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为什么好的公司不愿意上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好多公司不愿意上市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有的公司实力很强大却不上市?
- 2、为什么有一些优秀的公司不愿意上市?相比于上市公司会有哪些优势?
- 3、公司上市就能获得大量融资了,为何有的公司却不想上市呢?
家族财富密码特约评论员杨丙卿:
在很多人眼里,只有公司上市了才能证明公司实力强大。诚然,上市的好处有很多,更大的知名度,更好的融资渠道等等。然而,有些实力强大的企业坚持不上市,也有很多曾经的上市企业纷纷私有化退市。简单点说,那些有强大市场认知度,充足的现金流的企业,上市对他们而言,可能优势不是那么明显,甚至劣势会更多。毕竟,公开上市意味着所有决策,财务数据都得向所有股东公开,基本等同于向 社会 公众完全公开,难以保证控制权的绝对可靠性以及公司策略的控制力。此外,上市公司的股东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可能对管理层制定的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而言反而是个阻碍。
有这样一些企业,大家如雷贯耳,但是他们都没有上市。
1、宜家
宜家的创始人坎普拉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他曾经说过:宜家永远不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坎普拉德给出的官方解释是,一旦上市,股东们必然要求获得更快、更多的回报,这将改变宜家的长远目标和运作方式,他也承认宜家如果是上市公司,每年就必须拨出大约30%的获利给股东,不上市的话,这些钱就都能成为公司的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
2、安利
安利不上市是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的考虑,而且安利的财务状况很好,也不需要通过上市来募资。
3、玛氏
玛氏旗下的MM豆,士力架,德芙,绿箭,益达,还有猫奴狗奴熟悉的宝路,伟嘉,都是如雷贯耳的产品。玛氏是个私人控股企业,不上市是为了企业管理的独立性和对利润的完全控制力。
4、华为
民族企业的代表。华为领袖任正非军人出身,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华为的股权分散在七万多人手中,难以满足上市要求,况且华为现金流极好,任正非也一直强调华为不片面追求企业规模,所以绝不上市,否则讨好股东就无法最大程度服务客户。
5、老干妈
“老干妈”陶华碧被网民戏称为中国最火辣的女人。陶华碧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天生和上市、融资之类的绝缘。陶华碧曾说过:“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所以一有政府人员跟我谈上市,我跟他说:谈都不要谈!免谈!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倒也成就了一个传奇的故事。
首先,股市是为经济服务的,提供流动性,提供资金。上市公司之所以想要上市,原因无非以下几个:
第一,融资,这个是最主要的目的!通过上市,从股市中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的经营。
第二,宣传,一旦企业上市,说明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每天会有很多人关注,无疑为企业做到了宣传的目的,一开口,上市企业,感觉总是牛牛的。
而实力强大的公司,既然实力强大,人家压根就不是缺钱的主,比如娃哈哈,比如华为,比如老干妈,人家不缺钱干嘛上市?也不需要做什么宣传,你每天都看得见!
于此同时,一旦上市,所有持有你股票的人都是你的股东,这个时候,由于监管的需要,你需要公布你的财报,甚至你需要公布你的所有战略,你的所有东西都不虚公开透明,对于实力强大的公司,何必?
其次,一旦你上市,你需要(也可以不)给你的股东分红,对于实力真正强大的公司,没有必要分别人一杯羹。
再者,尤其是美国上市之后,会有很多双眼睛盯着你,一些空头,总想找你的毛病,打击你,企图运用资本吞噬你。
最后,还有一个很直接的,你上市的话,要面对很强的监管和公开透明压力,你的税务,你企业的各个方面,什么五险一金啊,各种,都需要按照规定如实缴纳,强大的公司不一定会逃避,但不代表一些企业没有!
