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现代科技 发力标准建设 开拓海外市场 天津中药产业走上“高速路”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成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根据《“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到2025年中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近期,《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多家中药研发平台、生产企业了解到,通过依托现代科技、发力标准建设以及开拓海外市场等路径,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走上了“高速路”。
现代化:建起“一条链”
走进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滴丸产业基地生产车间,一股浓郁的药香味弥漫其间,黄色的机械臂不停挥舞,一个个金色的葫芦型小药瓶整齐地“流下”生产线。这就是在我国家喻户晓的“国民神药”——速效救心丸的生产过程。
“这是国内首个实现产业化生产的中药滴丸制剂。在舌下含服经黏膜吸收,直接进入血液,起效快,适应冠心病人的救治要求。”88岁高龄的速效救心丸研制人章臣桂说。
这是我国中药迈向产业化的一个时代缩影。近年来,中医药产业成为不少城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之一。如北京市提出,梳理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建立以产业目标为导向的科学问题库;浙江省也提出,聚焦产业化方向,大力提升中药产业发展质效,补齐中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关键环节。
在中医药发展“高地”天津,充分发挥天津中医药独特优势,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锻造产业链“长板”,也已成为发展共识。从研发领域看,天津已谋划建设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不仅解决从0到1的基础研究,更注重从1到N的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在生产领域,达仁堂、天士力等一批中药企业成功上市;在康养服务领域,基于教育科研、医疗康复、健康养老等产业基础的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正在“蓄能生长”。
随着各地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中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天津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据统计,2021年,天津市中医药产业链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6%,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中医药企业营收同比增速为11.6%,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5.6%,两项指标增长率均高于全国中医药板块上市企业平均水平。
标准化:突破“一道坎”
长期以来,中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问题是制约我国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及国际化进程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突破中药质量控制的“卡脖子”技术,成为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国多地在发展中医药过程中将标准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努力方向。其中,北京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就提出,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快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建立中医药标准研究、制定、推广和监测体系。
2022年,由天津药物研究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领衔完成的《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创建与关键技术创新及其应用》项目,成功摘得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加快推进了中药“标准化”的进程。
“研究、推广中药质量标志物,是提升我国中药质量控制水平、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中药产品的重要抓手,在中药质量研究、质量评价、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以及监管科学等方面,对推动行业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目研究团队的核心专家、天津药物研究院中药首席专家张铁军说。
他解释说,如中药中有一味名叫“三七”的药材,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这味药材既能“止血”又能“活血”,看似矛盾的说法让现代人觉得不科学。不过,经过药物有效性分析发现,“三七”中止血的是一种名叫三七素的氨基酸,而活血的是其中的人参皂苷等成分。
张铁军介绍,迄今,中药质量标志物理论已得到科技领域和业内同行的认可,并应用于一百余个中药品种的研究,成为中药产业发展和行业监管的重要抓手,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达17.9亿元。
2022年8月9日,天津市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召开。第一届标委会由34名专家成员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任主任委员。这一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将加快实现中医药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及标准化策略研究,有序推进中医药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国际化:打开“一扇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打造10个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品牌项目,建设50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加强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服务平台建设。
近年来,我国一大批中医药企业和产品在海外打开市场。中医药的现代化与标准化建设,让中药迈向了世界舞台。
如今,“速效救心丸”等中成药已经享誉海内外。在此基础上,2022年9月,天津药物研究院联合德国的一家机构组建了“中-德中药与植物药创新研发国际合作基地”。
“双方共同探索中药产品在德国注册和德国植物药在中国注册的可行性办法,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和合作前景”。刘昌孝说。
另一味知名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作为中国首个完成美国FDA三期临床试验的现代复方中药产品,也从天津成功“出海”。
“这是我国中药领域创新与国际化取得的重大进展。”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凯境说。
