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喜提“批文”!这家券商恢复正常经营 成为江西国资控股券商
这家券商终于卸下历史包袱,迎接新的一年。
2022年12月30日,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国盛证券恢复正常经营的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对国盛证券而言,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在经历长达两年的接管后,国盛证券通过股权变更,出清问题股东,完成蜕变。自江西国资委入主后,该券商从一家民营券商成为地方国资的证券公司。
未来,国盛证券如何融入江西经济发展大局,如何“立足江西,辐射全国”,值得市场期待。
重回正常发展轨道
12月30日,证监会公告称,核准国盛证券恢复正常经营。据了解,一周前国盛证券曾向证监会递交《被处置证券公司恢复正常经营审批》的材料。
证监会表示,公司恢复正常经营后,应当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及各项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合规稳健运行。
2022年的这一天,对于国盛证券人来说,值得铭记。早在两年多前,2020年7月17日,证监会表示鉴于新时代证券、国盛证券及国盛期货隐瞒实际控制人或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依法对上述机构实施接管一年。然而,在一年到期后,由于接管任务尚未完成,证监会延长一年。
2020年8月中旬,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对国盛金控的控股股东张家港财智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深圳前海财智远大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凤凰财鑫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及北京凤凰财智创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立案调查。
在接管期间,谁接盘国盛证券,一直是市场各方热议的话题。券商中国记者此前也从多方了解到,地方国资可能会参与。一方面借鉴新时代证券的经验,或会有央企或者国企接盘;另一方面从江西本土券商发展状况来看,当地缺少地方国资控股的券商,另外可能会有多家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受让股权。
2022年6月1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挂牌转让信息,国盛金控的控股股东张家港财智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及其一致行动人深圳前海财智远大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凤凰财鑫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北京凤凰财智创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与公司另一股东西藏迅杰新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公开挂牌征集所持国盛金控股权受让方,筹划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涉及股权比例合计50.43%。合计转让9.76亿股,转让价格为88.79亿元。
一个月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确认国盛金控的9.76亿股股份的受让方为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财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江西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江投资本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
不久,证监会决定自2022年7月16日起结束对国盛证券、国盛期货的接管。
2022年9月,本次股份转让事项涉及的公司股份已全部完成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国盛金控的控股股东变更为江西交投,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江西省交通运输厅。
根据工商信息,目前注册在江西的只有两家券商,分别为国盛证券和中航证券,后者为军工央企的券商。随着江西国资入主国盛金控,江西国资金融版图补全证券牌照,增强省内金融业综合实力。
对国盛金控的全资子公司国盛证券而言,它从一家民营企业成为江西国资背景下的证券公司,未来发展可期。
国盛金控董监高团队持续换血
