月17日从南海之滨出发,穿越南海、东海、黄海,经历冬季的狂风巨浪终于抵达渤海辽东湾。
突如其来的寒潮,并没有影响“中山大学极地”号的试航,该船的最大破冰能力可达2.2米冰厚。根据卫星影像的指引,身披银色铠甲的“中山大学极地”号往海冰最严重的海区进发。
期间,科考队员释放无人机对极地号的破冰英姿进行了拍摄,辽东湾的海冰在强大的极地号船艏的碾压下发出清脆的破碎声,极地号在祖国壮美的北国海疆划上一道道靓丽的弧线,蔚为壮观,极为震撼。
“中山大学极地”号是中山大学继“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投入使用后,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又一“大手笔”。
该船是目前世界上破冰级别最高的破冰船之一,船排水量5852吨,长78.95米、宽17.22米、吃水深度8.16米。2022年9月30日,中山大学为该船举行命名仪式。不久前,该船完成桂山水域试航任务。
据中山大学校方介绍,“中山大学极地”号将推进广东高校极地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形成覆盖深海-极地全域的大洋科考能力。
中山大学地处我国南海之滨,与辽阔海洋结缘已久,海洋科考自上世纪20年代就已开始。1928年,中山大学朱庭祜和朱翙声两位教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对西沙群岛的科学考察。1999至2000年,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曾星舟参加了中国第16次南极科考。
时隔20年后,中山大学重返南极科考国家“战队”,2020年,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韩博、博士后张功搭乘“雪龙2”极地科考破冰船,到达南极开展科考作业。2021年,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老师郑雷参与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
近年来,中山大学在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等7个整建制涉海学院以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组成的海洋学科群基础上,2020年更进一步成立了多学科交叉科研机构——极地研究中心,推动极地领域多学科交叉创新,通过集群效应带来了极地研究的跨越式发展。
极地研究中心重点开展极地冰雪观测与探测技术研究,有国内领先的极地研究成果积累,多名师生多次参加我国南北极科考。
中山大学将紧密对接国家极地战略需求,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大力培养极地研究相关专业人才,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上,积极构建“极地空-天-冰-海-潜”立体观测体系,致力于建设国际领先水平的极地创新研究高地。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