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多年宣告失败,荣丰控股剥离医疗资产,营收或将骤降90%
计划出售医疗耗材资产,荣丰控股(000668.SZ)多年转型努力付诸东流。
2月20日荣丰控股公告称,拟通过现金出售的方式,向控股股东盛世达出售安徽安徽威宇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安徽威宇)33.74%股权。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同时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公司预计通过出售安徽威宇股权及收到的业绩承诺补偿款合计将不低于3.77亿元。
这意味着荣丰控股从房地产跨界医疗耗材行业的转型失败。
荣丰控股靠房地产起家,2008年借壳上市登陆主板。上市首年荣丰控股净利润创下历史最高,但随后逐年下滑。2011年-2020年,公司盈利能力较差,单年净利润最高仅3664.77,且时常伴有亏损。
2021年,荣丰控股决定转型。公司支付现金3.17亿元购买安徽威宇30.15%股权并以现金0.60亿元对安徽威宇进行增资。并表后,2021年公司净利润出现显著上涨。
安徽威宇是荣丰控股的主要营收及净利润来源。2021年年报显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2亿元,其中1.83亿元由医疗器械销售业务贡献。2022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医疗器械销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5亿元,占当期总营收的88%。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威宇其他股东、管理层已经跟上市公司“翻脸”。此前多方约定,荣丰控股未来继续收购安徽威宇剩余股权,并委托行使表决权。但此事已产生分歧。
为了上市公司更好地开展运作,安徽威宇股东长沙文超、新余纳鼎将其持有45.23%股权的表决权委托给荣丰控股。
不过由于安徽威宇所在的骨科耗材行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发生巨变,全国性的带量采购落地,创伤、脊柱、关节三大类产品入院价格平均降幅均超过80%,流通环节企业市场空间被严重压缩。受此影响,导致安徽威宇的经营业绩远低于预期。
安徽威宇业务市场主要包括在国内湖南省、广东省、河北省、辽宁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山西省等20多个省份及直辖市,随着带量采购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安徽威宇所有业务涉及的省份产品销售价格均受到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影响。
2022年12月29日,荣丰控股收到长沙文超、新余纳鼎的通知函。对方认为,此前将安徽威宇表决权委托给上市公司,是期待未来上市公司完成对安徽威宇剩余股权的继续收购,鉴于继续收购安徽威宇剩余股权难以推进,前述签订《附条件生效表决权委托协议》的基础已不存在。
因此长沙文超、新余纳鼎通知荣丰控股解除《附条件生效表决权委托协议》,撤销对公司的表决权委托。自通知函出具之日起,长沙文超、新余纳鼎持有的安徽威宇股份对应的全部股东权利由长沙文超、新余纳鼎自行行使。
此外,安徽威宇现管理层已将荣丰控股委派的董事、财务总监“踢出”董事会。2022年12月29日,安徽威宇召开股东会,对安徽威宇董事会进行了改选,荣丰控股委派的董事全部退出安徽威宇董事会,公司委派的财务总监也于同日收到了免去职务的通知。
荣丰控股无法对安徽威宇的重大经营决策、人事、资产等实施控制,目前在事实上对安徽威宇失去控制权。
剥离重要子公司后,荣丰控股营业收入、盈利能力短期内必将大幅下滑。
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正在进行大规模量产验证证券时报e公司讯,亿纬锂能(300014)在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表示,目前,公司的大圆柱电池中试线已交付几十万支电池,优率也得到有效提升,其量产的生产线已经建好,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量产验证,公司会在今年的二季度开始进行一些交付,交付前会做好充分验证工作。另外公司也推出了方形磷酸铁锂560k电池产品,其电芯成本和系统成本都会得到有效降低。目前工厂已经开始建设,预计明年工厂建成并开始交付。
(责任编辑:刘静 HZ010)
海外巨头公开“购物车”:狂扫中概股 翻倍增持阿里近期,包括高瓴资本、桥水基金、摩根大通、芒格旗下Daily Journal、景林资产、高毅资产管理国际在内的多家机构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13F报告(13 Filings 或 SEC Form 13F),巨头们最新的“购物车”列表也浮出水面。
第一财经注意到,2022年四季度,不少海外机构已悄然布局中概股,以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哔哩哔哩等为代表的中概股获得较多增持。
增配中概股
