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开年第一周连续回调,双创指数下跌超7%
年初市场调整的原因在于宏观预期、市场流动性、机构配置调整等。市场正在寻找新的方向
年初市场调整的原因在于宏观预期、市场流动性、机构配置调整等。市场正在寻找新的方向
文 | 《财经》记者 黄慧玲
编辑 | 陆玲
在人们对绿色投资的美好憧憬中,市场迎来了绿油油的开年第一周。
Wind数据显示,上证指数一周下跌1.65%,深证成指下跌3.45%,创业板指下跌6.80%,囊括了科创板和创业板代表性新兴产业公司的科创创业50指数下跌幅度达7.38%。
连续回调之下,去年涨幅较大的板块首当其冲,包括新能源、芯片、军工等。而金融、地产、家电等低估值板块则大幅反弹。申万一级行业数据显示,跌幅居前的一级行业指数包括国防军工(-7.22%)、电力设备(-6.93%)、美容护理(-5.6%)、电子(-5.4%)。涨幅居前的是房地产(+6.19%)、建筑装饰(4.59%)、家用电子(+4.41%)等。
市场风格切换了吗?2022年的A股将走向何方?
开年下跌
“主要还是市场对今年经济稳增长缺乏信心。”平安基金分析,“从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达了对稳增长的重视,财政积极且前置、货币政策配合稳中偏松是毋庸置疑的。市场应对经济发展给予更多的信心,从而充分扭转预期。”
招商基金却认为,市场调整的核心逻辑不在于分子端的企业盈利增长,而是在于分母端的市场流动性预期变化带来的杀估值压力。
从分子端来看,一方面稳增长的地位进一步确立,经济增长的预期由原先的失速担忧转向稳增长预期;另一方面,市场对于二季度盈利下行有共识性判断。反观分母端,国内宽松预期趋于一致,增量较少。同时,海外货币政策偏鹰加速市场对流动性预期调整。“在此背景下,市场驱动力由分子端向分母端转换,投资重点由高增长向低估值切换。此外,市场缺乏增量资金支持,部分存量资金恐慌性调仓至前期超跌的板块,叠加临近春节,也有部分资金选择兑现收益。”
展开全文中欧基金认为,近期市场下跌主要受年初机构配置调整的影响。“短期而言,在大体量机构投资者持仓调整的阶段,市场潜在波动率可能走高,调仓换股的核心行业的波动加剧。”
“开年这种大跌我是不担心的。”景顺长城基金经理杨锐文表示,“近期最大的风险点不是国内,而是海外。目前美国的通胀压力、可能有的加息周期,有可能对全球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带来冲击。”
不过,杨锐文还是倾向于认为,海外波动有可能对A股的风险偏好带来一次性冲击,但不太可能影响A股流动性,也不太可能影响A股走牛态势。“A股处于流动性过剩的时候,就像深处肥皂水当中,很有可能不断地有泡沫的诞生和湮灭,市场很难出现一个大级别的调整,更可能是轮动式的结构行情。”
在杨锐文看来,近期的大跌反而提供了很好的买点。“A股在年初都会有剧烈的波动。因为在寻找方向,在纠结,回调下来也有利于我们仓位调整,给我们加仓机会。”
今年的机会在哪里?
“2021年是价值投资的小年,2022年价值投资将迎来大年,业绩为王成为主要的选股标准,一些估值较低或者是已经被错杀的优质龙头股有望迎来大幅反弹的机会,估值再次成为投资者判断投资机会的一个重要方向。”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
“A股行业过去三个月涨幅标准差再回底部区域,在市场将重新找到结构主线前,当前处于典型的垃圾时间阶段。”博时基金认为,结构上,建筑建材、电力、酒店旅游、中药、传媒、计算机等低估值板块交易情绪已至高位区域,谨慎追高。“建议考虑依然沿着景气延续+景气预期反转布局。例如景气预期反转包括12月供需两旺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景气延续包括军工,以及新能源等。”
杨锐文认为,稳增长的相关方向会有阶段性机会,地产及其产业链或许有一定的估值修复。但仅仅是阶段性机会,不是未来。相比之下,他更看好科技方向的优质龙头公司以及专精特新、半导体等方向。
汇丰晋信研究总监陆彬的观点则与杨锐文有所不同,他非常看好房地产板块未来的表现。“去年房地产行业融资端的一些风险渲染带来了这个行业的加速出清,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长期来说是好的。未来五年或者更长时间,这个行业的产值可能会明显下滑,但是行业里的玩家减少得程度更大。未来两三年来看,这个行业的隐含回报率是非常高的。”陆彬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开年第一周,中药板块走出了独立行情。长城基金基金经理陈蔚丰认为,支撑因素主要在于中药板块的估值水平和政策支持。“本轮上涨之前很多个股估值水平在20倍以下,而业绩持续是有增长的。部分OTC品种产品提价,医药板块里部分中药企业掀起了一轮‘提价潮’。年末医保局联合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在支付层面明确了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此外,很多个股自身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比如股权激励、比如国企改革等等。”
陈蔚丰认为,目前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处于过去五年以来的中下水平。就子板块来说,CDMO仍然会保持很高的行业景气度,科研服务则受益于国产替代长期发展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