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控股(002352.SZ)1月速运物流业务、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合计收入210.85亿元
格隆汇2月19日丨顺丰控股(002352)(002352.SZ)公布,公司2023年1月速运物流业务、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合计收入为210.85亿元。春节假期是快递需求的淡季,2023年春节假期在1月21日至1月27日,2022年春节假期在1月31日至2月6日,所以1月业务数据同期不可比;公司凭借直营模式稳定的网络服务和资源调度能力,有效保障春节前业务高峰期及假期期间的客户寄递需求。
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受到国际空海运需求及价格均同比下行的影响:2022年同期国际空运、海运价格处于历史较高区间,目前运价回落至疫情前的水平。
中信证券:短暂波动提供调增仓的良机 继续坚守成长洼地2月以来小盘成长指数涨幅明显,主题炒作热度较高,在外部风险扰动增多的环境下,市场心态不稳定凸显,对扰动过度反应,市场依然延续去年黑天鹅多发环境下的思维惯性,随着基本面预期重构并上修,外部扰动并不会构成实质性影响,投资者将重新凝聚共识,短暂波动提供调增仓的良机,建议继续坚守成长洼地,提高半导体和信创板块的配置优先级。一方面,去年的经历和近期看短做短的交易特征下,市场共识尚未形成,市场心态不稳放大了近期扰动的影响;实际上,美国通胀黏性推升加息预期,但不改美元加息收尾的趋势;内外宏观流动性扰动增多,但对市场流动性实质影响有限。另一方面,国内宏观高频数据结构虽有分化,但总体仍延续正常修复的节奏,且房地产景气恢复将逐步传导,提升经济修复弹性;同时,政策预期已趋于理性,经济内生恢复动能增强,基本面预期还有上修空间,市场将重新凝聚共识,短暂的过度反应将很快得到修正。
市场心态不稳放大了短期扰动影响
而这些因素实质影响有限
1)国内投资者心态不稳定,对近期扰动因素反应过度。2022年10月A股已进入全面修复通道,2月以来小盘成长指数涨幅较大,活跃资金定价特征明显,且看短做短的交易偏多,部分热门板块也存在获利了结的诉求。在2022年经历诸多风险事件叠加之后,投资者依然延续了思维惯性,心态依然不稳,对近期内外风险扰动过度反应。A股主要宽基指数近两周短期波动率和换手率都在提升,并且2月以来浮盈较多的光模块、AI、云计算、充电桩等概念股在最近2个交易日出现明显回撤。实际上,近期偶发事件虽扰动中美关系,但双方均已释放降温信号;中伊近日签署联合声明也是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之举,地缘政治因素虽对市场有短期扰动,但边际影响正逐渐缓和。
2)美国通胀黏性推升加息预期,但不改美元加息收尾的趋势。美国2023年1月CPI同比上涨6.4%,是2021年10月以来最低值,但环比上涨0.5%超预期;在能源价格反弹的背景下,1月PPI环比上涨0.7%同样超市场预期。通胀同比读数继续回落,但节奏变缓,黏性较强,下行路径将较为坎坷,这推升了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截至2月18日,CME Fedwatch Tools显示3月加息25bps 概率81.9%,仍是最高概率,但加息50bps的概率在披露通胀数据的一周时间内从9.2%快速上升至18.1%。美国本轮通胀中“薪资-物价”传导势头未强化,通胀虽有黏性,但下行趋势相对确定,我们预计美联储或在5.25%左右暂停加息,年内降息概率相对有限。
3)内外宏观流动性扰动增多,但对市场流动性实质影响有限。国外方面,美联储加息预期上修影响了海外流动性预期,截至2月17日,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月初的3.39%反弹至3.82%,美元指数从101.2反弹至103.9,人民币兑美元的在岸和离岸汇率均回落至6.87附近。基本面相对优势是外资增配A股的主导因素,一致预期显示,2023年沪深300EPS增速14%,明显高于标普500的2%,沪深300%动态估值所处的分位在全球主要指数对比中也偏低,且相比内资,近期外资的心态和流入更稳定。国内方面,近期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阶段性紧张,DR007数次达到2.3%左右,央行通过加量MLF和逆回购方式平抑了波动。预计央行今年依然会主动呵护银行间市场,创造平稳的流动性环境,且稳增长目标下后续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国内外宏观流动性预期的扰动对A股市场流动性的实质影响有限。
国内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强化
数据披露将重新凝聚市场共识
1)宏观高频数据结构虽有分化,但总体仍延续正常修复节奏。整体上,2023年春节后宏观经济复苏趋势与历史节后基本相同,但由于结构分化,机构对各类行业仍在密集调研中,市场短期依然缺乏基本面共识。交通出行方面,23个样本城市地铁客运量(MA7,下同)已修复至6849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加12.4%,国内航班日度执飞数量已恢复至12000架次左右,恢复至2021年高位水平。生产端方面,基建相关领域稳步修复,但速度相对偏慢,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环比略有降低;螺纹钢开工率温和提升,水泥磨机运转率提升且库容比略降低;汽车全钢胎开工率持续回升,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2)房地产景气恢复将逐步传导,提升经济修复弹性。