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京东上线百亿补贴 市场担心财务承压
元宇证券基金投资总监林嘉麒认为:京东上线百亿补贴,市场担心财务承压。互联互通扩容,有助港股后市成交量增加。市场担忧美联储持续加息,港股短线区间震荡。
就不增产!美国原油公司1280亿美元给股东,十年罕见就不增产!美国原油公司1280亿美元给股东,十年罕见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
在旧能源向新能源交替之际,许多投资者都担心,眼下从原油公司还能赚钱,可能是化石能源最后的回光返照,因此急于“落袋为安”。
据媒体数据,美国原油公司去年在股票回购和股息上的支出超过了资本项目支出,为2012年来首次。26家原油公司总计回购和分红1280亿美元。
2023年1月份,美国公司累计公告股票回购总额达1320亿美元,为历年1月最高值,能源巨头雪佛龙承诺出资750亿美元用于回购,仅一家公司就占了一半多。
与此同时,全球石油需求正朝着历史最高水平快速攀升。国际能源机构(IEA)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在今年将达到创纪录的1.019亿桶/天。虽然拜登政府喊破天想让美国原油公司增产,但这些在去年俄乌战争的黑天鹅里获利颇丰的能源商,拒绝得一个比一个坚定。
多项研究表明,全球化石燃料需求最早可能在2030年达到峰值。而那些需要投资数十亿美元的大型项目,则需要几十年才能回本。换句话说,随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以及电动汽车的渗透率进一步提高,那炼油厂和天然气发电厂,以及为它们提供燃料的油井,都可能成为所谓的“搁浅资产”。
在旧能源向新能源交替之际,许多投资者都担心,眼下从原油公司还能赚钱,可能是化石能源最后的回光返照,因此急于“落袋为安”。
知名大宗商品投资人John Arnold对媒体表示:
“投资界对能源的未来持怀疑态度,他们更乐意通过回购和分红把从原油公司那赚的钱拿回来,投资到其他地方。这些公司必须对投资界的要求做出回应,否则它们不会长期掌权。”
投资者的意愿反映在股价上,最近几周,EOG、康菲石油和德文能源等公司的股价在宣布高于预期的2023年预算后下跌,而一直精打细算、控制支出的Diamondback、Permian Resources和Civitas Resources均收涨。
美国对全球原油供应至关重要。它不仅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其页岩资源的开采速度也比传统油田快得多。意味着美国原油商能更快满足市场需求。
但随着回购和股息吞噬越来越多的现金流、导致钻井投资不足,页岩油供应能否跟上今年原油需求的增长,还要打上一个问号。2011到2017年,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将100%的现金流用于投资钻井以扩大产能,但到2022年底,这个数字已经降低至35%。
根据Evercore ISI的数据,今年全球对新油气供应的投资预计将达不到1400亿美元的最低需求。同时,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数据,由于原油供应增长速度,明年,原油消费和产出之间的差额将从2023年的63万桶/天收窄至35万桶/天。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经营贷偿还房贷?“房奴”被判 银行也要担责!自房贷利率下降以来,提前还房贷潮一直从去年蔓延至今。为了能够提前还贷省钱,不少“房奴”不惜铤而走险,听信各路资金中介的主意用经营贷置换房贷,从而减少利息支出。虽然看上去颇有诱惑力,但暗藏风险。
如果听信中介的话进行经营贷转贷,个人将可能面临重大的风险。甚至,参与经营贷转贷的银行,也可能难逃被罚的命运。
经营贷偿还房贷,犯法!
