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今年2月,日本继续位居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但所有美债份额创历史新低,中国所持美债增至19个月最高。 具体来看,日本2月所持美国国债下降185亿美元,为最近七个月里第六次下降,总量至1.26万亿美元,占美国政府总债务的比例为5.9%,创历史最低,今年1月时的占比为6.1%。 2019年6月起,日本的美债持仓规模自2017年5月以来首次超越中国,晋升为第一位。但2020年下半年开始,日本一度连续五个月减持美债。直到2021年1月,日本所持美债环比增加254亿美元,为六个月里首度增持美债。但如今,日本的美债持仓仍继续下行。 中国境内仍为美债的第二大海外持有地,2月所持美债环比增加90亿美元,连续第四个月增加,创2017年以来最长连增月数,总量至1.1万亿美元,创2019年7月以来的19个月最高。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这可能与今年以来美债收益率飙升等因素有关,10年期美债收益率年初至今回升了80BP。 相关数据也可以证明,美债收益率的攀升暂时提升了美债吸引力。去年12月,美国境外私人买家净流入255亿美元,美国境外官方买家净流出261亿美元; 但到了今年1月,美国境外私人买家净流入为450亿美元,美国境外官方买家净流入为613亿美元。此次的2月数据显示,上述两者的净流入分别为609亿美元和118亿美元。 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境内的美债持仓量都在持续减少。例如,去年10月,中国境内美债持仓下降77亿美元至10540亿美元,创下2017年1月以来的近4年低位。 美债吸引力的下降曾一度引发担忧。此前第一财经记者也报道,去年10月美联储的美债总持有量已经超过了国际官方持有人的总和。在疫情发生后,市场愈发担忧,随着美国政府赤字不断上升,美债的吸引力和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会否受到影响?目前这种担忧并未随着收益率的上升而缓解。 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2020财年,新冠疫情导致了美国政府增加了4万亿美元的支出。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报告显示,2021财年美国公共债务将达到21.019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02.3%。 针对上述担忧,央行原调统司司长盛松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一度突破1.77%,引起了全球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由于美债市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市场对其未来走势的判断也出现分化。美债价格的变动根本上取决于其自身的供求关系,即美债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跌、收益率上涨。这一上涨趋势还使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面临“美债增发与增发初衷的悖论”,拉升美国整体利率水平,阻碍美国经济的复苏,并将严重影响美债信用,削弱美元国际货币的主导地位。美债收益率上升还将提高新发美债的票面利率,加重美国财政负担。可见,美债并非可无限量发行。美债利息无法偿付之日,就是美债不得不停止增发之时。 盛松成对记者解释称,国际公共品普遍面临着“特里芬悖论”。美国必须通过长期的贸易逆差提供美元、通过长期财政赤字提供美债,以满足国际流动性的需求,否则不仅会降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还会造成安全资产短缺,使世界经济陷入通缩;但如果美国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持续扩大,又会影响美元和美债的背书价值,最终导致美元贬值、美债违约。面对这一制度性缺陷,美国选择的是维持“双赤字”,因此美元开始了长期贬值,美债的信用风险也逐渐显现。 此外,美债的整体投资者结构也不断变化。例如,2020年,美联储持有17%,远高于2009年的6.5%;商业银行占比翻倍,但仍然很小,仅4.3%;政府基金占比大幅下降1/2至22%;基金、保险和私募股权等其他机构和个人的占比则从2009年的17.1%提升至31%,“取代政府基金成为最大的美债持有者。美联储购买美债只是对财政政策的配合,而非对美债的实际需求。”盛松成表示。(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