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属板块1月18日涨1.16%,西部材料领涨,北向资金增持1.05亿元
1月18日小金属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16%,西部材料(002149)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224.41,上涨0.0%。深证成指报收于11810.66,上涨0.09%。小金属板块个股涨跌见下表:
从资金流向上来看,当日小金属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2042.0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6732.78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4690.78万元。小金属板块个股资金流向见下表:
北向资金方面,当日小金属板块北向资金持股市值为43.88亿元,增持1.05亿元。其中增持最多的是洛阳钼业,增持了0.81亿元。小金属板块北向资金持股变动明细见下表: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持续“爆买”大消费、大金融和新能源 北向资金开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额超去年全年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记者 汪友若
开年以来仅12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已超2022年全年。
继周二刷新单月净买入额历史纪录后,北向资金1月18日再度大幅加仓47.35亿元,连续11个交易日净买入。截至收盘,北向资金开年以来净买入额已升至近940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净买入额900.20亿元,也超过2014年、2015年、2016年的全年净买入额。
分风格和行业看,年初至今,北向资金较大幅度增持疫情修复主线,并再度大幅加仓传统蓝筹龙头股。虽然表述有差异,但各大机构的核心观点一致认为,近期外资大幅净流入背后包含了中国经济快速修复、政策支持力度加码及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
北向资金缘何大举回流
北向资金开年以来的大举买入超出了众多机构的预期。截至1月18日收盘,北向资金1月以来合计买入938.81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净买入额,这一数字也创下沪深股通开通以来的单月净买入额新高。
“本次外资流入规模的级别确实超出我们之前的预期。”申万宏源证券在研报中直言。申万宏源认为,本次外资大幅回流与人民币大幅升值同时出现,反映出典型的经济基本面“中强美弱”预期。该机构表示,人民币升值速度也大超预期,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值幅度排名为2014年11月以来的第二,说明外资对中国经济复苏认同度非常高。
中金公司认为,近期外资流入背后可能包含多方面因素:第一是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全球流动性环境边际好转;第二是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压制经济的因素有望逐步化解,近期经济基本面修复预期较快;第三是部分产业政策的边际变化影响市场风险偏好。
兴业证券说,外资近期的大幅流入绝不是“一时冲动”。从全球资产配置角度看,2022年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动力减弱,甚至一度大幅流出,但当前市场对前期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担忧,都在明显缓解和改善。中国资产性价比提升,正吸引外资加速回流。
北向资金还有多少加仓空间
在此前券商发布的2023年度策略中,“外资回流”一度是机构形成的一致预期。中信证券表示,外资是2023年A股的主要增量资金来源之一,随着人民币缓慢升值,外资净流入规模有望恢复至千亿元以上。
兴业证券的预计更为乐观。该机构表示,自2018年后,外资开始趋势性流入A股,累计净流入呈现明显的线性增长特征。根据模型测算,外资基本保持每年净流入3000亿元左右的趋势。保守估计,2023年外资将净流入3000亿元,而考虑到资金回补、全球流动性由紧转松、中国资产优势重现等,流入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至5000亿元的超预期水平,成为A股市场今年最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
回顾历史,除2022年短暂承压外,北向资金自沪深股通开通以来的年度净买入额也基本呈现逐年增长态势。通过复盘历史行情可以了解,北向资金大幅流入后1个月,A股市场往往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涨幅。
广发证券选取了10个交易日内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代表性时点作为研究对象。从Wind全A指数、创业板指、中证1000指数的表现来看,在类似的北向资金快速大幅流入后1个月,前述三大指数上涨的概率均超过70%,不过在3个月后,A股上涨的概率及累计涨幅均有所回落,北向资金净流入的动能也有所衰减。
重新布局传统重仓行业
从流入结构来看,2023年开年以来北向资金正重新布局其重仓行业,呈现整体等比例加仓的特征,流入板块以金融、消费为主。
据广发证券统计,今年1月上半个月,北向资金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有7个行业呈现净流出;二级行业来看,超过七成的行业呈现净流入。北向资金净流入的一级行业中,规模前五行业分别是非银金融、食品饮料、电力设备、银行和有色金属,其间净流入规模分别为109.04亿元、99.61亿元、96.38亿元、67.69亿元、54.87亿元;净流出最大的行业是交通运输,其间净流出规模为17.33亿元。
从买入金额看,北向资金等比例加仓的特征还体现在其持续爆买大消费、大金融、新能源三大方向的龙头个股上。Choice数据显示,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五粮液、中国平安等标杆性个股的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年初至今已超50亿元。美的集团、隆基绿能、招商银行、比亚迪、东方财富等诸多“宁组合”“茅指数”成分股年初至今的净买入额同样位居前列。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近期市场修复过程中,外资重仓的消费、医药等行业表现较为强劲。外资重仓的股票风格经过一年多的回调后近期修复明显,后续仍有向上空间。中金公司表示,其拟合的A股外资重仓持股指数当前的前向市盈率为10.0倍,位于2018年以来的历史均值向下0.57倍标准差,和2021年2月的估值高点(17.2倍)相比仍相差42%。
多地明确借力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记者 李雨琪
2023年,地方如何更好地借力资本市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近期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各地都给出了明确的“任务书”。其中,设立新增上市企业目标数量,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当地证券及期货交易所改革,推动REITs试点等成为亮点。
设立上市公司目标数量
多地将“新增上市公司目标数量”放在了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位置。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增企业20万家以上、上市及过会企业12家以上。山东省提出,力争新增上市公司30家左右。河南省提出,2023年要加大上市企业储备,新增上市企业20家。
还有部分地方对股权融资及资本市场融资提出了新目标。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计划,新增上市挂牌公司10家、股改50家、资本市场融资突破1200亿元。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向记者表示:“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资本市场是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上市公司发展及融资或可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地方新增上市公司及股权融资有利于其更好匹配金融资源与地方实体经济,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促进资本市场与市场主体的高效对接。”
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2022年,一批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瞄准特定方向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成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重要举措。
浙江省提出,将设立“专精特新”母基金,基金规模不低于100亿元,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江西省提出,培育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各100家以上;无锡市提出,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以上。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需要进一步打通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专精特新’企业同时具备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服务定位,是畅通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联系的重要抓手。”赵伟表示。
支持交易所改革
支持交易所改革也写入多地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北交所扩大交易规模”。交易所作为交易平台,承担着塑造市场规则和生态、促进市场化向深度演进的重要使命。
记者梳理发现,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深交所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加快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