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来(LLY.US)在中国递交巴瑞替尼新适应症上市申请
智通财经APP获悉,1月7日,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公示,礼来(LLY.US)申报了巴瑞替尼片新适应症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公开资料显示,巴瑞替尼为礼来和Incyte公司联合开发的口服JAK抑制剂,已经在中国获批类风湿关节炎适应症。
据悉,巴瑞替尼是一款每日一次的口服JAK抑制剂,它已经在超过75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并且在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2022年6月,该药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严重斑秃成人患者。公开资料显示,这也是FDA批准用于治疗斑秃的首款系统性疗法。
在中国,巴瑞替尼于2019年7月获批上市,适用于对一种或多种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成年患者。此外,根据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礼来正在中国开展3期临床,以评估巴瑞替尼在重度或极重度斑秃成人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针对斑秃适应症,巴瑞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两项随机、双盲、含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试验中得到评估。参加这些试验的患者基线时至少50%的头发脱落超过6个月。试验结果显示,接受治疗36周后,大约三分之一接受剂量为4 mg的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达到头皮毛发覆盖面积超过80%。同时,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达到眉毛或睫毛完全再生或者没有明显缺失的指标。
(责任编辑:崔晨 HX015)
2023广州这样“拼经济”!力争工业投资超1800亿元 着重推进南沙平台建设1月7日上午,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2022年工作成绩进行了总结,并对2023年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
根据《报告》,2023年,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有效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坚持制造业强市
2022年,广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推进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稳居全国城市第一位,工业投资1230亿元,增长11%,连续4年稳定在千亿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广州不断强化创新引领作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61%,提高1.3个百分点;科技自立自强上新水平,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居全球第十;广州实验室重大科研任务取得显著进展,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入轨运行;新增全球独角兽企业9家,增量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位。
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也稳步推进,78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4000亿元,获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928.6亿元,创历年最高;签约注册投资总额100亿元以上的项目26个。
《报告》指出,接下来,广州将继续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筑牢经济行稳致远、赢得竞争主动的根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报告》,广州将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建设“两城两都两高地”,着力推动“3+5+X”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推进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高标准打造产业发展载体。
一方面,广州将构建一核引领、一廊贯通、三区五级、多园支撑产业发展新格局;支持中新知识城建设创新拓展区,提升广州科学城、国际生物岛等创新节点能级;增加满足拿地即开工条件用地供应,推进新型产业用地有效供应;分批次有步骤推进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加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产业导入。
另一方面,广州将加大市场主体培育扶持力度,支持民营科技园改革创新发展,深入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推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力争完成1-2家上市公司并购和两家左右市属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2022年广州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68%,提高0.5个百分点;新增上市公司19家;获批国家数字人民币等3个试点;广州气候交易所首个交易品种工业硅挂牌上市;广交会展馆4期建成投用,展览规模和场次居全国首位。2023年,广州将继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专业服务业,推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
释放消费与投资潜力
《报告》显示,2022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万亿元,增长1.5%,增速居一线城市前列;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取得卓越成绩,天河路、北京路商圈获评全国示范智慧商圈。
同时,广州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深化改革攻坚,实施营商环境5.0改革,电子政务等三项指标代表国家向世界推介,12345热线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广州还千方百计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近1000亿元,市场主体达315.55万户,增长3.93%。
2023年,广州将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以及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为充分释放有效投资潜力,广州安排市重点项目800个,年度计划投资3785亿元,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全年投资总量突破1万亿元;加快项目开工进度,优先安排能迅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和现实生产力的重大项目,力争基础设施投资超2500亿元,工业投资超1800亿元,城市更新投资超2000亿元。
在对外经贸方面,广州将发展五外联动,继续擦亮广交会名片,建设南沙、黄埔国际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引领、造血强链功能,能够迅速形成现实生产力的上下游重点产业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在消费方面,广州将加快恢复增长,优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整体布局,推动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会展贸易、物流交通等行业加快复苏,打造世界级消费旅游目的地。
此外,广州还将着重推进南沙建设,使之成为面向世界、对标一流的重大平台。《报告》提出,打造南沙重大战略性平台,集中力量建设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加快筹设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建设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
《报告》还指出要落实自贸区提升战略,有序落实两批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清单,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及产业化联动发展;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推动出台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
同时,高水平推进制度型开放,深化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改革,争取更多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办好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从都国际论坛、大湾区科学论坛等国际会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实施国家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推动省市共建大湾区市民中心。
推进10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
2022年,广州民生领域支出达2100.3亿元,增长3.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和5.5%,城镇新增就业30.55万人,广式养老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14.5万个,“双减”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报告》,2023年,广州将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落实省民生十大工程部署;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深化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和穗岁康试点。
为提高人民居住水平,广州土地集中出让配建政策性住房将不少于10%,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5万套,基本建成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不少于5500套。
为满足市民卫生、文化等方面需求,广州将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省市共建五大医学中心,推进三级医院重症救治能力建设;推进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广州文化馆、美术馆、粤剧院新馆等高水平运营,办好文交会、国际纪录片节、非遗品牌大会等高端展会。
《报告》还提出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白云国际机场三期建设及征拆安置,建成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广州港桂山锚地扩建工程,力争建成开通广汕高铁、白云站、新白广城际、地铁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开工建设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提升中心城区和广州东部南部区域路网互联互通水平。
广州还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旧村庄、旧厂房、旧城镇改造,加强片区统筹谋划,强力推进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以绣花功夫推进10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促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融合建设,深化应用国际IPv6根服务器,推进5G基站、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城市大数据平台,打造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
财政部释放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多个重磅信号: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 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每经记者 李可愚 每经编辑 马子卿
近日,财政部释放多个涉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关信号,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例如,《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规范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话题特别强调,“我们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
与此同时,近期财政部官网披露的一份提案答复也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明确,要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依法实现债务人、债权人合理分担风险。
强调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开“前门”、堵“后门”
记者注意到,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刘昆用颇多篇幅谈及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
刘昆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财政部门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开“前门”、堵“后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访中,刘昆还结合数据介绍称,截至目前,全国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负债率,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分析称,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表示:“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可以看到即便适当加杠杆,也要重视保障财政可持续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李超指出,从目前情况看,房地产债务与地方城投平台隐性债务是我国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的两大领域,当下房地产债务风险仍在风险释放阶段,且对地方政府、地方金融机构等存在一定的潜在冲击,房地产债务风险仍存和房地产业还未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时,需避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出现风险,避免风险交叉传染进而防范系统性风险。因此政府加杠杆空间将一定程度上受到防范系统性风险限制。
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关采访中,刘昆还重点提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有关内容。
刘昆指出,规范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内容。财政部对此高度重视,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持续规范融资管理,严禁新设融资平台公司;二是规范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三是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和资产,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防止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平台化”。
刘昆强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推动形成政府和企业界限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可控的良性机制,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财政部发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072号(财税金融006号)提案答复的函,要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并明确要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
此外,该函还着重强调。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依法实现债务人、债权人合理分担风险。坚持分类审慎处置,纠正政府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
同时,该函指出,要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的“后门”,着力加强风险源头管控,硬化预算约束,要求严格地方建设项目审核,管控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强化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债务融资管控,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
而李超则向记者分析称,未来通过逐步分离、减少地方政府的部分事权,让国企、央企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更多优质项目,是平稳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一个合适选择,准财政工具也自然成为替代财政工具发力的合适选择。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500572232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