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上的“家用医疗器械第一股”:鱼跃医疗“涨价门”“召回门”接连不断 实控人曾陷内幕交易
近日,“家用医疗器械第一股”鱼跃医疗被推上舆论风口。其因相继被爆出涨价、缺货、召回等问题,引发大众关注。
面对此次舆论风波,鱼跃医疗应对消极。一方面,回应此事说法前后矛盾,秒删道歉微博。另一方面,12月29日,鱼跃医疗高调宣布,“鱼跃医疗与前沿生物达成战略合作,促成新冠雾化药上市”。对此,一位不便具名的资深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鱼跃医疗的处理方式对其信誉影响较大,尤其此类C端医疗公司,老百姓的口碑宣传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产品销量和企业运营。”
12月29日下午,《华夏时报》致电鱼跃医疗董秘办,对方听到记者表明身份后即刻挂断电话。此后记者几次拨打,该号码未被接听。截至发稿前,针对鱼跃医疗血氧仪涨价的情况,江苏省丹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称收到相关投诉,局里已着手调查。
风波
近几日,伴随老年人群“沉默性缺氧”问题高发,一些家庭不得不居家自备制氧机,辅助老人和有基础病的家人改善生活质量。在此背景下,制氧机受到大众追捧。
12月28日,微博网友“贤莹定中”发文称,其在鱼跃医疗官方旗舰店所购的制氧机还没送到就被商家召回。其打电话质问物流方,对方称是受发货方要求。此外,该网友还质疑鱼跃医疗的血氧仪、制氧机因为抢购而出现涨价的情形。
原文描述称,“你们怎么能把已经完成的订单单方面终止,完全不告知。我这要是救命的机器,你们就是故意杀人吗?价格翻了一倍销售,是在我的订单发货一天后,连马上到达的货物都能立刻毁约。请贵公司给个解释!”针对上述爆料,《华夏时报》记者私信网友,以便了解更多情况。该网友表示,“我想说的都在微博上了,我不接受采访了,这件事浪费我太多时间了。”
当日下午,鱼跃医疗在官方微博回应称,由于公司储运部员工大比例涉阳居家,其他同事临时支援,导致部分制氧机型号错发。本批错发型号已拦截退回,并联系消费者一一确认重新发出。因此给消费者造成的不便,公司深表歉意,诚挚地感谢消费者和网友的关心、关注,鱼跃医疗将加强管理,优化紧急状况下的应急预案,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对于上述召回事件,许浩认为,“产品召回的原因是所售出的产品被发现存在缺陷。如果鱼跃公司的产品存在设计缺陷,其应该及时召回已经销售出去的产品。如果产品不存在设计缺陷,而是假借召回之名故意为之,不但属于恶意违约,需要对消费者承担违约责任。此外此行为涉嫌《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不正当价格行为。”
《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包括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等行为。“对于此类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责令违法者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说。
此外,根据上述网友微博爆料的鱼跃医疗血氧仪“去年官网88购物节实际94元到手,最近涨到299元”,引发舆论进一步发酵。多家媒体均爆出鱼跃医疗旗下血氧仪的涨价案例。
随后,记者在某比价平台检索鱼跃YX306血氧仪价格走势。过去一年里价格位于一百出头,不叠加优惠券时原价189元,常规折扣在满189元减50元。2022年10月17日后涨价到236.25元,但依然有叠加优惠可选,折扣后价格均在140—150元上下。2022年12月开始,上旬涨价到449元,提供150优惠券,到手价在299元,之后原价降到349元,改成50优惠券,到现在都稳定在299 元。
对于血氧仪的价格,鱼跃医疗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在公司自营旗舰店中299元属于原价,如果此前消费者购买价格比299元更低,可能是在不同活动中公司给出让利空间,而且人工、物流、原材料都在涨价,所以就调回原价了。
处罚
事实上,鱼跃医疗陷入舆论风波并非首次。这几年间,鱼跃医疗不断面临处罚、投诉等挑战。
2018年7月,鱼跃医疗实控人吴光明因内幕交易“花王股份”,被没收违法所得919.98万元,并处以2777.29万元的罚款。此外,鱼跃医疗曾多次被投诉质量问题。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消费者对鱼跃医疗的投诉量达到了100起,聚焦在商品质量问题以及物流管控问题。同时,其血压计也曾存在抽检异常。在2016年11月,2批次电子血压计抽检不合格,被罚款4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度,鱼跃医疗就有三次罚款记录。2021年12月13日,江苏省药监局官网显示,鱼跃医疗因旗下的一款洗胃机“流量”不符合规定,被罚款14.73万元。2021年9月10日,上海市药监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鱼跃医疗私自设立医疗器械库房,且没有做进货验收记录,被罚款2.1万元,并给予警告处分。此外,2021年5月,上海鱼跃医疗因“鱼跃”睡眠呼吸机因未经审查发布广告被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万元。
