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7板!“妖股”通达动力公告澄清:中标“仰望车型”与事实不符
1月17日晚间,深交所向通达动力(SZ002576,股价26.15元,市值43.17亿元)发出关注函。
自1月5日起,通达动力股价大幅上涨,至1月17日收盘,区间累计涨幅为117%,三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
通达动力在最近一期《关于股价异动的公告》中表示,目前市场传闻的轮毂电机与公司有生产合作、公司中标“仰望”车型等消息,与事实不符,公司与比亚迪的合作没有发生新的变化。
9个交易日内实现7个涨停板
通达动力目前主要从事电动机、发电机、新能源汽车定转子铁芯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产品包括国标普通电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高效电机、风力发电机、牵引电机等。
据上市公司2022年三季报,通达动力前三季度营收13.58亿元,同比下降8.48%,归母净利润4868.75万元,同比下降46.51%。其中营业利润同比下降45.27%,主要是因为产品结构调整,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
与低迷的业绩相反,1月5日开始,通达动力股价开启连板模式,9个交易日内实现7个涨停板,至1月17日,收盘价为26.15元/股,累计涨幅为117%,三次触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创下了自2021年11月17日以来的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观察到,通达动力的股价异常上涨,或许与公司在1月5日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的一句话有关。通达动力表示,公司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主要为主驱动电机定转子铁芯。
据悉,比亚迪此前发布了“仰望”系列车型,同时发布了“易四方”全新汽车动力架构。据华西证券研报介绍,“易四方”是一套以四电机独立驱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通过四电机独立驱动、独立分配扭矩,从而更好地控制车身姿态,赋予转向及制动双重安全冗余。
于是,市场便将通达动力与轮毂电机“捆绑”在了一起。
对此,通达动力表示,鉴于目前市场较为关注公司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业务进展情况,现将公司相关业务情况说明如下:2022年1~9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铁芯的总销售金额为2.34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7.25%,其中对比亚迪营收占公司营业收入的7.75%,目前市场传闻的轮毂电机与公司有生产合作、公司中标“仰望”车型等消息,与事实不符,公司与比亚迪的合作没有发生新的变化。
深交所发关注函:是否存在应披未披的重大信息?
即使通达动力多次澄清,但架不住市场资金的炒作“热情”。
据东方财富网龙虎榜单,1月17日,通达动力成交量达4831.10万股,成交金额达12.31亿元。当日买卖数据显示,机构合计净买入2584.69万元;三日买卖数据显示,机构合计净买入1127.25万元。
深交所也向通达动力发下关注函,要求公司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2号——公告格式》的规定,关注、核实相关事项,确认是否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同时,通达动力须向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书面函询,说明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是否计划对公司进行股权转让、资产重组以及其他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并要求其书面回复。
此外,通达动力还要详细说明近期接待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调研的情况,是否存在违反公平披露原则的事项。
另外,深交所要求通达动力核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是否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存在涉嫌内幕交易的情形。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752910
六部门发文促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到2030年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能源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创新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是生产能源、服务能源、应用能源的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的总称,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等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意见》明确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能源电子产业有效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应用,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
到2030年,能源电子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形成与国内外新能源需求相适应的产业规模。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不断完善,5G/6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能源领域广泛应用,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能源电子企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健全。能源电子产业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
能源电子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坚力量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该《意见》时表示,近年来,世界各国愈发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新能源应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经济社会呈现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低碳化、生产消费信息化的趋势,信息流和能量流、瓦特和比特加快融合创新,引发新能源相关领域投资热潮。