13F报告是指美国大型机构投资者每个季度需要披露的持仓报告。SEC规定,投资美国资本市场且资产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机构投资者,需要在每个季度结束之后的45天之内,向SEC提交13F报告披露自己当前持有的美国股权,并提供有关资金的去向。因而,投资者在这些巨头所提交的13F报告中,寻找着市场风向的变化。
根据WhaleWisdom平台数据,截至2022年末,高瓴旗下基金HHLR Advisors基金持仓规模达到47.37亿美元,较上季度增加9.34亿美元,环比增长24.57%,其中增持比例最多的前四只个股均为中概股。
具体来看,HHLR对包括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BOSS直聘、网易、携程等在内的11只中概股进行了增持。增持比例最多的是拼多多,四季度增持89.19万股,持仓数量增长44.33%;阿里巴巴以增持88.47万股排名第二,增持39.53%,总持仓数达到321.28万股;另有增持贝壳992.78万股,增持BOSS直聘65.82万股,增幅分别达到89.29%和77.62%。
目前,公司前十大重仓股中有7只都是中概股。其中第一重仓股为百济神州,占投资组合25.4%的权重;另有京东占比7.85%、贝壳找房占比6.2%、阿里巴巴占比5.81%、唯品会占比5.47%、传奇生物占比5.41%,拼多多占比5%。
2022年四季度,贝莱德共新进了167只股票,加仓3692只股票,减持1476只股票,卖空271只股票,换手率为1.71%。其中,贝莱德在四季度加仓了哔哩哔哩145万股,增持幅度为596%,持仓市值达到了3998万美元。
不同于贝莱德的大买大卖,千亿私募景林资产的海外子公司景林资产管理香港公司去年四季度的动作并不算多,其间仅新进了8只股票,加仓10只股票,减持10只股票,卖空3只股票。截至2022年末,景林第一大重仓美股是拼多多,在组合中的投资占比从之前的13.77%上涨至27.92%。此外,包括雾芯科技、360数科、Boss直聘、京东、挚文集团等也获增持。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景林资产管理香港美股持仓市值为1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0.99亿元),较前一季度末的14.73亿美元上涨1.57亿美元。
重新重仓阿里
曾几何时,阿里巴巴(BABA.N)长期占据着海外巨头持仓排行榜的前列。然而到了2021年,阿里巴巴成外资抛售的重点对象之一。
以2021年二季度的13F为例,彼时贝莱德就大幅抛售阿里巴巴7402万股,持股比例从0.56%下降至0.06%;德意志银行也在同年二季度“腰斩”式减持392万股,持仓比例从0.9%下降至0.38%;华尔街对冲基金VanEck也同样大幅抛售阿里巴巴,Standard Life Aberdeen Plc.则是在二季度清仓了阿里巴巴。
2022年,阿里巴巴股价跌超25%,最低跌至58美元/股,成为继2015年10月以来的股价最低点。或许是已经足够具有性价比,在最新公布的13F报告中,不少巨头又重新买入阿里。
比如,查理·芒格旗下公司Daily Journal最新递交的13F报告显示,阿里巴巴是其三大重仓股之一。
2021年一季度,芒格首次建仓买入阿里巴巴,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的美股持仓情况中,持仓中的唯一变动是就是大幅加仓阿里巴巴。根据13F,Daily Journal在2021年4季度增持了30万股阿里巴巴,几乎是原先持有阿里巴巴股票的一倍,持仓占投资组合比例提升至27.65%。
2022年第一季度,芒格将此前买入的30万股尽数抛出。至2022年末,芒格仍持有剩下的阿里巴巴(约30万股),在重仓股中位列第三。芒格在本月出席Daily Journal年度股东大会时表示,仍然认为阿里巴巴是最好的公司之一,去年进行仓位调整是因为此前用了一些杠杆。
不只是芒格,摩根大通也在2022年大举增持阿里巴巴。2022上半年,摩根大通的旗舰中国基金“JPMorgan Funds- China Fund A (acc) – USD”增持阿里巴巴并在当年5月末时持仓市值达1.61亿美元。最新的13F显示,摩根大通持有的阿里巴巴股数继续增加,较上季度持仓数量增加26%。
史蒂夫·科恩(Steven Cohen)旗下的对冲基金Point 72 Hong Kong的13F报告则显示,其持有阿里巴巴的股数较上季度增加51%,最终,阿里巴巴以70.63万股位列第一大重仓股,占全基金投资组合比例超过1/5,而上季度这一数据仅为1.31%。去年年末持仓市值约为6200万美元。
去年第四季度,高瓴旗下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的HHLR Advisors新买入12只个股,增持了9只个股,其中阿里巴巴就在前五大买入之列,股份变动较上一期增加30%以上,增持后阿里巴巴占基金投资组合比为5.81%,位居前十大重仓股之列。
作为电影《大空头》中朱热工的原型,Michael Burry掌管的西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的13F也显示,阿里巴巴进入了其前五大买入标的,成为第四大重仓股,占投资组合的9.46%。高毅资产管理国际也在去年四季度将阿里巴巴新纳入其前十大重仓股之列。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