闫凯境介绍,早在1996年,天士力在国内率先开始中药国际化研究,向美国FDA申请复方丹参滴丸以药品身份开展临床试验。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2016年,完成了复方丹参滴丸美国FDA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大样本三期临床试验。
天士力还推动与美国Arbor公司签署了复方丹参滴丸美国合作研发与销售许可协议,开创现代复方中药与海外医药公司合作开发推广先河。眼下,天士力正加快建设以中药国际化为核心,以海外中西医结合医疗、大健康产品商务服务为协同的国际化体系。
欧佩克维持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不变 对全球经济表示“谨慎乐观”财联社
当地时间周二,欧佩克表示,今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反弹,并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且该组织对2023年的世界经济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
欧佩克在最新的月报中指出,维持对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情况的预测,预期增速仍为每日220万桶,总需求量达每日1.0177亿桶,与上个月的预测持平。
月报显示,经合组织成员国需求预计增长30万桶/日,非经合组织国家预计增长190万桶/日。因此,该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仍然为每日1.0177亿桶,而2022年为每日9955万桶。
欧佩克补充道,目前的预测仍存在不确定性,包括全球经济发展、新冠疫情政策的变化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不过,若经济走强成为现实,可能导致需求上调,并支撑油价。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经济势头似乎比此前预期的更为强劲,可能为2023年提供一个稳健的基础。
欧佩克月报提到,中国的石油需求将会反弹,预计2023年中国石油需求将增长51万桶/日。
欧佩克表示,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为2.5%,和此前预期一致,但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上调至3%。
除了中国带来的利好之外,美联储实现美国经济软着陆和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走软都是经济上行的来源。而下行风险包括高于预期的通胀,这可能促使主要央行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欧佩克秘书长Haitham Al-Ghais周二早些时候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随着旅游和经济活动的恢复,该组织看到了来自中国的需求向好迹象。不过,他警告称,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放缓和持续通胀给前景蒙上了阴影。
分析师预计,如果经济衰退进一步拖累油价,欧佩克和更广泛的欧佩克+集团将会采取行动,以捍卫油价。
摩根大通:中国境内ESG债券市场呈积极变化近年来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话题不断升温,ESG债券市场也备受关注。摩根大通中国债务资本市场主管陈洁日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受到各种因素影响,2022年全球债券整体发行量同比有所下降,但是全球ESG债券市场继续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内地的发行人持续活跃,中国境内的ESG债券市场也发生了不少积极变化。
陈洁介绍,从全球债券市场来看,2022年由于受到通胀和加息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债券整体的发行量和2021年相比有显著下降。因此,ESG债券的发行总量相较2021年也有一定萎缩,不过,ESG债券在全部债券发行量当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升。
根据统计机构的数据,2022年,包括本土市场以及国际债券市场在内的全球债券市场ESG债券发行量占比超过7%,较2021年的占比6.7%有所上升。如果单看国际债券市场,ESG债券发行量占比则达到17%,比2021年的占比16.5%也有小幅上涨。亚洲ESG债券市场则表现得更为突出,在亚洲市场,ESG债券在总体债券发行量当中的占比达到了26%,相较2021年的20%进一步提升。
“2022年,主权国家和政府机构是ESG债券市场非常活跃的发行人群体,前三个季度一共有超过40家主权和政府机构发行了不同货币不同种类的ESG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到创纪录的2870亿美元(等值)左右。这体现了政府机构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领导力。”谈及2022年全球ESG债券的特点,陈洁表示,ESG债券的品种正在不断丰富,虽然绿色债券占比超过一半,还是主导市场的品种,但这几年兴起的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发行总量在整体发行量的占比已经达到10%。
而在国际ESG债券市场中,2022年,中国内地的发行人也表现得非常活跃。“如果只看亚洲国际债券市场的话,中国内地的发行人在2022年发行总量当中的占比达到51%,如果把中国国内的绿债市场也包含进来统计的话,这个比例则能达到64%。”陈洁说,这两个数字与2021年相比,都有显著的提升。
在陈洁看来,中国内地发行人在ESG债券发行方面较为活跃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很多的中资发行主体在中国向“双碳”目标迈进的过程中,绿色低碳转型的需求比较大,也会继续增加对绿色项目的投资;另一方面是由于ESG在国内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中资发行主体将自己的融资活动和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意愿也有显著提高。“我们能看到,国内的发行主体在不断丰富,无论是境内还是境外市场,都有越来越多新名字出现。”她说。
陈洁表示,中国境内ESG债券市场正在发生的一些积极变化。比如,和国际市场呈现的特点一致,近年来除了绿色债券之外,境内债券市场也推出了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碳中和债券等创新品种,进一步支持企业将债券融资和自身的绿色低碳转型相结合,同时也丰富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生态。与此同时,中国境内市场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框架正不断完善,比如《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正式发布,进一步规范了境内市场绿色债券的标准。另外,在市场参与者方面,外部评估认证机构和整个认证流程在不断规范。
“今年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公布了绿债评估认证机构市场化评议的注册名单,对绿债的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进行规范,这有利于通过一些市场化的筛选来形成一批专业、独立而且具有一定市场声誉的第三方机构,有利于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陈洁说。
如何助推国内ESG债券市场进一步健康发展?陈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鉴于投资者越来越关注ESG数据的标准化和透明度,因此应继续加大力度来鼓励发行人做好信息披露工作,为投资者对债券进行辨别比较以及对债券投资持续追踪提供一定便利;二是可鼓励市场进一步创新ESG债券配套的金融投资产品,进一步丰富绿债的产品体系,这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参与绿债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