从高管人员团队来看,目前国盛证券领导班子尚未有太大变化。截至2022年12月3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显示,国盛证券董事长仍然是杜力。总裁为徐丽峰,另有8名副总裁,以及1名财务总监。
不过,国盛金控层面的董监高团队,在随着江西国资入主后,出现较大变动。
据了解,在9月下旬国盛金控前董事长杜力递交书面辞职报告,辞去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职务,同时一并辞去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除此以外,国盛金控还有叶强辞去监事、监事会主席职务。而张巍陆续辞去董事、副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10月12日,国盛金控董事会选举刘朝东为新一任董事长。该名新董事长还现任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同日,公司“补缺”总经理职位,聘任陆箴侃为公司总经理,他此前在江西省交通系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11月中旬,国盛金控继续出现部分董事、监事辞职,分别有李英明、李娥、杨志平、邵彬、傅继军、郑旭、王晓龙。为保证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工作的正常进行,经公司股东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名,补选欧阳罗、刘详扬、胡正作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郭亚雄、程迈、周江昊作为独立董事候选人,黄强作为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候选人。
12月初国盛金控收到副总经理李英明、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李娥、财务总监吴艳艳的书面辞职报告。经董事长刘朝东、总经理陆箴侃提名并经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董事会同意聘任刘详扬为公司财务总监,聘任刘公银为公司董事会秘书。
光伏产业链降价潮汹涌:硅片电池持续跳水,硅料成交仍陷僵局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急火猛攻已久的光伏产业链价格在2022年底骤然降温。硅片价格先于上游硅料环节出现断崖式大跌,价格战全面开打,降价潮迅速向下游电池蔓延。由于供应端瓶颈的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及季节性终端需求锐减,此刻上下游的心理拉锯战变得愈加敏感,“买涨不买跌”的观望情绪浓重。硝烟之中,产业链价格仍未见底,短期内跌势还将持续。
最近两年多以来,不断突破预期的高价多晶硅料是悬在光伏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疯涨的硅料价格因下游需求旺盛而起,又不断向下游传导,带动光伏产业链全线涨价。已连续下降十几年的光伏电站投资成本不降反升,导致一些大型光伏项目建设陷入滞缓——被坚挺的高价灼伤,集中式光伏电站的装机需求尤其受到抑制。
因此,解开硅料“死结”和产业链降价,被业内视为刺激终端需求大规模释放的关键。多位产业链及行业分析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光伏产业链正在“退烧”,2021年末2022年初硅料硅片价格短暂下跌后又反弹攀高的一幕不会再重演,2023年硅料价格将呈现阶梯式回落至合理水平。业内对明年全球光伏装机的展望普遍乐观,预计同比增长30%-40%。
行业春天到来之前,仍有两个悬念待解:“失锚”的硅料长单定价如何打破僵局,以及产业链进入降价通道后终端需求最快何时启动。
年底大“甩卖”,从硅片开始
光伏产业链由上至下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系统等环节。一季度是行业传统淡季,踩踏式急跌,从硅片开始。
两大硅片龙头的产品报价具有风向标意义:隆基绿能(601012.SH)和TCL中环(002129.SZ)12月23日同日更新硅片价格,整体降幅分别高达27%、23%。
在此之前,硅片领域已进入“杀价”时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12月21日发布数据,M6单晶硅片(166mm/155μm)价格区间在5-5.1元/片,成交均价降至5.08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5.2%;M10单晶硅片(182mm /150μm)价格区间在5.38-5.5元/片,成交均价降至5.41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0%;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价格区间在7.16-7.5元/片,成交均价降至7.25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8.4%。
受硅片走跌和需求趋弱影响,电池片价格也跌幅明显。12月27日,全球最大电池片供应商通威太阳能更新报价,182和210尺寸的单晶PERC电池价格分别降至1.07元/W、1.06元/W,较10月25日的报价下跌19.5%、20.3%。
