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百科技02月14日获沪股通增持2.53万股
02月14日,容百科技获沪股通增持2.53万股,最新持股量为1116.47万股,占公司A股总股本的2.48%。
近五日持股量数据
持股量及股价变动图
注:文中持股数量经过前复权处理,可能存在与港交所披露不一致的情形。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大数据生产,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政治属性是党组织的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的基本功能;组织功能服务于政治功能,是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基础和保证,两者相辅相成、内在统一
在上海市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翻阅留言板,一条“党群服务是有温度的,是实实在在的”留言让人印象深刻。近年来,上海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市、区、街镇、居村党组织“四级联动”主轴,构建全域推进的滨江党建组织体系、阵地体系、功能体系、治理体系,探索形成了一条“滨江党建”新路径。在党建引领下,昔日的“工业锈带”逐步蜕变为今天水清、岸美、宜游的“生活秀带”。这是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益探索。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这个重要任务。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各领域广大群众组织凝聚好。
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揭示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制胜秘诀。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其力量的凝聚和运用在于科学的组织。只有组织起来,形成严密组织体系,才能实现力量倍增。我们党自诞生起,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度重视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健全组织体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脱贫攻坚中,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党尽锐出战,形成“五级书记一起抓、全党动员促攻坚”的生动局面;抗击新冠疫情中,各级党组织闻令而动,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实践证明,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全党全国人民紧紧拧成一股绳,党的事业就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历史长河奔涌向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面临的内外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放眼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环顾国内,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迫切需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应该认识到,政治属性是党组织的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的基本功能;组织功能服务于政治功能,是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基础和保证,两者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牢牢把握增强“两个功能”的内涵要求,突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突出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基本定位,突出树牢宗旨意识、坚持人民至上,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突出分类别具体指导、分领域统筹推进,实现“两个功能”都增强,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才能充分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也有大的难处,如何确保全党在共同思想理论基础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尤其不易。从“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到“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推进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从“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到“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从“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到“落实党内民主制度”……党的二十大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坚决落实,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有效覆盖,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势。前进道路上,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各地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组织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凝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磅礴力量。
证券时报头版:多管齐下引导居民从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罗曼
央行近期公布的2023年1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当月居民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近年来,我国居民存款增长较快,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居民长期以来有着较为强烈的储蓄习惯,老百姓爱存钱,储蓄率一直相对较高。其次,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居民对流动性的偏好有所上升,同时资本市场波动加大,股票、基金收益明显下降,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破净”,导致居民存款意愿的边际上升和投资意愿的边际下降。第三,居民购房减少。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常态化,商品房销售很难回升至2021年的水平,因购房减少产生的超额储蓄也很难再回流至房地产市场,更多的是以超额储蓄形式存在。
居民存款数据增加有利有弊。对个人而言,可以抵御未来不确定的风险,但因为货币只有在市场中有效流通才能更好带动经济增长,存在银行只会造成货币挤压,也反映出未来预期转弱、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意愿下降等问题。
因此,如何让居民从超额储蓄向消费转化,已成为当下我国经济工作重中之重。下一步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系列有效政策组合拳,稳定居民预期和信心,进一步提振居民消费和投资。目前各地已摸索出一些成功经验,可供进一步借鉴推广。一方面是鼓励各地区增加消费券发放。发放消费券可带动居民额外消费增加,扩大全社会消费支出规模,消费回升又可促使企业加大投资,实现经济更大幅度增长,从而形成消费-投资-再消费的经济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是鼓励汽车消费并向更广的城镇农村市场下沉。众所周知,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对于促进消费复苏以及增加就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消费潜力巨大,二者有效结合也能拉动全国消费复苏。
此外,今年有关方面也可择机降低利率水平,一来可以降低经济主体的债务负担,刺激消费和投资复苏,二来为股市上行创造货币条件,不仅可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也能够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三来可改善市场预期,提振消费者信心。这些措施均有利于促进超额储蓄向消费的转化。
当然,真正提振消费者信心的关键还是增收和保障民生。未来仍需进一步完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居民养老、就医、教育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降低居民后顾之忧进而降低防御性储蓄意愿。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