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最高标准 上海浦东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
正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日前发布相关行动方案,对标世界银行“宜商环境”10个评价指标,安排20项重点任务,全力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
作为中国参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样本城市,上海连续六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今年年初,上海市发布新版行动方案,明确将浦东新区定位为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
针对上述定位,浦东新区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的20项重点任务。其中,前10项任务为对标任务。“我们对标世界银行‘宜商环境’10个评价指标,围绕优化市场准入、便利获取经营场所、便利获取金融服务等方面,拿出了一批在浦东新区率先突破的举措。”浦东新区常务副区长董依雯说。后10项为特色举措,包括提升监管服务效能、优化科技创新服务、用好立法授权强化法治保障等。
此外,浦东新区还提出,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开展十大提升行动。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海自贸区张江管理局副局长吴俊说,张江科学城今年将率先开展真实世界数据研究等政策试点,加速生物医药企业产品注册上市。
在浦东新区发改委主任吴伟平看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浦东将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数据要素市场、人才高地建设、绿色新能源、特殊物品进出境监管检疫制度等方面,滚动出台一批新的浦东新区法规或管理措施。
14部门联合发文 力促春耕化肥保供稳价转自: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杜雨萌
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4个部门对外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化肥生产大省在组织电力市场交易时,要继续给予化肥生产企业倾斜支持,电力交易价格较本地燃煤发电基准价最高上浮不超过20%。
化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物资。2022年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内化肥市场形势复杂多变,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较好保障了国内农业生产需要。但2023年国内化肥保供稳价工作仍面临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通知》从五方面提出十项具体措施。
《通知》提出,要稳定化肥生产和要素供应。各地区、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保障国内化肥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落实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督促指导重点化肥生产企业坚决落实好2023年最低生产计划,在符合环保、安全生产等要求和水资源支撑保障条件的前提下,推动本地化肥生产企业缩短停产时间,努力开工生产,提高产能利用率,做到“能开尽开、应开尽开”。此外,煤炭供应企业、化肥生产企业要加强供需对接,鼓励煤炭供应企业积极响应化肥生产企业需求,充分考虑化肥产品支农属性,将化肥生产用煤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化肥生产企业要主动与上游煤炭供应企业开展业务对接,积极与煤炭企业建立稳定的商业关系。
在提高化肥流通效率上,《通知》提到,要组织做好化肥干线运输和畅通化肥末端流通网络。其中,要积极引导化肥生产流通企业创新营销服务模式,利用微商、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直接面向终端用户销售化肥,减少化肥流通环节、降低化肥流通成本、提升化肥流通现代化水平。
《通知》还明确,要积极稳妥做好储备和进出口调节。如深入挖掘国际铁路进口钾肥运输潜力,积极提供优质高效运输服务,优先保障进口钾肥口岸接运换装,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进口钾肥运价优惠补助政策等。
新加坡是怎么对付通货膨胀的?来源:证券时报
[庄周梦蝶]
新加坡本地人也困扰于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问题,在本地社区经常可以见到各类对于物价的抱怨。
周凯莉
这几年来,新加坡这一个赤道国家在媒体笔下已是寸土寸金。新移民像一茬又一茬的春笋拔了又长。
在看似繁荣的表象下,新加坡面临着“残酷的通胀”。三年疫情之下,全球供应链中断对这一个外向依赖型国家形成了挑战,叠加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的浪潮加剧、高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拖缓、地缘政治等问题,局限于国土面积、资源、劳动力等问题,新加坡不得不直面经济挑战。
前不久,我去一家牙科诊所洗牙,花了差不多300新元(新元与人民币汇率为1:5.2),大概是上海同等服务价格的2倍。即使在免除消费税、服务费的食阁吃饭,一家三口平均一顿饭的花费总计也为30至40新元左右。而对于需要租房的外来移民、就业者来说,新加坡东部一间40平方米的公寓,房租可达5000新元,同比上涨30%-40%。
我认识一位来自中国内地的陪读妈妈,一年多前,她辞去互联网大厂年薪百万的工作,离开在证券业工作的丈夫,独自带着女儿从北京来到新加坡读幼儿园,每个周末,孩子除了补习英文,还需要上数学课,甚至还有珠心算。这还没完,芭蕾课、钢琴课、绘画课,甚至还有骑马课,孩子都得上。
我掐指帮她算了一下,新加坡物价高企,她的房租每月4000新元、幼儿园每月学费2000新元,7个补习班(10节课为一个教程)平均1000新元,加上七七八八的生活费、交通费、置装费,按这个标准,陪读一年至少得花上90万元人民币。
我笑她“直把杭州作汴州”,把鸡娃做到了极致。她从山东的一个小县城考到北京的大学,通过多年奋斗在北京立足,高竞争习惯已经焊在了她的每一个毛细血管里。
有一天深夜,她忽然给我发信息:“有点坚持不下去了。”高昂的生活成本,加上丈夫所在的行业下行,面临降薪的风险,让她严重焦虑,并对新加坡陪读生涯产生了怀疑。而在社交媒体上,也不断有陪读妈妈爆出离开新加坡的消息,主要原因包括并不限于生活成本高、远离家乡的不习惯,及相比中国断崖式下降的生活质量。
新加坡本地人也困扰于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问题,在本地社区经常可以见到各类对于物价的抱怨。今年1月1日起,消费税由8%调整至9%。在调税的前夜,新加坡超市涌现了抢购潮,不少居民的购物车里堆满了纸巾、牛奶等生活必需品。本地超市趁势推出帮助居民对抗通货膨胀的促销优惠,打出“一点点帮助,全是为了你”之类的暖心口号。
2月14日,新加坡政府推出国家新政财政预算案。这一份支出高达7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68亿元)的预算案着重于协助各阶层的新加坡人缓解生活费用高涨的焦虑,希望帮助该国公民应对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更高的商品税和服务税。
在新的预算案中,为了缓解生活成本上涨的压力,政府将提高消费税补助券金额,2023年最高补助从500新元(约合2567元)增至700新元,2024年再进一步调高至850新元。此外,在“定心与援助配套下”,政府将给予民众生活费特别补助,从200新元至400新元不等,根据税收情况而定;政府还将提高明年派发的邻里购物券金额,每户家庭可获得300新元,部分低收入家庭还能获得更多补助。为了提高本地生育率,还增加了公共住房津贴、婴儿花红数字,提高了有薪陪产假和无薪育儿假天数。
不过,这一份财政预算案对富人及外来移民存在“薅羊毛”之嫌,例如住房的买方印花税上涨、车辆附加注册费上涨、取消女佣税务补助,及减少了针对高收入在职妈妈的税务减免。
不管怎么说,这一份财政预算案顾及了大部分民众的情绪与现实利益,受到了社会的欢迎。有专家指出,目前,新加坡的通胀率依然处于高位,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调控,帮助解决生活成本问题,将刺激本地社会消费,降低失业率,同时包括“发钱”等增加补贴支出等手段有助于相关概念股的上涨,向资本市场注入乐观情绪。
(作者系旅居新加坡中国作家)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