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布局 智算中心建设“快马加鞭”
近期,不少地方围绕智算中心建设展开部署,加快项目签约和落地,同时鼓励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等使用智算中心算力资源。
超30城市在建或筹建智算中心
1月10日,宁波市首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一期)正式上线运营,进一步满足宁波市产业、科研、社会治理等各领域的算力需求。据悉,宁波将按照数字经济投资“三年双倍增”计划,适度提前开展超算中心二期、三期规划建设,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成为“东数西算”格局中全国算力网络的重要枢纽节点城市。
近日,成都进行了智算中心多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天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完工,算力设备“Atlas”上线试运行,将为人脸识别、信息个性化推送等智慧场景提供算力支持。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联合浪潮信息日前发布的《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目前全国超过30个城市在建或筹建智算中心。
什么是智算中心?智算中心是基于最新人工智能理论,采用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架构,提供人工智能应用所需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的公共算力新型基础设施,在推进AI产业化、赋能产业AI化、助力治理智能化、促进产业集群化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推进,智能计算中心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正步入建设发展“快车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年)》显示,我国智算中心从早期实验探索逐步走向商业试点。随着我国各类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丰富,智算需求将快速增长。
“智能计算变革生产力,加速社会进入智慧时代,智算中心将成为智慧时代最主要的计算力生产中心和供应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表示,2022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到268百亿亿次/秒(EFLOPS),超过通用算力规模。预计未来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52.3%。智能算力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智算中心建设要跟得上。
带动人工智能产业倍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智算中心创新发展有望带动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倍速增长,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据《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测算,“十四五”期间,在智算中心实现80%应用水平的情况下,城市对智算中心的投资可带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增长2.9至3.4倍,带动相关产业增长36至42倍。
单志广表示,当前不少地方正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元宇宙等创新驱动型产业,这些创新产业发展需要大规模智能算力支持。例如,智能汽车对算力的需求将比手机大得多。
不少地方出台算力产业专项政策。《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成都将每年发放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算力券”,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创客、科研机构、高校等使用算力资源。
浪潮信息高级副总裁刘军表示,承载人工智能计算的智算中心可以为各类技术创新提供支撑。一方面,智算中心可以为构建安全可信、可复用的技术研发环境提供算力设施支撑,为各领域科技研发提供智能计算服务,加速科技研发的进程。另一方面,智算中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载体,智算中心的快速建设推广与规模化应用将推动通信服务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迭代,从而促进技术创新。
《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预计,“十四五”期间,在智算中心实现80%应用水平的情况下,城市/地区在智算中心建设投入的增长量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率为14%至17%。
让智算中心“好用”“用好”
专家认为,智算中心作为新型基础设施,要“好用”“用好”才能发挥效益。
单志广认为,当前智算中心发展呈现“智能算力的发展需求快速扩大、通用智能的算法模型快速演进、普适普惠的服务生态逐步构建、绿色低碳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四个新趋势。同时,智算中心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概念认知尚不清晰、应用场景尚不丰富、运营模式尚不成熟等问题与挑战。
刘军表示,预计未来算力中心有80%是智算中心,未来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在这样一个大的需求面前,需要以应用、产业为出发点,进一步引导智算中心创新发展。
单志广建议,智算中心建设应以应用为导向,坚持开源开放、集约高效、绿色普惠的建设原则。一方面,智算中心建设要以开放硬件和开源软件为主,融合多元算力,实现算力的聚合、调度、释放;另一方面,要朝着标准化、集约化、低门槛和绿色低碳方向发展,通过算力+算法的一体化、基建化,发挥智算中心普惠高效的赋能效果。他还表示,智算中心建设需要选择合理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实现长效运营,促进有序布局。
“随手拍”不能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毛建国
