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天下财经》)年近九旬、研究了大半辈子经济史的退休教授赵德馨,最近因为一场官司,引起公众关注。由于状告学术资源网络平台——中国知网侵权并取得胜诉,他的维权行为也引起了其他学者的效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 赵德馨:我主编的一本《中国经济史辞典》被(知网)制成电子版利用。我自己修改《中国经济史辞典》,我的助手以作者的名义问(知网)要一个电子版,不给,要下载,一本26元。我们创作的东西一分钱不给我,我下载利用,你还问我要钱,这个太不合理了。
展开全文赵德馨发现,自己还有百余篇论文被中国知网擅自收录,于是以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起诉,并累计获赔70多万元,与此同时,他的文章也被知网同步下架。
虽然赢得了官司,知网也在公开回应中向赵德馨致歉。但所有文章被这家国内体量最大的学术资源平台之一下架,也意味着赵德馨的研究成果难以被受众下载使用,在他看来,这并不是双赢的结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 赵德馨:我打这个官司目的不是钱,是对我的尊重。我们过去写论文要收集资料,就是纸质的一个字一个字地抄。
在信息匮乏的年代艰难求索过,赵德馨比常人更渴求知识的交流变得通畅,在信息技术给学术资源赋能的今天,知识的创作者、使用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平台,三者关系能否理顺,也会影响到学术的创新与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 赵德馨:知识创作者应该得到收益,转载的平台应该得到合理的利润,不是暴利,使用者应该交一点知识的使用费。在这三点中间,知识使用者的费用应该降到最低水平,因为他们大多数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一些年轻的教师,现在是不给知识创造者付费,让知识使用者以高价格付费。
翻开知网母公司的财报不难发现,去年知网年收入超11亿,毛利率近54%。以硕士、博士论文为例,被知网收录,作者能获得百余元的报酬,但每下载一次,平台就能收取15至25元一本的费用,高盈利的背后是作者的微薄收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 赵德馨:创新的前提就是知识产权受到保护,这个维权不只是我个人的事情,更大的意义是有利于创新战略的落实,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 龚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