与鱼跃“劣迹”背道而驰的是其财务高光。2018年,鱼跃医疗发布年报的同时,宣布总经理吴光明辞职。前万东医疗总经理、鱼跃医疗副董事长,生于1988年的吴光明之子吴群接任总经理。在吴群的带领下,鱼跃医疗的电商销售业绩曾经格外亮眼。
2018年双十一销量21万件,同比增长68%,当日销售额破亿,拿下9大品类销售冠军。而彼时的新任总经理吴群则在2012 年就主持鱼跃医疗的电商部门,当年电商部分的销售额是700万元,7年来,成为公司业务增长最快的一个分支。
公开资料显示,鱼跃医疗2021年第三季度营收17.18亿元,同比增长20.32%,净利润3.89亿元,同比下降0.52%;前三季度净利润13.52亿元,同比下降10.50%。而2021年年报显示,鱼跃医疗营业收入68.94亿元,同比增长2.51%,归母净利润14.82亿元,近两年复合增长超40%。
2021年至今,鱼跃医疗的战略布局呈现持续扩张、有所聚焦的节奏,公司聚焦三大核心赛道,分别是呼吸制氧、血糖检测、消毒感控,在具体核心板块业绩方面,呼吸板块去年收入26.23亿元,同比增长16.04%。制氧机同比增长近80%,呼吸机近两年复合增长超50%,雾化器同比增长超113%,血糖BGM同比增长超70%,电子血压计同比增长超35%,国内AED同比增长超30%。
业绩的高光终归难掩鱼跃医疗在舆论上的捉襟见肘。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舆论挑战,鱼跃医疗该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呢?
太难了!年内仅2.6%主动权益基金收益为正!2023年市场会反转吗?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年即将画上句号。
回顾这一年,市场风起云涌。
上证指数多次跌破3000点,板块轮动更是频繁。
从年初到年末,煤炭、新能源、医药、房地产、消费可谓轮番表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买主动权益基金(含灵活配置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的小伙伴叫苦不迭。
有人感叹“基金竟亏出股票的感觉”,有人则直言“不求赚钱,只求回本”。
那么2022年主动权益基金的收益情况究竟如何?展望2023年,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行业机遇?
一、年内仅2.6%主动权益基金收益为正
3分钟根据Wind数据统计了成立于2022年之前且有可比数据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不同份额未合并),一共有5587只。
这些基金中,年内(截至12月22日) 实现净值上涨的仅148只,占比2.6%。
其中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万家新利和万家精选A,分别以48.95%、43.94%和35.91%的年内收益率“霸榜”前三名,它们均由黄海“掌舵”。
对于黄海,相信不少小伙伴已经较为熟悉了,他的致胜法宝是煤炭。
以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为例。2021年年报显示,该基金的第一大重仓行业仍是房地产,持仓占比超63%;到了2022年中报,煤炭仓位一跃而上,占比近70%。
而在申万31个行业中,煤炭以年内(截至12月22日)11.21%的涨幅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在众多亏损的基金中,跌幅超过30%的有927只,超过40%的有87只,超过50%的有5只。
其中排在倒数前三的分别是:华商远见价值C、华宝科技先锋C、华宝科技先锋A。
以华宝科技先锋为例,其重仓的方向主要是电子、传媒、计算机等领域。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2月22日),申万31个行业中有29个是下跌的,电子、传媒、计算机的跌幅均在最前列。
足见2022年,主动权益基金想要“押对”行业风口有多么的不容易。
二、2023年市场会反转吗?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行业机遇?
复盘的意义,除了看盈亏,还在于能更好地感知未来。
那么在经历了2022年的震荡后,2023年的市场又会如何演绎呢?