日前,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通报,有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擅自改变贷款用途,将经营贷款用于清偿房贷。银行起诉借款人并获得了法院支持。
据介绍,肖某(借款人)、某公司(保证人)与银行签订《个人担保借款合同》,借款18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周转。但是银行后续查证发现:肖某将约定用途为生产经营周转的贷款部分挪用于偿还房贷。并且肖某拒绝提供资金用途证明。
同时上述《个人担保借款合同》还明确:借款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借款、未提供用途证明,或提供虚假用途证明,或未按约定按期足额偿还借款的,贷款人有权限期纠正违约行为、提前收回已发放借款,有权提前行使担保权等;肖某以其房产作为抵押,某公司为连带保证人。
于是,银行向法院起诉,请求肖某偿还借款本金180万元及利息、罚息、复利,并对肖某提供的抵押房产享有优先受偿权,保证人某公司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认为,肖某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向银行清偿借款本金180万元及罚息;在肖某不履行债务时,银行对肖某提供的抵押房产折价或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某公司对肖某的全部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对此,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表示:经营贷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解决中小企业主或个体工商户经营需要而推出的一款融资服务产品,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将借款用于生产经营活动。
上述法官认为,提交资金用途的证明材料既是肖某的合同义务,也是肖某在诉讼中的举证责任。由于肖某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并完成举证责任,结合银保监部门查证的事实,法院据此认定肖某存在违约行为,支持某银行关于借款合同提前到期的诉讼请求,体现了人民法院依法维护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司法态度,也有利于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对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具有积极作用。
多家银行因违规转贷被罚
当然,利用经营贷偿还房贷,面临风险的往往不止“房奴”个人,参与其中的银行也难逃责罚的命运。
自经营贷转贷之风横行以来,年内就有多家银行因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而遭到监管重罚。
1月6日,四川仁寿农商行书院路支行被眉山银保监分局罚款25万元,案由是个人经营贷款违规流入房市,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1月15日,云南新平农商行被罚110万元,案由资金监管不到位,经营贷流进房地产企业;2月21日,招商银行(600036)济南分行也因同样的问题被罚款155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因转贷风波被罚的银行机构还有湖北大冶农商行、湖北当阳农商行、民生银行(600016)青岛分行、浙江瑞安农商行、扶余市农信社等等。
纵观这些银行被罚的缘由,不是涉及“经营贷、消费贷、流动资金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就是涉及“个人经营贷款管理不尽职”等字样。由此可见,非法转贷有时银行也要担责。
监管部门:转贷风险不容忽视
据统计,去年年底以来,海南、天津、广西、陕西、辽宁、河北、江西、浙江、厦门等多地银保监局陆续发布违规“转贷”相关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认清违规使用经营贷置换房贷可能存在的风险,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各地银保监局发布的风险提示指出,将房贷置换为经营贷的“转贷”操作看似“优惠”“划算”,实则蕴藏着多重风险:
风险一 中介违规操作给消费者带来违约违法隐患。
根据监管规定,经营贷须用于生产经营周转。银行与消费者签订的贷款合同会明确约定贷款用途,但在“转贷”操作下,银行若发现经营贷款资金未按照合同约定使用,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不但可能被银行要求提前还贷,个人征信也会受到影响。
此外,在经营贷办理过程中,不法中介宣称可以提供办理各项证件、材料的服务,“帮助”消费者申请贷款,其实是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手段获得申请经营贷资格,涉嫌骗取银行贷款,消费者甚至可能会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风险二 中介垫付“过桥资金”,息费隐藏诸多猫腻。
不法中介所谓的“转贷降息”,需要消费者先结清住房按揭贷款,再以房屋作抵押办理经营贷。不法中介为牟取非法利益,往往怂恿消费者使用中介的过桥资金偿还剩余房贷,并从中收取垫资过桥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高额费用,消费者“转贷”后的综合资金成本可能高于房贷正常息费水平。即使最终申请经营贷失败,消费者仍将被中介要求承担上述各项高额费用,同时还将承担高息过桥资金的还款压力。
风险三 “以贷还贷”“转贷”操作有资金链断裂风险。
经营贷与住房贷款在贷款条件、利息、资金用途、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比如,经营贷的期限较短,还款要求也很不一样,且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偿还,借款人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偿还本金,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风险。
风险四 “转贷”操作有信息安全权被侵害风险。
消费者选择“贷款中介”的“转贷”服务,需要将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相关重要信息提供给中介。
部分中介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后,为谋取非法利益可能会泄露、出售相关信息,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责任编辑:曹言言 HA008)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