硅片和电池端的上述调价均创下年度最大“折扣”。但跳水仍未结束,PVInfolink等多家第三方机构的最新跟踪数据显示,本周硅片、电池的价格已跌破以上龙头企业的公示报价,周环比跌幅达7%-20%,硅片“一天一个价”成常态。
尽管业内对产业链降价大趋势已有共识、自11月以来硅片降价促销的氛围也日益浓厚,但当降价潮真正发生时,竟如此高频、剧烈,且掺杂着混乱。
硅片价格战激战正酣,刀光剑影。大厂一出手,“硅片新贵”们的血量直面考验。
“硅片扩产太凶猛了。跨界资本和老牌企业不断加码,使得硅片成为全产业链扩产和产能过剩最严重的环节。”一位资深光伏供应链人士对澎湃新闻分析称,硅片领域的竞争加剧是上演此轮价格“厮杀”的主因。叠加传统淡季预期,以及部分库存压力较大的硅片厂商加快抛售,造成了硅片价格急跌的局面。与此同时,上游硅料价格虽有下降但依然高企,硅片价格的降幅与降速比硅料更快,硅片企业的盈利空间已受到压制。
过去五六年时间里,硅片是整个光伏产业链超额收益最高的环节,由此吸引了一大批跨界玩家涌入并急剧扩产。长期稳定的隆基、中环“双寡头”格局由此打破。
“硅片的竞争格局导致了硅片先跌。”一位券商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对澎湃新闻说,硅片先于产业链其他环节跌价有其必然性,随着竞争格局更加激烈,硅片价格战是必然趋势。“硅料供给增加后,近期硅片价格的松动尤其显著。龙头公司看起来也愿意打一打价格战。”
硅业分会上周在单晶硅片周评中称,拉晶环节已迫近成本线,一线企业依靠渠道、技术、资金等优势仍可维持薄利,部分企业面临亏损风险。
多位行业分析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硅片龙头的调价举动体现了其挤压硅片新势力生存空间的意图:在硅片整体盈利性和开工率已经下降的情况下,发动大幅降价,将硅片环节拖入亏损,施压新厂商。至于硅片杀价何时触底,目前依然没有清晰的答案,或许“杀到龙头公司微利状态就差不多了”,也可能因下游需求疲软继续恐慌下跌,“需求明朗之前不存在所谓的降价‘触底’,该亏的还得亏”。
硅料长单定价如何走出“失锚”僵局
虽然近来硅片和电池价格的降速吸睛,但市场更关注的是“一头一尾”:硅料和组件。前者是产业链实质性降温的源头,后者直接面向终端客户,是终端应用市场冷暖的直接风向标。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硅料和组件端,目前都存在价格失真、报价混乱的现象。
综合多家第三方数据跟踪机构的信息,本周市场上有单晶致密料和复投料出现了低于200元/公斤的成交价格。由于业内对硅料降价已是“望眼欲穿”,12月以来关于硅料雪崩的传闻频出,真假难辨众说纷纭。若以近日传闻的硅料最低180元/公斤计算,已较年内硅料价格的最高点跌去40%。但此类订单的相关厂商、硅料品质等细节均不明,无法代表硅料的主流价格。
“多晶硅价格跌到‘1’开头不是没可能,但现在市场鲜有硅料成交。”一位头部硅料供应商人士说道。据澎湃新闻了解,硅料和硅片企业仍在激烈博弈中,近期硅料交易极为清淡,硅料长单月度安排还在僵持,12月甚至出现下游不按期商定硅料提货的违约行为。
多晶硅市场交易中90%以长单形式销售,每到月底,多晶硅企业与下游企业商定次月的供应量和价格。目前上下游的分歧在于,主流硅料大厂主张参照上期价格,但在硅片已跌跌不休的情况下,下游硅片厂商对硅料长单的签单和提货基本停滞。
实际上,自今年9月初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暂停公布多晶硅采集价格后,上述僵局的伏笔已经埋下。相较于其他第三方机构数据,该采集价格覆盖样本更全面且数据客观,在停止公布后,硅料市场失去了公认的价格参照系。尤其在产业链降价背景下,上下游各怀心思,新的硅料长单价格仍在难产。
PVInfolink分析称,因买卖双方心态差异,以及不同硅料企业之间策略差异(包括个别企业已有主动出击,而个别企业仍然保持观望和按兵不动),所以硅料市场价格范围持续扩大,而且因需求萎缩导致难以成交的困境仍在持续。因周转速率放缓,硅料环节的异常库存已经开始明显堆积。
对于承压已久的组件端而言,上游产业链降价意味着久旱逢甘霖。随着硅料价格回落、下游装机需求增长,组件环节盈利有望回升。
与上游相比,目前组件端跌幅相对较小。“组件会降价,但不会很快。和其他环节比,涨价潮中组件涨得慢,进入降价通道后组件降得也慢。”有组件厂商市场高管对澎湃新闻说。据行业媒体“光伏們”报道,总体来看,由于地面电站抢装供货已经结束,近日组件成交以分布式光伏为主,但价格并未形成主流报价,不同企业、不同项目的价格差别非常之大。
光伏行业仍在等待拨云见日。可以确定的是,明年各个季度都会有新增硅料产能投产,随着上游供应进一步缓解,光伏产业链成本下行,将进一步刺激更广泛的终端装机需求释放。
“多晶硅已经不是光伏供应链的瓶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12月初在行业论坛上介绍,今年的国内硅料供应总量加上进口将达到90万吨,可满足350GW用料,足以支撑全球市场需求。明年保守估计国内产量将超过146万吨,加上进口硅料,总量将达到156万吨,可以满足600GW的光伏用料。
2023元旦档预售总票房破1亿元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3年元旦档预售总票房破1亿元,用时约12小时。《阿凡达:水之道》《想见你》《绝望主夫》分列元旦档预售票房前三位。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