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温度计2026年起全面禁产!汞及其化合物的产生、使用和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
10月16日,国家药监局在其网站发布《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履行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
据了解,汞俗称水银,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大量应用于各种产品和工艺中。
汞及其化合物的产生、使用和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引起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神经、免疫、生殖系统的机能紊乱,尤其对胎儿和孕妇有较大影响。
以下为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药品监督管理局:
根据原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委2017年发布的第38号公告(以下简称38号公告),《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以下简称《汞公约》)自2017年8月16日起对我国生效,其中明确“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为贯彻落实《汞公约》和38号公告,做好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的注册和生产有关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 已经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原注册证在证书有效期内继续有效;注册证有效期届满可以申请延续注册,但限定其注册证有效期不得超过2025年12月31日。
二、 已经按照医疗器械受理的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继续按照医疗器械进行审评审批,准予注册的,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限定其注册证书有效期不得超过2025年12月31日。
三、 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药品监督管理局要高度重视,指导辖区内相关企业做好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相关工作,切实履行《汞公约》及38号公告有关要求。
(责任编辑:崔晨 HX015)
新年献词 | 请记住艰难时的美好,温暖我们逐光奔跑!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券商中国
劫波渡尽,拨云见日。在一片忐忑与期许交织、彷徨与寄望互融中,我们告别了2022年。
我们不曾忘记,始于2022年3月底的那场上海分区管控行动,两千余万人民共情共理地投入到这场滚滚洪流,理解,包容,互助。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与疫情的拉锯战,正是因为这场悲壮战争积累的宝贵经验,年底的“二十条”、“新十条”及后续的系列措施才有了更坚实的数据基础和逻辑支撑。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12月下旬,新冠肺炎这一名称成为历史,“乙类乙管”即将落实,中外人员往来管理也得以优化,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在快速恢复常态。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
这一年,我们焦虑过。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冲击,扰乱了原本平静且规律的步调,“预期性”管理遭到冲击,未来将何去何从,一度是个巨大的问号。
这一年,我们也痛心过。四川木里县森林大火、“3·21东航客机事故”,众多的家庭失去至亲,我们无比痛心。
但我们更加感动,感动于千千万万平凡人的瞬间。
他们在烈日下穿着防护服走进每一个社区和小区,只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安全地走出去,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还要面对各种质询和责难。
他们在风雨中骑行,根据手机导航的指引,只为把药品、口罩等防疫物资和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及时送达,对于手机另一边的人们而言,这些物资就是生活和希望。
他们在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超负荷地生产各种必需物资,他们也想停一停,歇一歇,但深知自己一旦休息,无数的人将得不到休息。
他们在家里一边照顾老人和孩子,一边敲击着键盘、操作着手机,以远超“朝九晚五”的强度工作着,他们明白,唯有如此,才能熬下去。
熬过寒冬,必迎暖春。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每个人都会备加珍视生命与健康的可贵。让自己更有尊严地生活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而让家人甚至是陌生人更体面地生活则是相当一部分人奉行的人生价值,他们给了我们激励和感动。
因此,这是一个略显悲怆和凌乱的2022年,同时也是一个迎击风雨涅槃重生的2022年。展望2023年,新冠疫情一定会有反复,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一定会更复杂,从宏观到微观层面面临的挑战一定会更为严峻,但这些因素充其量只会成为绊脚石而非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深信,2022年历尽所有的苦难,都是为了让2023年有一个更好的开始,我们更希望,2023年不仅仅只有一个更好的开始。
我们希望,2023年各地、各部门的各项施政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更具温度和平衡空间,更加尊重敬畏科学与规律。2022年已成过往,客观上留下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教训,例如“二十条”政策推出后,不少地区仍层层加码,不少部门仍然沿袭既有策略,“一刀切”问题严重,缺乏足够的智慧在疫情防控与民生保障之间寻求最优解。再如,“房住不炒”与“保交楼”不仅不是一组矛盾,而且是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但实务中确曾出现少数单位和金融机构顾头不顾尾,以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处理房地产问题,预判性不足,温情度不够,将事态复杂化。
我们希望,2023年各项优化和改革举措都能逐步落到实处,更具延续性、操作性和服务性。中国经济历来韧性十足,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展示出了顽强的一面。过去的一年乃至数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民间投资动能不足,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社会消费意愿受到压制,惟有改革开放,才能提振经济,惟有发展经济,社会各项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公众的预期和信心才会显著性提升。诸如减税降费、补贴创业、扩大就业等措施需进一步优化,长期悬而未解的经济问题也要通过改革逐一解决。
