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母基金落地广州:打造万亿基金集群,瞄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目前为止最大的母基金落地,广州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之都雄心灼灼。
2月18日,由广州市政府指导、广州产投集团主办的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和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举行。千呼万唤始出来,总规模达1500亿元的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500亿元的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历经两年谋划终于落地,均落户南沙区,旨在“以投促引、以投促产、以投促创”。
这可谓创投圈一大盛事,各路资本闻风而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大会现场了解到,复兴资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华登国际、IDG资本、智路资本等数十家投资机构出席了成立大会以及当天下午母基金和重大项目路演。这也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奔赴现场,寻找融资机会。
“有好项目,在找钱;也有钱,在找好项目。”广州产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东旺表示,两大母基金既不是一般的政府引导基金,也不是简单的市场化基金,而是充分盘活存量国有资源。区别于一般的投资者,他提出两大母基金“将以优质项目资源为抓手,强调返投比例、不强调做GP,强调股东赋能、不谋求控股,重在推动项目在广州落地、开花、结果。”
两千亿母基金怎么投?
“微信被加爆了,劳烦各位稍等再添加好友。”母基金路演一结束,产投母基金和创投母基金负责人的座位就被各大投资机构、科创企业、科研机构代表层层包围,交换名片、添加微信好友、咨询运作细节。伴随着投资人与被投方面对面交流场景的恢复,投资热情也正在复苏。
据悉,1500亿元的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将采取公司制形式,发挥“以投促引”功能,服务广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以“子基金+直投”模式运作。投资领域方面,母基金将重点聚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消费等重要产业领域,与链主企业、产业龙头、头部机构合作,以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的大中型成熟项目为重点,为广州引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至于产投母基金合作的具体条件,广州产投资本董事长魏大华在路演中介绍,“无管理人注册地要求”,返投比例不低于母基金出资额的1.2倍,但同时也给出了更宽的返投认定,特别是为广州市引进落地被投资法人企业并有实质性经营活动的、设立子公司形式将生产或研发基地落户广州的、其他基金所投资引进广州落地的,均以双倍额度认定。
500亿元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则将采用有限合伙形式,发挥“以投促创”功能,服务广州科技创新战略,联动社会资本,致力于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负责人、广州产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匡丽军介绍,创投母基金将采取“母基金+子基金+直投”模式运作,其中母基金由广州产投集团全资或控股子企业担任基金管理人,投资期限设为15年(10年投资期、5年回收期);子基金管理人的目标范围则设置在国际国内优秀投资机构、龙头企业、优质上市公司等;直投原则上投资于广州本土及引入的优质项目,直投比例不超过母基金规模20%。
两个超级母基金规模庞大、覆盖面广,而如何在后续运作中真正促成一系列优质项目落地更是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财务与投资系、中山大学企业研究院教授陈玉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首先母基金要把控产业投资方向,不仅仅要关注到“5+3+X”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分类,更要关注每个领域的细分赛道甚至是同一赛道的不同技术路线的前景,这对于投资团队自身的能力和判断要求极高,因此“要形成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政府层面也需要发挥作用,可考虑由市政府领导、市国资委领导、相关部门领导、业界专家等共同组建工作小组等方式来推进重大产业项目的决策”。
“地方政府的思维方式也在变化,要从简单的招商引资向创造产业转变。”陈玉罡认为,除了资金端要做好决策和判断,项目端也要有能够引领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的项目。同时,“专业的高端人才也很重要,要有人才政策的配套,支持具有使命感、能够潜心参与国际领先技术赶超的企业家、科学家团队”。
为此,创投母基金特别设立了人才与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天使投资和种子投资专项基金,以高精尖领域和硬科技前沿领域初创型实体企业和未来产业项目为重点,支持创新创业,促进成果转化。
万亿级基金群的雄心
近些年,母基金在全国各地呈现遍地开花的景象,从政府引导基金到国资市场化母基金和民营市场化母基金,政府推动产业投资的逻辑也正逐渐从扶持单一的国资投资平台、单一基金,向推动组建母基金,打造基金群“航母舰队”转变。
陈玉罡谈到,现在已不是依靠某个单一企业来发展产业的时代,“当前更多的不是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企业携产业链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竞争优势取决于其在产业链上的地位”。他认为,自主创新的项目往往需要大规模的长期投资,回报周期长,而单一基金的退出时限较短,再加上单一的基金的规模已经很难覆盖全产业链的投资,“若没有基金集群也很难推动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建设”。
据悉,此次广州落地的两大母基金将分别构建形成超6000亿元的产业基金集群、超2000亿的创投基金集群,建设万亿级产业发展基金集群,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此,同一天成立的广州产业发展研究院将通过投研联动,汇聚院士专家、科研单位、头部机构等顶尖资源,为广州重大产业项目提供智力支撑。
广州建设风投创投之都的步伐越走越快。
2022年7月8日,广州市发布《关于新时期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风投创投之都,调整优化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管理运营方式,加大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更多投向天使类科技创新项目。对投资于广州市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机构,按照实际到账投资额的15%给予每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奖励支持。
