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安生物-B(06955.HK):非执行董事李又欣辞世
格隆汇2月12日丨博安生物-B(06955.HK)发布公告,董事会已获悉,董事会副主席及非执行董事之一李又欣因病于2023年2月12日辞世。
十大机构论市:倒春寒后仍是艳阳天 短暂降温提供增配良机本周沪指下跌0.08%,下周A股将如何运行?我们汇总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华西策略:A股短期“倒春寒” 之后仍是“艳阳天”
春节后由于海外加息预期反复和地缘关系等影响,A股市场出现“倒春寒”式震荡调整。本次倒春寒后,仍看好A股市场指数缓慢上移。增长层面,当前国内经济仍处于疫情后“弱复苏”阶段,随着扩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发力,居民端风险偏好也有望逐步修复;估值层面,市场在经过了前期估值的全面修复后,当前万得全A指数的市盈率处于近十年中位数的合理水平;资金面来看,在海外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全年外资流入的趋势没有改变,同时随着投资者情绪的进一步修复,公募增量资金也有望逐渐流入,成为接力外资的重要增量资金。展望后市,两会前A股市场可能呈现主题投资活跃的特征。建议关注:1)产业政策支持的“数字经济、信创、新能源部分领域”等;2)疫后复苏相关的“医药、食品饮料”等。
中信策略:预期重构接近尾声 短暂降温提供增配良机
春节后,经济预期不断上修,政策刺激预期不断下修,当前预期重构已接近尾声;全球流动性预期和风险偏好短暂下修,市场降温提供增配成长弹性的窗口;投资者逐步兑现已大幅修复估值的内需复苏板块,机构密集调研加速调仓过程,行情扩散继续推动市值下沉。首先,开年以来疫情扰动弱、信贷投放强,市场不断上修一季度经济预期,稳增长政策继续加码概率下降,两会期间推出增量刺激政策的预期下修。其次,1月非农数据令全球流动性预期下修,中高仓位下地缘扰动影响风险偏好,市场调整后基金申购开始回升,市场阶段性降温提供调仓增强弹性的机会。最后,主要宽基ETF在2月以来出现净赎回,部分行业和主题ETF则呈现净申购,节后机构大范围调研检验估值修复成色,调仓的时滞可能导致市场阶段性低迷,中小盘、低机构持仓和低成交板块在关注度回升过程中持续获得重估。配置上,继续关注成长洼地,提高新兴产业中半导体和信创的优先级。
海通策略:牛市第一波上涨节奏及行业特征
内资有望接力,成为第三小段上涨的推动力。对比历史牛市初期第一波上涨,本次上涨时空尚有差距。回顾四次牛市初期的第一波上涨,上证综指最大涨幅均值为27%(22年10月至今最大涨幅为15%,下同),沪深300为31%(22%),时间持续3-4个月(本轮至今持续3.4个月)。从资金面看,借鉴19年初牛市初期第一波上涨,随着本轮上涨行情的展开,后续内资有望接力。公募基金有望成为内资增量的首要来源:22/12-23/1受国内疫情和春节的影响,公募基金发行较慢,月均发行规模仅256亿元,低于02年以来每月390亿元,而历史数据显示一季度是公募基金发行的旺季,因此后续公募基金有望加速入场。中长期看,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转移趋势进一步延续,内资有望持续入市,预计23年公募资金净流入A股市场规模或突破1万亿元。
华福策略:春季躁动下的行情复盘与展望
整体看,A股春季躁动出现概率较高,近十年来仅2014、2022年未出现明显春季躁动(2015年上半年整体为牛市);春季躁动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从开始时间上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熟悉并提前布局,“春季躁动”有在元旦前后启动的规律,从而使春季躁动慢慢变成“跨年躁动”;从结束时间来看,春季躁动大概率在3月两会及4月政治局会议之间终结。通过复盘近十年间主要宽基指数表现,发现:2013年、2018年、2021年沪深300相对强势;2016年、2017年、2019年中证500指数表现较好,2013年、2016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创业板指涨幅较大。整体看,在近十年春季躁动区间内,创业板指在宽基指数中表现较好。
粤开策略:震荡筑底期 优先关注确定性
本周市场延续春节后大幅波动行情,指数快速反弹后再次回踩,反复夯实底部。沪指在五个交易日中涨跌互现,主板跌幅相对较小,创业板指跌幅最大。行业方面,本周申万一级行业涨多跌少,有色和煤炭等周期行业跌幅较大,通信行业涨幅领先。总体来看,尽管当前市场存在扰动因素,但本周五沪指尾盘快速拉升接近翻红,说明当前市场整体做多力量较强。当前A股市场估值处于相对低位,叠加全面注册制改革利好,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建议静待增量资金以及政策红利合力促发的新一轮趋势性机会。具体操作方面,建议在波动行情中优先把握确定性投资机会,重点关注两条主线:一是关注年报业绩超预期板块投资机会;二是把握两会前重要时间窗口,关注政策受益相关板块的投资机会。