大家比较熟悉的几家有实力又不上市的企业,如华为,老干妈,娃哈哈,其中华为的营收最高,其次是娃哈哈,这些大企业都有个共同点就是不差钱,但是不差钱的企业其实很多,所以不差钱肯定不是不上市的原因,还有其他原因。
说到没上市的大企业,想必很多人就会想到华为,华为可能是没上市的企业中实力最强的了,华为之所以不上市原因很多,按照任正非的说法是不想上市造富,担心员工都是富豪了就没动力工作了,但华为不上市也有股权结构的原因,华为的全部股权几乎都分配给了员工,这也不符合上市要求,当然华为也是真的不差钱。
有的企业不上市也有创始人的原因,如老干妈和娃哈哈的创始人,他们在成功之前都是很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小时候家里挺穷,他也在初中毕业后就出去工作,创建娃哈哈也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来,慢慢的从小做到大,踏踏实实的,从1987年成立到如今,娃哈哈已经三十多年,宗庆后也一直坚持不上市,除了不差钱以外,我觉得他不上市可能是因为不想为资本打工,不想受资本市场约束,也担心被资本市场所控制,毕竟企业是自己一手做大的,来之不易。
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也差不多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小时候家里比宗庆后穷得多,也没读过几个书,开始是摆地摊的,1997年老干妈成立,至今也有二十多年了,陶华碧也是一步一步来,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能做好的这份事业,陶华碧对资本市场这些东西也不太熟悉,本来就是很抗拒这些,认为这是骗钱的,所以并不去碰这些。
可以说这些知名企业的创始人,代表着老一辈人的艰辛历程,创业之苦。人家说创业难,其实守业更难。这些企业做大后没有去上市圈钱,不像有的企业去上市只为了圈钱,上市后没几年又退市了,不但对企业对股民都极其不负责。像任正非,宗庆后,陶华碧这辈企业家能顶住资本市场的诱惑不上市真的很难得,这份艰苦奋斗和守业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上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而进行的融资。通过上市融资,企业会有更多的资金
但是这种融资也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的:
1 上市融资发行股份会分散股权
股权分散意味着公司原有股东的权力和利益的消弱和分散,特别是对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的决策权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重大决策上实际控制人或第一大股东必需要考量上市以后的新股东的意愿。所以原有第一大股东可控制人制定的战略和计划的实施有可能会受到阻力,会不迫不得已为了众多股东的利益而改变决策。比如第一大股东想要投资于新能源 汽车 产业,但是众多股东反对。这样原有第一大股东的战略计划就可能会搁浅。
2 上市后必须给股东以回报
公司融资后虽然获得了发展的资金,但是却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要为股东争取投资回报。股东把钱投给你,是要回报的。
比如第一大股东想把本年度的利润都用来投入到下一年度的产品研究和开发。但是上市后的众股东却希望获得更多的分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股东大多就只能同意进行分红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战略计划
上市了,股权被稀释,公司就不是你的了
为什么有的公司实力很强大却不上市,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下公司上市后有哪些好处和弊端。
首先,说下上市的好处,一方面的好处最直接的就是可以获得大量 社会 资本,说的通俗点,就是可以获得不用偿还的融资;另一方面的好处是可以扩大 社会 知名度,提高公司影响力,相当于变相给自己公司做了一次广告宣传,因为在一般人眼里,能够上市的公司实力都不一般。
其次,说下上市后的弊端,一方面上市后你要对 社会 全体股东负责,要按照国家规定定期披露上市公司的各种信息,让大家知道你都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业绩如何,这样就会导致公司的财务和部分商业秘密不得不公布出来,引起同行,公众及监管警觉;另一方面,公司上市后由于股份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容易造成股权分散和被对手,资本收购的尴尬境地,有太多这种创始人因为股权被资本收购被赶出公司的事情了。
最后,说下为什么有的公司不喜欢上市,一个原因是虽然公司很有名气,也很强大,也想上市,但上市是有严格规范要求的,公司跟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另一面,也许恰恰是这另一面不符合上市要求;另一个原因是公司的资金实力,名气等已经很强大了,不要通过上市来融资和扩大知名度,老干妈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所以,任何事情都是权衡了利弊后的决定,没有任何事情只有好的一面,而没有坏的一面,关键哪一面对自己更有利而已。
企业上市的目的是什么?总的来说,就是为日后的发展募集资金。现实中也有很多企业上市之后募得了大量的资金,为企业的业务扩张和技术提升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宁德时代通过IPO募集约50亿资金,为扩大动力电池产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目前宁德时代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实际上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资金问题,一般可以通过两个市场解决,一个是货币市场,一个是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就是通过金融机构贷款获得资金,货币市场主要是通过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募集发展资金。
至于选择从哪个市场获得资金,就要看企业你真的选择了。一般来说资金使用成本是选择何种是获得资金的最重要参考因素。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的使用成本就是利息,发行股票的使用成本就是出让公司所有权——把股票卖给人家就是出让公司所有权。
现实经济中仍有不少优质的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获得发展资金。比如华为就是一家这样的企业。早在2016年华为的总负债规模就达到了3000亿元左右。这其中大部分是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今年年初,媒体就曝出一个新闻,五家中资银行向华为贷款140亿元。都能看到这条新闻,觉得不可思议:华为一年营业收入六七千亿元,还缺钱吗?缺钱!市场中绝大部分企业都是负债经营,华为也不例外!
