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春季策略会:今年是A股转折之年,估值仍有修复空间,战略配置“四大安全”
财联社2月28日讯(记者 高艳云)2月28日至3月1日,中信证券(600030)2023年春季资本市场论坛在陕西西安召开,本次论坛以“行情接力赛”为主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首席策略师秦培景、策略分析师杨家骥相继发表演讲,分别就宏观经济的预期和现实分化、A股投资策略、战略配置三大主题,向与会者分享研究成果。
明明指出,疫情防控优化以及政策发力推动经济复苏,2023年我国GDP增速有望达到5.5%左右,预计呈“N”型走势,下一次降准时点预计为2023年年中。
“权益处于低估值区间,把握周期复苏和成长洼地;债券方面,利率债在2.9%附近具备配置价值,信用债短端品类更受青睐;商品方面,贵金属避险价值值得关注,内需驱动型工业品震荡偏多,外需驱动型工业品处于熊市;汇率方面,全球流动性趋势性拐点将至,内外部压力均有缓和,人民币或偏强运行。”明明对大类资产展望称。
秦培景指出,2023年是A股的转折之年,A股基本面优势明显,估值仍有修复空间,2023年“寻找弹性”,建议战略配置“四大安全”,即能源资源安全、国防安全、科技安全、粮食安全。
杨家骥称,本轮经济复苏过程中,“安全”有望成为具备产业空间和业绩弹性的成长主线。
杨家骥提到,“四大安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能源资源安全,关注传统能源保供、新能源内需扩张、供需偏紧的关键矿产资源;二是科技安全,重点关注半导体产业链安全、信创安全、数字经济安全;三是国防安全,“强军目标”再提速,关注长周期、高景气赛道;四是粮食安全,关注“一号文件”,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下一次降准时点为今年年中
明明认为,美国就业市场超预期强劲,通胀下行路径坎坷,美国经济衰退时点推迟,衰退幅度或偏浅,美联储货币紧缩路径大幅上调,美元指数阶段性抬升,美股、美债均面临压力。
明明称,我国经济将是从地产周期到新兴制造周期。
明明认为,疫情防控优化、政策发力推动经济复苏,2023年GDP增速有望达到5.5%左右,预计呈“N”型走势;春节后消费反弹速度较快,全年零售消费有望实现7%左右的同比增长,关注结构分化;基建上半年有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以新兴制造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将替代地产成为新的经济周期引领者。
明明表示,政策组合将是宏观政策协调配合,靠前发力稳经济。财政政策方面,预算内财政将有一定扩张,预计赤字率3%左右,新增专项债4万亿左右,准财政工具延续发力;货币政策方面,“常规降准”仍有必要,关注存款利率改革和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
明明预计,下一次降准时点为2023年年中。
“上半年为政府债券发行密集期,信贷发力消耗基础货币,除了2020年下半年采取大额MLF投放补充流动性外,半年一次降准已经成为惯例。”明明如是分析。
明明指出,当前A股整体估值水平偏低,A股未来3年取得正收益概率较高,从板块结构上看,消费处于历史偏高分位数,而成长估值偏低。
明明提到,上半年聚焦两个方向,周期的角度来看,基建板块(实物工作量)大于金融板块(超额储蓄,政策改革)大于消费板块(关注预期差);成长洼地方面建议提高半导体、信创配置,长期战略配置围绕能源、科技、国防、农业“四大安全”领域。
此外,明明提到,理财市场波动高峰已过,理财破净率大幅降低,理财规模在下半年预计将会恢复至2022年6月底29万亿以上的水平;债券将是利率前高后低,经济复苏预期打满,警惕结构性风险,2023年利率有望回落,信用利差明显修复,短端品类更受青睐;贵金属价值凸显,黄金的避险价值值得关注,内需工业品价格修复,内需驱动型工业品震荡偏多,外需驱动型工业品处于熊市;汇率方面,全球流动性拐点,人民币表现料将好于去年。
2023年是A股的转折之年
秦培景认为,2023年是A股的转折之年,预计2023年全球风险“大缓和”,A股估值仍有修复空间,机构重仓股估值也不高。
“三大拐点依次出现,一是第一轮流行‘达峰’较早,二是人民币易升难贬,三是盈利增速下半年弹性高。”秦培景称。
秦培景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状况呈现“东边日出西边雨”,A股基本面优势明显。外资或成为重要的增量资金,同时国内潜在资金规模庞大、存量权益产品申赎稳定。
“融资底→市场底→盈利底,建议关注三类重要指标,一是社融同比增速,二是居民风险偏好,三是企业资本开支。”秦培景称。
秦培景提到,2023年应“寻找弹性,聚焦成长”。近年投资主线复盘来看,2021年“赛道思维”、2022年“景气投资”、2023年“寻找弹性”;预计2023年国内政策基调是,先解决经济困难,再聚焦结构调整;预计2023年海外环境是美债收益率下行有利全球成长;后地产时代的地方发展新模式是“科技―金融―产业”循环。
投资策略上,秦培景同样提到战略配置“四大安全”,即能源资源安全、国防安全、科技安全、粮食安全。
战略配置“四大安全”
杨家骥认为,宽基指数普涨后,全年涨幅靠前的主要为具备时代特征的“成长”,本轮经济复苏过程中,“安全”有望成为具备产业空间和业绩弹性的成长主线。
“展望未来,‘安全’领域是符合国家战略方向、政策有意愿加杠杆、能够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的重要方向。”杨家骥称。
杨家骥称,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错位,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安全发展意义重大结合“二十大”报告规划,预计能源资源、国防、科技、农业的“四大安全”有望成为A股未来新一轮行情中最具战略布局价值的方向。
杨家骥指出,时代背景是,逆全球化趋势叠加疫情冲击,“安全”在各国决策中的权重提升。国内方面,二十大报告重点强调了科技和安全,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新时代背景下,要有“安全”投资的方法论。
杨家骥进一步阐述称,战略配置“四大安全”,一是能源资源安全,关注传统能源保供、新能源内需扩张、供需偏紧的关键矿产资源;二是科技安全,重点关注半导体产业链安全、信创安全、数字经济安全;三是国防安全,“强军目标”再提速,关注长周期、高景气赛道;四是粮食安全,关注“一号文件”,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深圳可售人才房申购条件放宽:单身年龄限制降至30岁2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2023年首批可售型人才房配售通知,本批次配售住房共2279套,分别来自深铁熙府、安居同乐馨苑项目。
