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冰雪文旅城迎来利好,华发援手融创推动项目顺利开发
新年伊始,深圳冰雪文旅城即传出重磅利好消息。1月3日,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码“01918”)发布公告,在附有回购权的前提下,将深圳融华置地投资有限公司51%的股权与债权转让给珠海华发,总金额约为35.8亿元。
据了解,本次股转后双方还将设立合资公司,共同负责项目后续的开发建设及销售,冰雪项目及酒店项目的运营管理服务。
“本次股权转让是华发与融创就深圳冰雪文旅城项目的一次创新合作。”据知情人士透露,为推动冰雪文旅城项目尽快盘活,深圳市政府主动协调多方牵线,对解决项目目前的困难展开磋商谈判。融创与华发在前期已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本次合作的落定,可谓是在政策指引下,老牌国企华发主动承担,和融创双方共同探索出的企业创新合作、盘活项目的又一个范本。
深圳冰雪文旅城作为当地的标杆项目,2021、2022连续两年入选深发改重大项目,自签约起便备受各方关注。项目总建面约为131万平米,计划建成集世界最大室内雪世界、冰雪主题酒店、冰雪主题商街等设施于一体的世界级文旅项目,有望打造成为“湾区极地,世界冰城”的深圳休闲度假旅游新名片,预估每年吸引成熟客流约125万人次。
该项目位于深圳前海合作区,毗邻国际会展中心,所在区域被定位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深圳西部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支点之一,叠加国际会展城、海上田园城、海洋新城和宝安综合港组成的“三城一港”规划优势,未来销售潜力可观。
2021年下半年行业遭遇流动性困境,深圳冰雪文旅城开发进度也因此受到直接影响。此次合作达成后,华发将承担项目剩余土地款63.55亿元,有助于项目快速恢复正常开发建设及运营,进而实现其未来价值。
对于华发而言,增持项目股权将提升其在文旅物业方面的经营效益,同时借助冰雪世界这一特色产品,带动板块商业价值的增长,助力项目后续多元增收。
未来3年内,融创将项目股权转让给华发,不仅能降低整体负债规模、减少资金压力,还能继续发挥在冰雪产业中的建设、运营管理优势。出于对项目未来价值的看好,融创保留了51%股权的回购权。“整体来看,本次合作形成了双方共赢的局面。”上述知情人士评价。
(责任编辑:徐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美股盘前|纳指期货涨近1% 热门中概股普涨 特斯拉逆势跌超4%美股股指期货全线上涨,纳指期货涨近1%。热门中概股普涨,特斯拉逆势跌超4%。
个股方面
热门中概股盘前普涨,哔哩哔哩涨超5%,爱奇艺、拼多多、贝壳涨超3%,阿里巴巴、京东涨超2%。
特斯拉跌超4%,1月3日,特斯拉宣布,在第四季度生产超过439,000辆汽车,交付了超过40.5万辆汽车,同比增长40%,但低于预期。
苹果涨近1%,苹果以需求减弱为由,通知供应商本季减产AirPods、Apple Watch和MacBook组件。这是继iPhone 14系列传出因入门款机种销售不佳,苹果缩减相关订单之后,最新苹果砍单消息。业内人士指出,iPhone、AirPods、AppleWatch、MacBook是苹果目前最重要的四大硬件产品,若四大产品线都面临砍担风险,凸显全球消费性产品市况比预期糟。
其他热门科技股普涨,高通、亚马逊、meta、谷歌、英伟达涨超1%。
相关资讯
比亚迪全面超特斯拉!
分析师:颓靡一年后科技巨头2023年有望好转
美股聚焦
美银:美、欧将在2023年出现经济衰退中国将是例外中国股市很可能走强
2023年美股投资关键词:小心!
美股公司
特斯拉Q4交付数据不及预期分析师怎么看?