所以,企业强不强大和它上不上市并没有直接关联。现代商业史印证了这样一个观点:上市确实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
规范成本很高,规范完了,可能就不是实力强大了,再加上想永远一个人说了算。
这是个有深度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公司实力很强大,但不上市?那就说两个大众熟知的企业,华为、老干妈……
这是两个不同类型的公司,华为业务很多,有通信业、有手机制造业、有芯片制造业、有电脑制造业等等,老干妈想必也是多数人熟悉的企业,老干妈的辣椒、咸菜那真是做的杠杠的,下饭神品啊。
我记得老干妈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我不上市,太麻烦了,还坑,我募集股东,完了公司上市以后你们全部套现跑了,还留我在这儿给你还债,想得美。这虽然只是一方面,但是你会发现,公司的现金流太好了,每年赚那么多钱,凭什么搞个上市还让别人来分一杯羹?
……
为什么有一些优秀的公司不愿意上市?相比于上市公司会有哪些优势?公司上市的主要目标是进行融资,但企业家在考虑融资需求外,还要从许多其他方面去为企业的发展做规划,上市虽然能够给企业带去名利,但是也同时会增加很多运营成本和风险,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风险、股权稀释风险上。上市后,高级管理人员的投资融资行为也会受到限制,这是一些管理者不能接受的。
信息披露风险
在公开市场上上市后,公司就需要根据监管的要求,每季度、每年度披露与公司运营相关的财务信息、运营信息,公司的运营管理层一旦出现什么变动,也要及时向监管报备。
监管对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要求很高,也意味着公司的财务情况和战略发展计划是被高度关注的,上市公司既要及时公布公司业绩信息。另外,还要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未来业绩进行预测、聘请法律事务所对公司的法律风险出具意见,这部分的成本也不小。
每个企业的运作模式不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公开财务和战略信息可能会遭到同业的模仿和借鉴,容易在市场上失去核心竞争力。
股权稀释风险
企业上市后,原企业股东的股权就会被稀释,管理层在进行投资决定和进行战略决策时不能够只考虑自己的意见,还要取得大股东的许可,必要时还要征询累计股权比例达到多数的小股东的建议。
这意味着原股东对其企业的控制力度减弱,容易被其他金融从业者恶意收购。
投融资受限风险
上市后,《公司法》和《证券法》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持有证券的买卖交易情况都有所限制,《公司法》要求高管应当向公司申报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票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票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证券法》则规定上市公司高管及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份在六个月内的短期交易收益,均归该公司所有。
因此,对于不缺少现金流的企业来说,不进行上市就不需要根据监管的规定按期披露季报、年报,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具有更高的话语权,公司高管也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得进行场外交易投资。
国际上的非上市企业情况
不上市并非中国特色,美国也有大量的知名企业选择不上市,甚至在上市后选择退市。例如我们熟知的快餐连锁企业汉堡王,在2006年第一次上市后,通过私有化变成一家私营公司。2012年,其二度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但二次上市后不到两年,又通过私有化变为私营公司。而像赛百味、彭博社等公司,也从来没有上市的打算。
综上所述,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上市只是企业发展扩张过程中的阶段性选择。上市能够提供更广的融资渠道,但也会带来相对应的风险,所以选择上市还是不上市,要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需求来安排。两者各有利弊,主要看经营管理者如何平衡企业的发展与上市与否之间的关系。
公司上市就能获得大量融资了,为何有的公司却不想上市呢?