同年7月23日,《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管理办法》发布,提出要将天使类子基金投资于广州地区项目所得的全部超额收益让渡给予天使类子基金管理机构和其他出资人。并且,母基金对天使类子基金的出资比例最高能出到子基金规模的50%。
根据投中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1-11月新成立基金数量及规模统计中,广州新成立231家基金,总规模312.63亿美元位列全国第一。其中,重点新设基金包括由智路资本、广州产投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广州前沿科技产业基金,聚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前沿科技产业;以及由广汽集团、广州产投集团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广州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等等。
陈玉罡认为,广州发展风投创投的优势非常鲜明,“不仅拥有较多的科研机构,容易出创新成果和项目,而且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便于创业人才发展;再加上从国资层面来看,近年来市国资委对各个监管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授权放权,增强了国有资本活力”。
然而他也提到,目前在广州,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有待进一步体现,金融与投资人才聚集度较低;从产业和技术创新来看,仍然缺乏类似京东方这类起到引领作用的企业,链主作用还有待提升,“因此这也是未来两大母基金及其所形成的基金集群需要重点发力进行改变的方向”。
数字征信迎来战略机遇期 业内热议:金融业有必要全面释放金融数据要素价值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财联社2月19日讯(记者 史思同)“数据二十条”的发布,初步形成了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对数据要素市场的繁荣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数据要素化”也随之引发了不少行业人士的深思。
“金融业是用数据用信息最早,也是对数据依赖最重的行业。”2月18日举办的“‘数据二十条’背景下的数据要素化”研讨会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华夏银行原董事、行长张健华指出,金融业的本质就是从数据到要素的流通与汇聚,而数据要素化也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要求趋势。
他认为,数字征信作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业的重要部分,在数据要素时代迎来了战略机遇期。金融行业有必要通过完善征信数据收集、整理加工、交易应用等创新机制,通过创新技术在确保国家数据安全及保护个人隐私前提下,加快推进数字征信应用与发展,助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全面释放金融数据要素的价值。
实际上,当前数据已经成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其生产、采集、加工分析和应用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如何挖掘数据的潜能,亟待更多的探索。
据了解,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并提出了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宏伟目标。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雪海在研讨会上介绍称,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推动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努力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领先探索,在构建制度体系、促进数据开放、培育产业生态等方面不断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培育。
另一边,广东也于202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造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区。广东数字政府研究院副院长傅建平称,当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制约数据要素市场功能有效发挥,广东将建设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作为新阶段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任务,着重通过用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高水平数据治理推动高质量数据供给两个方面,有效激活数据要素服务实体经济新动能。
不过,在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富平看来,数据作为新时代特殊的生产要素,传统权利制度框架难以突破数据产权困境。对此,“数据二十条”创造性围绕数据产品化过程设计数据“产权”,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创新探索我国的数据要素社会化配置权利体系。
同时,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东也提出,数据要素大规模流通离不开自主可控的创新技术支持。他认为,数据使用可控是数据流通安全的前提,也是数据监管的重点抓手。“数据二十条”侧重突出数据使用权和数据使用价值,依托于隐私保护计算技术,做到“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保障数据安全地流通使用。
顺丰控股(002352.SZ)1月速运物流业务、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合计收入210.85亿元格隆汇2月19日丨顺丰控股(002352)(002352.SZ)公布,公司2023年1月速运物流业务、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合计收入为210.85亿元。春节假期是快递需求的淡季,2023年春节假期在1月21日至1月27日,2022年春节假期在1月31日至2月6日,所以1月业务数据同期不可比;公司凭借直营模式稳定的网络服务和资源调度能力,有效保障春节前业务高峰期及假期期间的客户寄递需求。
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受到国际空海运需求及价格均同比下行的影响:2022年同期国际空运、海运价格处于历史较高区间,目前运价回落至疫情前的水平。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