电子信息技术与新能源需求融合的不断深化,继蒸汽机和煤炭、内燃机和石油、电子计算机和核能之后,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重要标识,并催生以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产品、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为主要领域的能源电子产业。
谈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时,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首先,新能源涵盖范围比较广,当前,光伏、储能、充电、放电等越来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万物互联,需要考虑融合新能源的元素。
其次,面对虚拟电厂的发展,新能源也需要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与虚拟电厂平台高频互动,高速响应,构建虚拟电厂的新生态,新载体。
再次,新能源的波动性和无序性,需要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多能互动和有序调控,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比例和使用价值。
前述负责人表示,能源电子产业既是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能源生产、存储和利用的物质基础,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中坚力量。
推动能源电子重点领域深度融合
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基础,《意见》提出了深入推动能源电子全产业链协同和融合发展、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在重点终端市场应用、推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发展和创新应用等六大重点任务。
其中,在深入推动能源电子全产业链协同和融合发展方面,提出要加强供需两端统筹协调。
具体而言,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系统谋划能源电子全产业链条,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需求的适配性。鼓励以企业为主导,开展面向市场和产业化应用的研发活动,扩大光伏发电系统、新型储能系统、新能源微电网等智能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同时,推动能源电子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提升新能源生产、存储、输配和终端应用能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清洁能源与节能降碳增效、绿色能源消费等高效协同。
在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在重点终端市场应用方面,《意见》提出,要推动先进产品及技术示范。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和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电动机械工具、电动交通工具及充换电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终端应用,开展能源电子多元化试点示范,打造一批提供光储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的标杆企业。
要支持重点领域融合发展。加快能源电子技术及产品在工业、通信、能源、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应用。
此外,还要加大新兴领域应用推广。采用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推动能源供应多样化,提升能源电子产品在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水平。
探索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建设,开发快速实时微电网协调控制系统和多元用户友好智能供需互动技术,加快适用于智能微电网的光伏产品和储能系统等研发,满足用户个性化用电需求。
监督撤销涉民企刑事诉讼“挂案”412件1月17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雅频向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北京市检察机关围绕召开党的二十大,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和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全力做好安保维稳检察工作,严惩各类渗透颠覆破坏犯罪34件34人。在扫黑除恶斗争中,检察机关依法起诉242件1116人,办理陈海涛、林国彬、周广森等一批涉黑恶重大案件,44名“保护伞”受到法律制裁。
北京检察机关还严惩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等犯罪,五年批捕38173人,起诉68569人,助力实现“群众安全感创历史最好水平”。
营商环境建设
办理企业合规案件82件148人
朱雅频说,北京检察机关以法治方式稳企业保就业,过去五年,依法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5697人,妥善办理各类侵害企业产权与合法权益案件,监督撤销涉民营企业刑事诉讼“挂案”412件,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
北京检察机关坚持依法保障企业权益和促进守法合规经营并重,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保市场主体,建立完善合规必要性审查、第三方监督评估等配套机制,出台知识产权、税收、证券等类案合规办案指引,近几年办理企业合规案件82件148人,涉上市企业5个、科创属性企业30个,依法对65人作出不起诉、捕后变更强制措施、提出宽缓量刑建议等处理决定,避免办了案子、垮了企业、失了就业,推动“法治元素”成为企业“发展要素”。
此外,服务保障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北京检察机关五年办理涉外案件574件。门头沟院通过驻外领事馆开展境外取证办理的蒋某某行贿案,入选最高检第二批国际(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典型案例。
司法公正
依法不批捕11341人、不起诉6278人
朱雅频介绍,北京检察机关统筹重点领域专项监督,2022年部署开展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大标的额民商事诉讼案件自由裁量行权不当,违规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三个重点领域专项监督,监督侦查机关立案507件,纠正漏捕漏诉549人;监督审查大标的额民商事审判案件593件,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111件,同比上升52.1%,已审结的84件均获法院支持;向刑罚执行机关提出违规违法“减假暂”监督意见69件,采纳率为100%,监督撤销减刑、假释2人,收监执行14人,常态化整治执法司法领域顽瘴痼疾。
