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5日讯 今晚8点,由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说》第六期节目准时播出,本期节目的话题是“践行断卡行动,合法合规用卡”。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和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伪冒风险管理团队副总经理黄虓懿对断卡行动进行解读,并为消费者支招如何合法合规用卡,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左: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 右:主持人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伪冒风险管理团队副总经理黄虓懿
断卡行动从源头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
黄虓懿介绍称,断卡行动中的“卡”指的是手机卡和银行卡。断卡行动就是严厉打击整治非法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采取打击、整治、治理、惩戒等多种措施,斩断手机卡、银行卡的买卖链条,从源头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
除了打击犯罪分子之外,断卡行动还包括对于出借、出租、出售银行账户的个人实施惩戒措施。根据相关规定,被公安机关认定的出租、出借、出售、购买银行账户或支付账户的单位和个人,五年内停止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且不得为其开立新账户。
展开全文由于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的使用往往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意味着被实施惩戒的个人在生活方面会受到较大影响,这也是通过断卡行动来遏制电信诈骗的重要举措之一。
黄虓懿表示,通常诈骗分子会利用受害者对熟人身份的信任实施诈骗。黄虓懿提醒消费者,如果遇到熟人找大家帮忙,先不要着急,保持冷静,仔细分析。发现异常时,务必先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对方核实,如果不能确认对方身份,千万不能转账。
断卡行动有助于维护健康金融秩序
董希淼表示,实施断卡行动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断卡行动有助于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近年来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甚至网络贩毒行为影响了经济的正常秩序,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冲击。断卡行动有助于让经济运行秩序更加积极,让社会更加安宁。
其次,断卡行动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网络贩毒,在过去已经给人民群众财产的安全带来了冲击。开展断卡行动打击电信诈骗,能够让消费者,特别是弱势群体的财产更加安全。
最后,实施断卡行动也有助于维护金融秩序,让整个金融体系运行更加健康。因为出借、出租、出售银行账户或者支付账户,会使交易数据、交易行为失真,给金融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董希淼表示,实名制是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的基础,但是出售、出租、出借银行账户、支付账户行为严重影响了实名制实施的效果。实施断卡行动可以说这是一套组合拳,对于该类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较大震慑作用。
妥善保管身份证件和个人信息
黄虓懿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一旦证件丢失,需要马上到发证机关办理挂失补办,避免被犯罪分子利用。
此外,还要务必保管好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号、手机动态验证码、银行卡密码等,凡是索要动态密码或以各种理由让转账的行为,需要保持高度警惕,谨防诈骗。
黄虓懿表示,作为金融机构,平安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安全为根本,利用数据加科技双轮驱动,建立了safe智能反欺诈系统,通过对银行卡交易的实时分析,利用前沿的生物识别技术核实客户身份,并根据风险特征对高风险交易进行毫秒级的实时拦截,第一时间避免客户权益受到侵害。
切莫贪图蝇头小利出借银行账户
董希淼认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风险防范的能力,我们应从三个方面采取相关措施。
第一,切莫贪图蝇头小利,将自己的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出借、出售、出租给他人。其中,既不能把一张实体的银行卡出借、出租、出售给他人,也不能把银行账户的一串数字出借给他人。除了银行开立的账户之外,微信支付账户、支付宝账户也不能出借、出租、出售给他人。
第二,一定要绷紧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弦。不明的链接不要打开,所谓的抽奖、中奖的信息不要相信,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妥善保护好。
第三,平时办理金融业务及其他业务时多留一个心眼。随着科技的发达,各种生物特征信息也在被使用、被利用,我们在感受到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加大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密码、银行卡丢了,我们可以去挂失,密码被泄露了,我们可以去修改。但若人脸或指纹被盗取,则是没办法更改的,因为这些生物信息是唯一的。
董希淼表示,对此,国家从法律上进行规范,企业也会做相应努力,而消费者更要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关于《金融消保大咖说》
新兴金融消费场景不断出现,让我们的生活更为便利,但也让不法诈骗分子有更多可乘之机,给我们的金融财产安全造成隐患。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号召广大网友争做金融好网民,中国经济网联合中国平安今年继续推出12期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系列公益课堂。节目旨在传递科学的投资理财理念,防止人民群众受骗上当,引导金融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服务,倡导理性消费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