根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的《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南山人才安居有限公司关于面向人才配售深铁熙府、安居同乐馨苑项目住房有关事项的通知》,本批次配售的2279套住房中,两房户型1226套,三房户型1053套。
按照规定,单身居民、2至3人家庭可认购两房户型住房。高层次人才、4人及以上家庭可认购两房户型或三房户型住房。家庭人口数按照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共同申请人的总人数予以确定。
认购本批次住房,按照申请家庭资格条件分为第一队列和第二队列,在选房顺序上,第一队列先于第二队列选房。其中第二队列申请条件较前批次人才房有所放松:
一是降低了未婚购买可售人才房的年龄限制门槛,由35周岁下调为30周岁;
二是放宽了对共同申请人的户籍要求,主申请人为深户,非深户的孩子和配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共同申请人,即放宽了三房的申请条件。
具体而言,第一队列的要求为申请人、共同申请人均具有本市户籍(申请人配偶为现役军人的,可以不受本市户籍条件限制),申请人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养老保险或者医疗保险,不含少儿医疗保险,下同)累计缴纳3年以上;申请人为单身的,应当年满35周岁。
第二队列要求为申请人具有本市户籍,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申请人配偶、未成年子女不受本市户籍限制,未具有本市户籍的申请人配偶在本市正常缴纳社会保险,但在本市退休的除外;申请人为单身的,应当年满30周岁。
按照公告,深铁熙府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兴海大道以西、赤湾路以北、赤湾山南侧(地铁12号线左炮台东站),开发建设单位为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监管单位为深圳市住房保障署。本次配售房源位于23-07地块(A地块),共2080套(含64套无障碍住房),其中:两房户型1065套(含64套无障碍住房),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三房户型1015套,建筑面积约90平方米。配售均价为59394.52元/平方米(按建筑面积计算,含装修)。本项目住宅塔楼为装配式建筑,室内为精装交付,预计交付时间为2026年12月31日。
安居同乐馨苑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中山园路199号,开发建设单位为深圳市南山人才安居有限公司,建设监管单位为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本次配售房源共199套,其中:两房户型161套,建筑面积约69平方米;三房户型38套,建筑面积约87平方米。配售均价为46200元/平方米(按建筑面积计算,毛坯价格)。本次配售房源室内为毛坯交付,预计交付时间为2024年6月1日。
按照规则,终审合格认购申请家庭名单发布后,深圳市住房保障署及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将发布深铁熙府项目、安居同乐馨苑项目住房配售摇号公告。由公证处对终审合格的认购申请家庭(不含高层次人才),通过摇号方式分别确定深铁熙府项目、安居同乐馨苑项目两房户型和三房户型认购申请家庭的选房顺序号,摇号结果在政府网站发布。
2018年,为引进和留住人才,深圳正式开启“二次房改”,形成了“4+2+2+2”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即商品房占40%,人才住房(分可租和可售)占20%,安居型商品房占20%,公共租赁住房占20%。同时,为了解决住房突出问题,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宏远目标,深圳提出到2035年,深圳将新增170万住房供应量。其中公租房租赁价格约为市场价格的30%,安居房价格约为市场价格的50%,人才房的价格约为市场价格60%。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截至2022年12月28日19时,深圳第一批次4422套可售人才房中共有1930套房源被选定,其中2房房源共1957套,已选927套,剩余约52.6%;3房房源共2465套,已选1003套,剩余约59.3%。
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国办印发方案【相关阅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全文)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方案》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大投入与体制机制创新并举,统筹力量集中解决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突出问题,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与科研水平,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方案》明确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基本原则,即增强能力,服务群众;遵循规律,发挥优势;提高质量,均衡发展;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方案》统筹部署了8项重点工程,包括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中医药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工程、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开放发展工程、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安排了26个建设项目。
通过《方案》实施,到2025年,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药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方案》指出,要强化项目实施,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要将重大工程实施纳入本单位重点工作;做好资金保障,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加强监测评估,开展重大工程实施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注重宣传解读,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