北京检察机关统筹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和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2022年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达90.6%,依法不批捕11341人、不起诉6278人,不捕率、不起诉率较2020年分别上升17.1、12.2个百分点,刑事案件律师辩护率达94.5%。
过去五年,检察机关针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执法中的违法违规问题提出监督意见2752件,采纳率为96.8%,深化监狱、看守所、社区矫正巡回检察,依法保障被监管人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保护
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864件
朱雅频介绍,过去五年,北京检察机关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严惩校园欺凌、性侵、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864件2139人,办理了全国首例对猥亵儿童教职人员宣告终身禁业案。
检察机关加强对失足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附条件不起诉407人,起诉严重犯罪759人,宽容不纵容;协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强制报告、一站式询问、家庭教育指导等制度机制,制发240份督促监护令,310名检察人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宣讲法治;开展违规向未成年人售烟、校园周边开设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等专项监督,推动故宫、八达岭长城等4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诠释检察机关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五大保护,全过程参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特性。
民生保障
打击“借疫生财”犯罪81件130人
报告指出,近五年北京检察机关严惩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等犯罪,五年批捕38173人,起诉68569人,助力实现“群众安全感创历史最好水平”。另外,将追赃挽损工作纳入检察办案绩效评价指标,推动侵财型犯罪案件追赃挽损率由2020年的10.2%提升到2022年的57.4%,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更有保障。
过去五年,北京检察机关惩治诈骗医保基金犯罪64人,追赃482万余元;深挖“假官司”套取住房公积金监督线索,追回635万余元;办理侵害老年人权益案件4587件,挽损3.4亿余元。检察机关支持农民工讨薪、残疾人维权、妇女权益保障等起诉3438件,督促整治妇女就业歧视案入选最高检、全国妇联发布的妇女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过去五年,针对新型网络犯罪高发多发态势,北京检察机关严惩电信网络诈骗以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黑灰产”犯罪3399人。
北京检察机关还统筹疫情防控和检察履职,突出打击募捐诈骗、制假售假等“借疫生财”犯罪81件130人。
北京检察工作“成绩单”
办案情况
近五年北京检察机关严惩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安全等犯罪,五年批捕38173人,起诉68569人,助力实现“群众安全感创历史最好水平”。
起诉杀人、抢劫、重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12506人,较前五年下降45%。起诉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28595人。侵财型犯罪案件追赃挽损率由2020年的10.2%上升至2022年的57.4%。
队伍建设
五年共受理监委移送职务犯罪1749人,立案侦查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70人,其中2021年-2022年查办63人,助力清除腐败毒瘤。
扫黑除恶
检察机关依法起诉242件1116人,办理陈海涛、林国彬、周广森等一批涉黑恶重大案件,44名“保护伞”受到法律制裁。
知识产权保护
五年办理涉专利、商标、版权等案件1635件。
全国首例涉北京冬奥会知识产权犯罪案、利用“爬虫”技术窃取计算机数据案、杜康、蒙娜丽莎商标行政诉讼监督案、假冒全聚德商标案等
公益诉讼
过去五年,北京检察机关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526件,2021-2022年办案量年均增长2.5倍。
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3304件,起诉相关犯罪898人。立案办理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77件,推动修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塘路城堡、关上城堡等。
解 读
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助力检察机关办案
近年来,检察机关将“数字检察”提升到战略高度。最高检指出,数字检察战略是法律监督手段的“革命”,是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重要依托。
朱雅频介绍,北京检察机关已推动“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转变,2022年以来建设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75项。数字检察对监督线索发现、监督案件办理的贡献率首度达到27.1%和33.6%,成为驱动法律监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变量。其中,朝阳、丰台、房山、通州等区检察院试点带动应用成品油涉税数据模型,以最低成本的法治约谈方式,督促124家加油站主动补缴税款等1.5亿余元;应用危化品安全生产经营数据模型,协同公安机关查办黑加油点位31个、刑事立案31件。东城区检察院运用“幌子公司”监管治理数据模型,筛查利用“空壳公司”实施犯罪的市场主体130个,移送监管部门立案调查的有22家,已有11家被吊销营业执照。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预计,本季度全球石油市场将陷入供应过剩,同时下调需求前景,上调非OPEC供应预估。根据OPEC的最新月度报告,其将第三季度原油产量预测下调124万桶/天,至2,827万桶/天。这比OPEC 13个成员国7月的产量低了约57万桶/天。OPEC位于维也纳的研究部门将本季度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下调72万桶/天,同时上调非OPEC供应预期52万桶/天。预计本季度原油消费均值为9993万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