我们希望,2023年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完善资本市场制度性建设,实质性提升投资者回报。2022年无论A股、债市抑或理财市场,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震荡,对投资者信心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保护投资者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一方面,要坚决以雷霆手段将拟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中的害群之马逐一出清,另一方面也要继续优化、简化集体诉讼等手段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我们深信,所有的美好,都会渐次到来——尽管过程会非常艰难,局面会反复多变。沉疴终会弥愈,繁华必将重铸。衷心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能在这场席卷华夏的疫情中早日康复,愿所有的朋友都能收获幸福与健康。
A股一夜连爆“五雷”! 13万股民猝不及防 昔日镇江富豪又栽了A股一夜连爆“五雷”拉响风险警报,海陆重工、扬子新材、*ST安控、ST花王、ST远程5家上市公司12月30日晚间齐发公告称,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均因公司或实控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其中,海陆重工仅实控人被查,而ST花王则遭“双罚”,公司及实控人均被查,昔日镇江富豪又栽了,曾内幕交易被罚3516万元。
北京福盛德咨询宏观经济研究员冯默涵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信息披露是注册制时代监管重点之一,强化信息披露、异常交易行为,有利于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将各项规定落到实处,投资者才愿意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才能不再是一句空话,A股市场也将真正告别“牛短熊长”,逐步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信息披露违规成“重灾区”
具体来看,*ST安控信息披露问题主要为公司2019年报,彼时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会计师表示,因债务逾期引发多起诉讼及仲裁案件,导致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多项资产抵押等情形,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重大不确定性。
财报显示,*ST安控业绩已经连续亏损4年,2018年至2021年期间公司归母净利润均为负值。此外,因自身资金周转困难,到期债务偿付压力巨大,还存在严峻的债务危机。
同样,在信披“翻车”的还有海陆重工,不过与上述4家公司不同,海陆重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的仅为实控人徐元生,海陆重工表示,该事项与上市公司无关,不会对公司及子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此外,还有扬子新材、ST远程、ST花王3家A股上市公司均存在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的问题,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和公布。
受负面消息影响,截至12月30日收盘,上述5家公司全线飘绿,海陆重工跌0.65%,扬子新材跌1.85%,*ST安控跌1.19%,ST花王跌3.71%,ST远程跌2.8%。而截至三季度末,5家公司最新股东户数分别为5.3万户、2.4万户、2.9万户、1.2万户和1.3万户,合计股东户数13.1万户。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对于投资者来说,一般是根据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来进行判断与决策。投资者在投资时需要进行理性的决策,如果上市公司出现违规造假的行为,在必要时投资者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昔日镇江富豪又栽了
其中,ST花王遭“双罚”,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违法,公司及实控人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ST花王2020年报财务数据信披不准确,影响净资产、净利润等多个会计科目,差错更正后业绩“大变脸”,直接从盈转亏,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经营情况的判断。对此,上交所对公司及时任董秘予以监管警示。
另外,ST花王实控人肖国强也栽了,同样也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前早有“前科”,去年因内幕交易被罚3516万元。
资料显示,ST花王于2016年在A股上市,当年股价不断攀升,一年涨幅高达280%,公司总市值一度接近100亿元,实控人肖国强身价水涨船高,跻身镇江富豪之列。不过,仅上市4个月,肖国强就大搞“内幕交易”,控制3个证券账户炒自家股票,累计盈利879万元。最终被证监会没收违法所得879万元,并处以2637万元的罚款,也就是“没一罚三”的处罚,合计罚没金额3516万元,再次给资本市场敲响警钟。
截至12月30日,ST花王最新市值13亿元,股价自高位已经暴跌超90%。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监管重点
近年来,随着新证券法的实施,以及注册制改革的推进,监管加大了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惩治力度,资本市场幕后“黑手”遭严打,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财务造假等方面的监管正持续趋严。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趋严有利于稳定资本市场正常运行秩序,信息披露是注册制推出的重要前提,提升信息披露能力,提升市场违法违规成本很重要。信息披露需要严格及时准时,增强信息披露及时性、对称性,有利于降低市场不必要的信披不对称牟利风险。
冯默涵认为,如果只是个别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对市场影响相对有限,但是成为一种现象后,投资者将难以判断上市公司真实经营情况,换句话说,若投资决策的依据不再是公司价值,从根本上背离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届时市场将不能完成资源配置功能,股票也沦为博弈工具。
付建律师也表示,由于证券市场本身存在信息不对称、资金实力不对等的问题,并且投资者的数量与涉及的利益是巨大的,如果不加强对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那么证券市场的秩序无法得到维护,导致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明辉国际(03828)发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中期业绩,收入约8.91亿港元,同比增长4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81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690万港元;每股盈利3.9港仙;拟派中期息每股1港仙。据悉,集团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毛利同比增加75.9%至约1.98亿港元。因集团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加强成本控制及加大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毛利率较去年同期的18.9%上升3.4个百分点至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