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碳达峰、碳中和”话题成为持续关注热点,信托行业也在积极创新相关产品。日前,英大信托成功发行国内首单“碳中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此之前,中航信托在2月份已设立国内首单“碳中和”绿色信托。 作为绿色金融市场的重要服务主体,绿色信托成为信托业转型的重要探索方向。今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 业内普遍认为,绿色信托能够引导和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注入绿色产业,创新绿色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助力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信托行业与绿色产业的共赢发展。 碳中和产品频现信托身影 近期,英大信托作为受托管理人和发行载体管理机构,携手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设立的“国网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碳中和债)”成功发行。据悉,该项目为国内首单“碳中和”资产证券化产品,项目规模17.5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融资租赁项目,创新绿色金融新模式,积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在此之前的2月份,中航信托与中国节能协会碳交易产业联盟、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立了全国首单“碳中和”主题绿色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将主要投资全国统一碳市场交易的碳资产,初始规模为3000万元,通过主动管理的基金化运作方式,整合各方资源优势,募集资金将投资于共同精选并认可的专业投资主体。 更早之前的1月底,兴业信托曾发行福建省首单碳排放权绿色信托计划“兴业信托·利丰A016碳权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的信托资金通过受让碳排放权收益权的形式,将福建省碳排放交易市场公开交易价格作为标的信托财产估价标准,向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融资支持。 可以看出,今年以来,信托公司开展绿色信托的形式更为多元化,通过信托贷款、债券发行、产业基金等多种手段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作为一种灵活的金融工具,信托公司可以充分发挥信托制度和跨市场资产配置的优势,针对绿色产业相关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包含绿色信托贷款、绿色股权投资、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产业基金等在内的金融工具及金融服务支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普益标准研究员唐春燕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绿色信托发展需加强监管 近年来,绿色信托已由行业共识走向产业培育阶段,发展也走上了快车道。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绿色信托存续资产规模为3354.6亿元,同比增长152.94%;其中,新增绿色信托资产规模1383.52亿元。绿色信托存续项目数量为832个,同比增长101.45%;其中,新增绿色信托项目313个。 快速增长的数据背后,是信托业对绿色信托发展前景的普遍看好。“绿色信托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可以作为信托公司发展新兴业务的主要方向。”资管行业研究员袁吉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绿色产业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在国际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ESG、影响力投资等都已在资管行业形成比较好的实践。信托公司已开始探索绿色信托,信托业协会制定了绿色信托指引,相关模式也已出现,诸如基于ESG的主题投资、绿色产业投融资、碳金融等。信托公司需要利用信托制度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和品牌,比如,可以进一步发展碳排放权信托、绿色发展慈善信托等。 不过,目前仍处探索期的绿色信托也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绿色信托产品主要以绿色信托贷款、绿色资产证券化为主,其他产品类型数量较少。因此,未来信托公司应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丰富绿色信托产品体系,在资产端支撑绿色产业的发展,在资金端加强国民绿色产业的投资意识,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唐春燕如是说。 袁吉伟认为,发展好绿色信托,信托公司还有许多功课要做。比如,在战略上要明确业务布局;在能力上要培养人才队伍,提高绿色产业研发能力;在风险管控上,要针对绿色产业特点,设定评审标准等。如果能力基础不牢固,很难发展好绿色信托这一新兴业务。“此外,监管部门也应给予绿色信托更多指导,诸如业务规范、评级激励等,支持更多信托公司参与其中。”袁吉伟建议称。(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