近日,王某某在上海打人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相关报道多次冲上热搜榜。不少人在谴责暴力的同时,也在深入探讨隐私权的问题——随着自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兴起,日常生活中,“随手拍”、街拍现象已极为常见,不仅是公众人物,连普通人都可能成为被拍摄对象。专家表示,“随手拍”现象亟待法律规制。遇到未经允许的拍摄行为,应当依法协商解决,而不是依靠暴力。
根据警方通报,当时王某某等人误以为在路边候车的陈某某对其拍照,而陈某某称未拍摄,双方发生争吵,王某某等人对陈某某进行殴打。这一事件因为王某某的公众人物身份而广受关注。采用暴力手段解决纠纷,当然是不可取的,但对街上公众人物是否可以“随手拍”,却存在一定的争议。
学理观点和司法裁判观点通常认为,由于公众人物工作和生活性质比较特殊,并且考虑公众知情权等因素,公众人物可能会让渡一些权利,对此应有一定的容忍度。事实上,有些公众人物自身也有这样的需求。譬如,有些艺人刻意暴露自己的行踪,吸引“路人”关注和跟拍,有的还会放出“大瓜”,增加自己的曝光度。但这里的容忍度不是无限的,需要考虑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不能无底线地损害其基本人格权。
可是底线到底在哪里,边界到底在何处?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看场合,如果行程已经公开,属于公共场合,则不构成侵权;反之,如果行程没有公开,且在私人场合,偷拍则构成侵权。还有一种看用途,如果偷拍出于个人欣赏或小范围传播,则不构成侵权;若将照片公开,或存在商业目的,则应承担责任。不管怎么样,公共人物不是公共风景,不是想拍就能拍,这是得到法律支持的。
无论是《民法典》中对隐私权的保护,还是《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未经允许偷拍他人,甚至将偷拍照片进行扩散,都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表现。事实上,不仅明星大腕,人人都可能成为被拍摄对象,而且针对普通人的偷拍更加面广量大,有些情节更加严重。
当下人人都是“摄影师”,一段“随手拍”随时就能完成。然而,镜头的背后一些人是别有用心的。随着网络平台,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有些账号更是以街拍为卖点,有些主播主动搭讪、调侃乃至恶搞路人,很多照片、视频未经被拍摄者同意,就被传到网上。很难相信,真有几人愿意被大众围观?有看点才会被传播,看点不都是正面的,很多传播给当事人带来了巨大创伤。由于面广量大,传转浮夸,很容易出现法不责众,很多时候连源头都找不到,就陷入网络审丑乃至网络暴力之中。
“随手拍”的泛滥乃至扭曲,与网络平台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有很大关系。有的所谓“随手”其实别有用心,所谓“风景”,其实是别人的生意。还存在一种情况,比如先用小号发,然后大号转,接着无数大号二次加工,多次转发。或许,这一切自有其生存之道,但平台必须擦亮双眼,担起责任,划出边界,不给不怀好意者把水搞浑的空间。
人们要市场经济,但不要一切都看市场,人们接受娱乐产业,但不接受娱乐一切,“随手拍”不是想拍就能拍。相对于公众人物,更值得担心的是普通人,就像街上耍猴的一样,他们更有可能成为别人手里的猴子,由于资源和经验有限,更容易处于无法应对之中。
乘联会秘书长:今年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市后 销量增长将遇严峻挑战1月18日周三,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销量的增长达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在2023年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市后,销量增长会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新能源车型前期涨价过多,订单较少,再叠加特斯拉等头部企业降价,造成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环比下降较大。
崔东树说:
前期疫情封控对燃油车营销体系、人群基盘影响更大,可以看到疫情爆发以来,新能源渗透率出现了超预期上涨。在疫情防控后也出现了一定的自然回落。
各地的一些消费券政策,对所在区域市场增量明显,部分消费者对1月的车购税退出没有充分预期和提早准备,1月仍会购买。
由于12月初是疫情期,因此1月初环比还出现增长,但第二周就开始出现环比和同比下降更突出了。
每年1月的开门红是地方政府和车企共同努力的方向,但由于经销商的库存仍旧较高,春节前的补库力度不会特别大,因此1月的批发零售总体偏低。
从2022年12月31日起,国家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不再发放补贴政策,但对于2022年年底到期的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将再次延期实施至2023年底。也就是说,虽然车主不能再申请新能源汽车补贴,但是还可以继续享受免征汽车购置税政策。另外,新能源汽车的车船税、消费税都是免征的,在上路权限、牌照指标等方面国家仍旧予以支持。
人民日报评论说:
尽管早有时间表,但补贴正式离场,依然会让车企进入一段阵痛期。步入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后补贴时代,于车企而言,唯有苦练内功,以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开拓市场,用供应链管理和数字化生产降低成本,才能在更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把握主动权;对产业来说,阵痛也是蜕变,市场优胜劣汰将加速行业洗牌,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
海通国际则认为:
如今新能源市场已经完成从政策驱动转化为产品力驱动,特斯拉开启降价抢占市场份额,合资车企市场份额面临挑战,自主品牌市场占比有望继续提升;国补退出后地方政府和车企仍有望颁布各类补贴计划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地方补贴直接提供给消费者而国补针对车企,我们预计地方补贴可能出现区域不均情况,也存在更支持本土车企发展的可能性,力度总体弱于国补的同时,地方补贴的最终效果还取决于所在地政府综合财力、经营效率和周边汽车产业链情况。我们预计2023年新能源销量将会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速约40%,新能源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随着补贴的取消,各个新能源车企业也在想办法调整市场策略。
以比亚迪为例,为了应对新能源补贴的取消,宣布在2023年1月对旗下车型价格涨幅2000至6000元不等;去年,国补给插混和纯电车型的补贴,分别是4800元和12600元,而比亚迪上涨的2000元-6000元,也意味着品牌方将承担之前一半的补贴成本。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