兴证策略:信贷开门红会改变市场风格吗
首先,1月新增信贷超预期主要来自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贡献,而居民融资依然偏弱,“真实”融资需求的复苏情况尚需要更多的证据佐证。1月新增贷款同比多增9227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1.4万亿,同比多增幅度为历史各年1月最高,远超2013年以来历年1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平均同比多增的1865亿元。但另一方面,1月居民短贷、中长贷同比分别少增665亿、5193亿,降幅均有扩大。其次,从多项高频数据来看,市场对当前经济复苏强度也存在分歧。从市内交通情况看,主要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已超往年,地铁客运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但动力煤耗仍低于去年水平,与此同时尽管节后螺纹钢、PTA、涤纶长丝和半钢胎等开工率明显回升,但多数仍处于历史低位。全国建筑施工企业开复工率也落后往年。此外,地产销售仍较为疲软,或指向短期内地产投资仍难有起色。最后,从历史经验看,以中证1000为代表的小盘风格相对于上证50代表的大盘风格,与社融的相关性更强。
国海策略:中小风格占优 首选中证500和中证1000
从短期维度来看,春节后至两会期间A股行情偏暖,在节后流动性相对宽裕及风险偏好抬升背景下,中小盘风格表现出更高的胜率,过去10年中证1000指数、中证500指数产生超额收益的概率均达到90%。站在中期维度,A股大小盘的风格轮动并不频繁,2000年以来市值风格经历了“大盘→小盘→大盘”的三次长周期轮动,2021年春节至今小盘风格重新开始跑赢,三次拐点对应沪深300指数三个阶段性高点,市场泡沫化之后就是风格的大切换,当前市场或处于新一轮小盘风格之中。结合过往A股市值风格轮动经验,相对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寻增量”的产业政策导向以及加速向上的产业周期特征是助力小盘风格跑赢的三大要素,在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格局之下,2023年整体环境对小盘风格较为有利。回归当下,今年节后市场窄幅调整是大势的延续而非兑现,经济短期难证伪、业绩空窗叠加政策发力预期下,仍可对两会前市场保持乐观,成长板块于今年1月开始蓄势,2月有望实现“绽放”。当前市场“价值搭台、成长唱戏”的剧情正在上演,以中证500、中证1000为代表的中小盘风格估值仍处于历史中低分位,配置性价比凸显。
开源策略:看好成长风格上涨弹性与持续性
2023H1消费与成长均有望迎来上涨机会,但更看好成长风格上涨的弹性与持续性。相应重点看好的成长制造业包括:机械自动化、电力设备(储能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电池整车)。另外,静待最快2023Q2消费能力回升,将有望支撑消费风格走出明显趋势性行情。建议关注:一方面,随着中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回暖,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必选消费品的受益程度将有望逐步增强,且波动性较低;另一方面,随着消费与投资信心回升,中高收入人群安全储蓄意愿下降或带来超额储蓄释放,亦将推动家电、汽车等可选消费,以及美容护理、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业消费迎来较高的增长弹性,但波动性可能较大。
天风策略:总量经济强相关板块处于什么位置 还有多少估值空间?
当前股债收益差处于-1X标准差附近,整体反映的乐观预期不多,A股向下的系统性风险较小,大幅降低仓位的必要性不强。但是大家对主线板块的分歧可能较大,这在22Q4的主动偏股型基金持仓可以看出:公募资金持股呈进一步分散化的趋势,主动偏股类基金重仓股数量再度出现大幅提升,而同时重仓市值大幅下降。背后的原因是当前市场对主线分歧相对较大。从风格角度来讲,经常会把市场的各类板块分为总量经济强相关的方向和总量经济弱相关的方向。去年11月初以来,总量经济强相关的板块率先反弹,但最近似乎进入了瓶颈期。那么目前总量经济强相关的板块处于什么位置,还有多少估值空间?
中泰策略:美元反弹与北上资金趋势变化如何影响市场?