2023年春节后三周,14个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数较2022年春节后三周同比增长61.8%。2023年1月70大中城市新房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由上月的55个减少为33个,二手房住宅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由63个下降为57个。二手房成交的复苏有助于提振新房销售,预计新房的销售到二季度就会有明显的表现,中信证券研究部地产组预计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和面积同比分别增长4.8%和1.0%,房地产投资下降4.5%,新开工面积下降15%,竣工规模有望保持2022年水平。
3)政策预期趋于理性,内生增长动能不断强化,基本面预期还有上修空间。一方面,市场近期对政策预期已趋于理性,对两会和4月政治局会议再出台总量层面的强刺激政策的预期已明显降低。今年全国“两会”预计对经济增速的目标可能设在5%左右,一般赤字率约为3%,新增专项债额度约4万亿元,转移支付规模高于10万亿元,退税减税规模总体或低于2022年。另一方面,政策落地和高频数据将不断提振微观主体信心,凝聚市场共识,地产景气传导下,预计2月贷款有望继续保持大幅同比多增的势头,且近期的国内外数据也表明,美国经济衰退时点推迟叠加或实现浅衰退将一定程度改善出口预期。这些因素都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市场对经济内生复苏的预期,市场将重新凝聚共识,短暂的过度反应将很快得到修正。
把握配置良机,坚守成长洼地
1)市场重聚共识后预计成长重估仍是主线。如前所述,市场短暂波动放大缘于投资者心态,而非宏观政策的趋势变化或产品端的流动性风险,预计近期的内外扰动皆不构成实质性影响。首先,公募基金仓位依然处于高位,其整体赎回规模稳定,上周存量产品净赎回率为0.2%。其次,外资流入和心态整体平稳,上周北向配置型资金累计流入140亿元,交易型资金累计流出44亿元;海外资金对中国基金净申购率为0.2%,已经连续第七周保持净申购。再次,市场心态影响活跃资金加仓节奏,根据对中信证券渠道调研情况,2月17日中小私募仓位为78.3%,相比上周的79.3%下降,但后续随着市场风险偏好修复,相比历史类似时期还有加仓空间。最后,A股基本面依然处于修复的通道中,且市场预期依然有上修空间,沪深300、创业板指、中证1000的动态P/E仅处于2010年以来的32%、11%、15%分位,考虑未来活跃资金再入场,预计成长重估依然是市场主线。
2)建议继续坚守成长洼地。投资者心态不稳定放大了扰动影响,短暂波动提供了调仓和增配的良机。配置上,建议继续坚守成长洼地,提高半导体和信创板块的配置优先级。其中长期战略配置围绕能源、科技、国防和农业的“四大安全”领域展开。其他品种方面,建议持续关注有一定业绩成长弹性、相对冷门并且已经开始受益于流动性修复的中小市值成长股,这些个股相对更多地分布在机械、环保、化工等领域。同时,还建议关注2023年业绩有较大同比改善空间的行业,如科技中的数字经济,医药中的药品耗材和器械,制造中的风光储,机械和军工板块中细分材料和设备领域,地产链中家居、家电等后周期品类。另外,创新药或在今年接力CXO成为新的赛道型板块。
风险因素
疫情影响超预期;中美科技、贸易和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及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
奇正藏药(002287.SZ)2022年净利润4.72亿元 同比下降34.10%格隆汇2月19日丨奇正藏药(002287)(002287.SZ)公布,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509.2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51%,其中,药品业务较上年同期增长15.94%。公司实现营业利润51,944.5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4.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7,174.6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4.10%;主要原因为:公司参与设立的并购基金西藏群英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公开市场的价格确认投资标的“青岛百洋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司对此投资按照权益法确认损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受百洋医药二级市场股价波动影响,根据《西藏群英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合伙协议》相关条款,此项投资导致公司2021年度净利润增加约26,812.38万元,导致公司2022年度净利润减少约4,819.15万元。该损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受此项投资影响,公司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降幅较大。公司2022年生产经营情况正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27.29%。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