华为
上市,对于不少企业家来说,是一辈子的奋斗梦想。但,鉴于时下国内股票市场IPO流程复杂、耗时漫长的状态,即使符合上市要求的企业,也未必可以拿到最终核准批文。至于那些本身并不达标的企业,那就更不用谈上市的问题了。
上市,尤其是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将会代表着什么?实际上,最直接的回报,那就是企业品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企业市值与估值的大幅飙涨。至于企业大股东以及高管,则将会借助企业上市实现财富地位快速增长的目标,一夜暴富也许对于他们而言,也是预期之内的事情。
除此以外,对于热衷于扩张的企业而言,上市最直接的任务就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且凭借上市的背书,瞬间打开多渠道的融资通道,为企业的后续融资打开了更多的出路,而与其余企业相比,上市公司凭借较为低廉的融资成本,足以在未来的竞争过程中获得更有力的竞争优势,更容易实现企业扩张等目标。
缺乏现金流、缺乏融资渠道,且急需要寻求融资扩张的企业,实际上最渴望发行上市来满足其系列的愿望。实际上,纵观近年来加快发行上市的企业情况,有的为了补充资本,有的为了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有的为了提升品牌影响价值,而有的会为了提升财富地位,更有甚者,还会借助上市完成快速套现,甚至存在部分高管为了提前套现而采取辞职的策略,而这一切恰恰也是近年来国内股票市场的真实写照。
但,与之相比,在不少企业热衷于上市的同时,却往往存在一些企业,却反复强调坚持不上市。其中,就包括了近期创办人逝世的宜家家居,也包括了国内外比较熟悉的知名品牌华为、老干妈等。
同样是一名企业家,为什么有的就拼命想要发行上市,把企业推向资本市场,而有的就坚持不上市呢?
融资
事实上,我们不能够因为企业上市与否,而作出过于绝对的评价。究其原因,在实际情况下,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会有着不一样的发展需求。但,关键之处,还是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考虑以及企业发展的目标意向。
以创立超过70年的宜家家居为例,自创立至今始终坚持不上市的原则。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宜家自身的结构体系决定了它的发展出路,而看起来比较复杂的结构体系以及组织架构,却打消了宜家上市的念头。或许,这也是创办人早有计划的安排,但归根到底,对于企业而言,如果现金流不成问题,或自身并不缺乏融资压力以及品牌宣传压力,那么上市也就显得不那么必要。但,对于不依靠上市补充资本,或拓宽融资渠道的企业而言,企业自身就必须要具备强有力的财务实力以及持续性的现金流优势,而多年下来,似乎宜家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并无需依靠资本市场的融资来实现。
至于另外一个代表企业,那就是华为。不过,对于华为这一类知名企业而言,其长期不上市,还是有着更多的自身因素。
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公司的组织架构以及治理结构身上。与此同时,则是华为的股东人数状况等情况并不满足发行上市的条件,而对于华为企业来说,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莫过于股权结构过于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极低的状况。由此可见,对于华为本身的内部结构就不符合上市的前提条件,而对于现阶段采取同股同权一元制的国内资本市场,上市无疑会打破华为长期存在的内部结构,而对于这类核心企业而言,控制权与话语权还是最核心的因素,而在保障企业核心控制权与话语权的基础上,再实现利益分享、员工普遍持股的模式,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与此同时,从现金流、融资渠道以及品牌宣传等方面,华为也并没有太多的缺口,而上市一事,也就显得并不必要了。
上市
在个人看来,企业上市与否,核心还是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考虑。但,对于不同企业,会有不一样的发展需求。对于坚持不上市的企业,我们应该尊重企业的意愿,并理性看待企业长期不上市的行为。至于发行上市的企业,则会有着它们自身发展的考虑,即使企业上市会造成系列造富效应,且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改变了企业发展的初衷目的,但多年来,无论是国内资本市场还是国外资本市场,都诞生出不少的知名企业、良心企业乃至伟大企业,而它们也是借助资本市场而获得了发展与壮大的机会,但关键之处,则在于企业发展与壮大之后,其发展的初衷还会不会坚守下来、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否真正为社会创造出价值,并长期为投资者创造出持续性的投资回报等,这也是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有良心、是否伟大的判断依据之一。
确实,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股票市场,并不缺乏上市公司,缺乏的往往是良心上市公司乃至伟大的上市公司。退一步来说,假如在国内资本市场中,可以多一些如格力电器、福耀玻璃这样的良心上市公司,那么这也将会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