目前来看,多数机构还是比较乐观的。
银河基金:未来经济有望企稳回升,A股估值在盈利预期回升及流动性整体偏松环境下有望小幅抬升。权益资产或将逐步走出底部区域,震荡向上。
博时基金:稳增长的大方向下,市场向上的趋势不变。
天弘基金: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利好令A股的战略投资机会进一步凸显, A股表现可期。
至于2023年值得关注的行业投资机会,3分钟梳理了近期接受采访的基金经理对部分热门赛道的看法,一起来看下。
煤炭
万家基金黄海:在稳增长的闯关期,以煤炭股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品仍然确定性较高,低估值、低负债、高分红、高现金流的资产非常稀缺;但是一旦经济慢慢复苏,可以考虑买一些更有弹性的中游,比如化工、建材股。
消费
嘉实基金吴越:展望明年,大部分消费子行业都将迎来产业层面的反转,叠加现在极低的估值,有可能会迎来新一轮戴维斯双击的行情。重点看好三个细分方向,短期角度强烈看好疫后复苏的方向,中期看好整体消费龙头白马股的估值修复,长期看好消费在年轻人、女性叠加老年人带来的整个新兴消费的投资机会。
医药
汇添富基金过蓓蓓:四季度到明年,中药板块值得关注,特别是当医药板块整体复苏时,中药和生物科技将成为两条反弹主线。
新能源
汇丰晋信基金陆彬:新能源行业,仍旧是明年在核心资产领域里的重点,具体到细分领域,一是海风,二是大型储能,还有新能源汽车。
半导体
创金合信基金刘杨:2023年比较看好数字芯片设计、信创、军工芯片、AI芯片和面板等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军工
长城基金翁煜平:明年军工行业整体会保持比较稳定的高增长,细化到航空航天和信息化增速应该比行业整体高出很多。
敲黑板时间!
上述基金经理的观点只代表个人主观判断,并不是市场一定会发生的真实情况。
因而他们看好的方向,我们可以作为参考,却不能完全据此做投资。
问题来了:2023年,你最看好哪个行业?欢迎留言区留言讨论。
(作者:王婷婷,赵阳,剪辑:胡凯文 编辑:崔海花)
沪金阶段性回涨 目前仍未摆脱高位区间来源:倍特期货作者:倍特期货
研报正文
【外盘、消息】
隔夜,COMEX金报收1826.6,涨0.62%,日线小阳守在20日均线之上,高位震荡形态延续,支撑1796,压力1845;COMEX银报收24.140,涨1.68%,日线小阳守住20日均线,化解下调压力,延续高位震荡走势,支撑23.5,压力24.5。
消息面:美国截至12月24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22.5万,持平于预期,前值为21.6万。
【基金持仓】
黄金ETF新持仓为918.51吨,较前一日持平;白银ETF最新持仓为14574.01吨,较前一日增加0.33%。
【期货走势】
昨晚,沪金守在5、10日均线之上,震荡小涨,目前仍未摆脱高位区间,关注前高压力;沪银高开上行,守住20日均线,并收回昨日跌幅,MACD虽下行,但形态上仍未打破高位震荡。
基本面上,元旦节前期,消息面刺激有限。美国初请失业金和继请失业金人数均出现上升,美元低位横盘中小幅回落,给金银提供了一些支撑,化解金银下调压力,但短期向上驱动力仍不强,继续陷于高位震荡走势。AU2302支撑405,压力413;AG2302支撑5230,压力5450。
【观点与操作策略】
观点:沪金阶段性回涨,短线高位震荡;沪银中期看涨,短线高位震荡反复。
策略:元旦小长假临近,今晚无夜盘交易,1月3日恢复交易,操作上不建议持仓过节,盘中短线交易为主。
2月2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3例(上海27例,广东20例,北京9例,广西5例,四川5例,福建3例,天津1例,江苏1例,重庆1例,甘肃1例),含7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江苏1例,广西1例);本土病例71例(内蒙古32例,其中呼和浩特市30例、包头市1例、巴彦淖尔市1例;江苏11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1例;辽宁7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6例,均在深圳市;山西5例,均在晋中市;四川4例,均在成都市;云南4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3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黑龙江2例,均在鸡西市),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云南3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039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3例。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883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1347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2589例,无死亡病例。截至2月2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724例(其中重症病例1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01491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7851例,现有疑似病例3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58245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67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