亚马逊云科技赋能企业打造端到端数据解决方案
银行闯关IPO“遇冷”:去年仅1家上市,2023年或迎暖风相比2021年有4家银行上市,2022年银行IPO遇冷,仅兰州银行(001227.SZ)一家成功登陆A股;而另一边,排队上市队伍则不断扩容,截至目前,共有11家银行处在“等候区”。
“去年总体市场较弱,银行作为‘大块头’,发行节奏可能受到影响。”一位银行业资深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同时,由于较优质银行基本都已上市,相关部门对中小银行的审核或更加审慎,相应的辅导、审批时间也会更长。
展望2023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背景下,银行信贷投放将持续增长,对资本补充的需求仍较为迫切;另外,随着宏观经济基本面回暖,市场情绪回升,预计银行上市环境将逐步转向友好。
2022年仅兰州银行上市
从申报到上会再到发行,公司上市是一项繁琐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环节。对于银行业而言,去年上市之路并不平坦,全年仅兰州银行于年初登陆A股,而后再无一家银行上市。
这一情形与2020年相似,当年仅厦门银行(601187.SH)成功上市,而之前一年的2019年,则是银行上市“大年”,共有邮储银行、浙商银行、渝农商行等8家银行成功“闯关”,合计募资654亿元。
2021年,银行也迎来了一波上市小高潮,重庆银行、齐鲁银行、瑞丰银行和沪农商行4家银行先后上市,合计募资160亿元,使得A股上市银行队伍扩容至41家。
上述银行业资深分析师对记者称,2022年银行上市数量少,可能与疫情影响有关,导致工作进展较为缓慢;再加上市场环境不好,银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刷新历史最低,上市难度较大,相关部门对推进中小银行IPO态度可能相对谨慎。“如果上市了,大概率会出现破发的情况。”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申万一级银行板块全年累计跌10.47%,市净率(PB)仅为0.47倍,位列各行业末位。其中,城商行为0.59倍,农商行为0.52倍,股份行为0.50倍,国有大行为0.44倍。42家A股上市银行中,破净率超过九成。2022年无疑是银行业估值的“压力之年”。
不仅如此,2022年银行业更是出现首例未能顺利过会的银行,打破了银行类金融机构IPO“逢会必过”的惯例。近年来,在银行上市过程中,有主动撤回IPO申请而终止上市的,也有在上会前夜被取消审核的,但被证监会发审委在会上否决,大丰农商行尚属首例。
根据公告,发审委会议主要询问了大丰农商行三方面问题,包括作为区域性农商行的竞争力、资产质量、相关内控措施的有效性以及与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的关系等。
这侧面反映了中小银行上市之路并不容易。A股市场中,不乏银行排队多年仍上市未果的情况。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上市本身很复杂,国内部分中小银行需要完成改制重组、后续上市辅导、申报等,且申请银行数量众多,平均时长要两年半左右。
“再考虑到部分中小银行在申请排队期间,内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指标不达标、经营业绩不够稳定等都会影响上市受理进度。”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对记者称,去年由于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部分中小银行经营业绩波动较大,少数中小银行内部治理也有待完善。
他进一步表示,综合以往一些案例,中小银行若想顺利过会并尽快上市,需要修炼内功,构建清晰的股权架构,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业务开展合规经营稳健,发展战略定位明确,不断提升竞争力。
中小银行热情不减
虽然上市步伐暂缓,但中小银行上市热情不减。根据证监会2022年末披露的A股IPO申请企业信息,目前有11家银行处于排队候场中。
其中,5家拟在上交所上市,6家拟在深交所上市。根据证监会相关工作流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工作流程主要分为受理和预先披露、反馈会、预先披露更新、初审会、发审会、封卷、核准发行等。上述银行中,湖北银行的审核状态为“已反馈”,其余银行状态皆为“预先披露更新”。
就排队主体来看,随着大型银行基本完成上市,城商行、农商行自然而然成为了接棒者。这类银行大多上市进程较为缓慢,目前正在排队的多家银行已等待了3、4年。比如,亳州药都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江苏昆山农商行早在2018年就已被受理。
除了正在候场的,陆续还有新成员进场。去年12月下旬,中信证券与成都农商银行签署了辅导协议,四川证监局也已受理成都农商银行的辅导备案。据了解,成都农商行此次IPO辅导工作自2022年12月开始至2024年5月结束。
辅导内容包括,了解成都农商行存在的问题形成辅导方案、开展集中学习和培训、完成辅导计划和上市申请文件准备三个阶段。若辅导工作顺利,成都农商行将于一年半后进入上市排队流程。
而在成都农商行之前,宜宾商业银行、潍坊银行也相继启动了IPO辅导机构的招标工作。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上市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重要渠道,资本实力的增加将有利于支持银行业务的开展,从而提升银行整体竞争力。
如今到了2023年,上述银行能否如愿登上A股舞台还有待观察。不过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相比2022年,今年随着经济环境好转,银行业有望迎来暖风。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第一财经表示,从银行业的角度讲,2023年要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融资力度,强化对经济的支持,在这一导向下,信贷将保持合理增长,这也将增加银行对资本补充的需求。
“预计2023年银行资本补充需求较大,既包括上市融资,也包括发债,其中,对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可能更为迫切。”曾刚称,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发挥中小银行服务实体、支持小微的作用,建议在上市政策方面,持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上市。
实际上,在去年5月,国务院金融委就曾表示,中小银行对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中小银行充实资本金,相关部门应抓紧落实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的工作方案。
“尽管实现A股IPO银行数量出现大幅下降,但随着宏观经济基本面回暖,市场情绪回升,对于银行上市的环境也将逐步转向友好。”周茂华称,近期,银行板块估值修复,也会提振部分中小银行上市积极性。
在他看来,由于银行上市在拓宽银行融资渠道、增强银行抵御风险能力的同时,也将有助于推动其完善内部治理,提升经营规范性和经营效率,上市所带来的益处决定了冲刺A股IPO在未来仍将是众多银行为之努力的方向。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