美元升值将对市场聚焦的北上资金流向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北上资金,不要简单按照16-20年的惯性思维理解为长期的聪明钱。实际上,去年以来,北上资金流入变动明显加剧。统计了部分2015年-2022年A股市场的底部及顶部区间,并计算当月北上资金净流入规模的方差水平,结果发现:2022年以来北上资金流入规模的离散程度较前几年水平明显提高,这背后与北上资金结构性变化密切相关。21年年中后,伴随美方限制与国内各行业监管的趋严,以养老金为代表的长期配置型外资逐步弱化。当前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短期交易型外资和国内资金“借道”或是北上资金的主要构成。故北上、港股、A50、外资重仓股呈现出高波动的特点,这些板块在下跌过程中防御价值较弱。
信贷数据“开门红”,每经品牌100指数估值有望提升每经记者 刘明涛 每经编辑 肖芮冬
在外部局势复杂的情况下,A股市场依旧波澜不惊,多空资金博弈加强,虽然央行维持精准有力操作,保持市场流动性相对宽裕,但随着周五股指再度走弱,本周A股主要股指全线收绿,每经品牌指数也保持震荡整理,小幅回调,以966点报收。
不过,随着信贷数据超预期以及新一轮国企改革蓄势待发,每经品牌100指数估值中长期有望持续提升。
1月社融数据超预期
随时ChatGPT概念分化,本周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整理态势。从周K线来看,上证指数微跌0.08%,深证成指下跌0.64%,创业板指下跌1.35%,科创50下跌0.90%,北证50下跌1.03%,每经品牌指数则下跌1.9%,以966.34点报收。
表现上,市场个股板块涨跌互现,通信、传媒、环保、公用事业和轻工制造等板块涨幅靠前;有色金属、煤炭、非银金融、电力设备和商贸零售等板块跌幅靠前。每经品牌100指数成分股则以国企板块表现较强,上涨个股居多,中概股表现相对较弱,拖累指数走势。截至2月10日,每经品牌100指数平均估值9.9倍,依旧处于价值低估阶段。
从市场环境来看,春节错位与防疫政策的调整优化,抬升1月CPI同比增速。全球经济处于衰退周期,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走弱,高基数效应下,1月PPI同比增速继续走弱。随着居民生活半径不断打开,消费场景有望继续回暖。
值得关注的是,央行1月社融、信贷数据公布。数据显示,1月社融新增5.98万亿元,社融存量增速9.4%,较前值-0.2%(前值9.6%)。结构上,企业中长期信贷维持高增,较去年12月继续回升0.6个百分点至10.6%,但居民贷款的复苏势头被打断,居民中长期贷款仅新增2231亿元,同比少增5193亿元。
随着信贷数据“开门红”,可对A股市场未来充满信心。红塔证券分析指出,随着元宵后务工人员陆续返城,开工率有望提升,经济修复速度有望提高;而实体经济修复后居民收入稳定性增加,消费倾向会提高,当前高增的居民储蓄其实也为后续释放提供更多预期。另外,2月6日的座谈会提到要持续实施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预计政策端的扶持还会延续一段时间,稳增长和扩内需的主线不会变,近期央行大幅增加公开市场操作,预计货币政策还会维持偏宽松一段时间,以支持内需修复。
有机构表示,2023年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恰逢改革节点,新一轮国企改革蓄势待发,红利可期。
新一轮国企改革蓄势待发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了国企改革的五项目标要求: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目标任务已经完成。据新华社消息,三年来,各方面共同努力,有力推动国企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统一,更加突出强调市场主体地位,三项制度改革更大范围落地见效,瘦身健体有序推进,中央企业存量法人户数大幅压减,“两非”“两资”清退任务基本完成,企业办社会和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解决,鼓励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国资监管的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受疫情冲击影响,过去三年,我国经济增长压力明显,国有企业在稳增长层面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利润维度,国企占全部工业企业利润占比由2020年底的15.6%提升至2022年底的19.4%。从投资维度,202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为10.1%,远超整体的5.1%。
2023年1月,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时提到,2023年各地要着力推动提质增效稳增长,着力抓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谋划实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主要聚焦在科技创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等七个方面,结合此前二十大报告也指出要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华鑫证券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蓄势待发,国企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结合资本市场改革配套政策的出台(主板实行全面注册制等),国有上市企业改革红利的释放值得期待。
国企估值有待提升
去年,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提出需要对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重点任务深入系统思考。要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从静态估值水平上看,地方国企动态市盈率自2021年年中以来亦整体低于万得全A,国企整体偏低的估值水平也使得建设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必要性提升。
据了解,每经品牌100指数纳入诸多国企,比如银行业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基建里的中国建筑、中国铁建;大消费中的茅台、五粮液、伊利股份;电子产业中的TCL科技、四川长虹以及通信行业的中国移动等。而在本周市场表现上,也是国企公司涨幅居前,招商蛇口和泸州老窖分别涨幅榜前两位,周涨幅分别为6.16%和4.97%,而四川长虹、中国中铁、保利发展等20余家国企公司,本周也均实现不同程度上涨。
资料显示,招商蛇口公司近三年拿地强度逆势提升,核心城市优质土储占比较高,为公司未来销售总量提升和稳定的去化率奠定基础。当前行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公司有望成为最终受益者。目前融资集中度提升已传导到拿地端,叠加土地市场潜在利润率的回升,未来公司的市场集中度以及利润率有望迎来双升。“十四五”期间,随着“双百战略”逐步落地,公司核心城市的自持类物业数量及占比稳健提升。因此,行业格局改善带来龙头公司市场集中度和利润率的双升,以及永续类业务的占比提升,将改善公司的长期估值水平。
泸州老窖则拥有国窖1573和泸州老窖双品牌,全价格带布局国窖1573、特曲、窖龄、头曲、二曲五大系列,构建多个增长引擎。品牌专营模式服务大单品战略,绑定全国性大商、区域经销商以及终端核心门店,实现对渠道的强把控。目前,泸州老窖全价格多个大单品构建增速引擎和强渠道力,将贡献高端白酒中最高的收入和利润增速。
而中国太保则随着公司“长航行动”推进人身险板块深化转型,代理人质态的逐步改善,养老社区代领大健康蓝图有序落地;财产险板块聚焦体系化能力建设。公司有望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突围。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180633906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