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成本打新真的来了!这次的“新”不是新股,而是可转债。
9月8日,证监会正式将可转债的申购方式由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今日,首只采用信用申购的可转债正式与大家见面,雨虹转债成为国内首只实施信用申购的可转债。9月24日晚间,东方雨虹发布可转债发行方案提示性公告:将在9月25日采用信用发行方式发行18.4亿元雨虹转债。
这一申购方式的改变,让散户成了此次规则调整的最大受益者,人人都能参与,而且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成本,不需要资金也不需要持有股票!
不少小伙伴惊呼——还有这种操作!零成本+顶格申购+几乎零风险+无资金+无市值,而且中签后,大概率将收获10%-30%的收益。不过,今日晚间,东方雨虹披露可转债网上发行中签率,网上中签率仅为0.001318%。
今天错过雨虹转债申购的小伙伴是不是要追悔莫及了?不用担心,券商中国记者整理了一份已核准发行的可转债名单,申购日尚未确定,但已经在排队序列,我们将第一时间发出提醒!
可转债申购的十问十答,券商中国记者这里也为大家整理好,下一战就要开始,实战手册请收好!关于中签率与收益率的高低,还有如何提高中签率,这后面还有大把你忽视的秘密…
1
如何申购?
无需市值也无须资金,所有投资者都可以参与申购,用任意券商交易软件即可申购可转债。
申购可转债与申购新股无异,操作流程十分简单,就是点几下手机屏幕的事儿,以今日的雨虹转债为例:
1、打开炒股软件,进入买入菜单。
2、输入申购代码“072271”,申购简称是雨虹发债,每个账户最小申购10张(对应1000元),10张为一手,每手为一个申购单位,最多申购10万张(对应1000万元),毫无疑问按照10万张顶格申购。
2
中签后何时缴款?
以雨虹转债为例,T日为网上申购日,T+2日为中签缴款日。
3
中签率高不高?
以过往数据来看,可转债申购的这块“肥肉”也不是很容易到手。数据显示,中签率基本维持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六之间,而最近一次的可转债申购——国君转债的中签率仅为万分之八。
今日晚间,东方雨虹披露可转债网上发行中签率,此次发行最终确定的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发行的雨虹转债为2.67亿元,占此次发行总量的14.5%,网上中签率为0.001318%。(小编敢说你这时候正在数这个中签率,没错,是万分之零点一三一八)
4
如何提高中签率?
方法一:如申购新股一样,增加“打新”账户,用多个账户参与申购。
方法二:购买可转债相对应的股票,抢权配售。
以雨虹转债为例,对应的上市公司是东方雨虹。昨日晚间,东方雨虹公告中提到:
本次可转债的原股东优先配售后余额部分(含原股东放弃优先配售部分)采用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发售的方式进行。
而且公告中还提到:
原股东除可参加优先配售外,还可参加优先配售后余额的申购。
也就是说,原公司股东在申请优先配售的同时,还可以同步进行网上申购,两种参与方式并不冲突。
更重要的是:
原股东优先配售后余额部分(含原股东放弃优先配售部分)采用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发售的方式进行。
而且,近几日东方雨虹股价表现十分强势,可谓是“人财”两得。
5
还有哪些可转债概念股?
6
中签收益率如何?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自2016年以来共计15只可转债上市交易,上市首日收益率基本维持在10%-30%之间,仅3只低于10%,无一只收益率为负。最近一只上市的可转债——国君转债上市首日收益率为20%。
7
与新股申购有哪些不同?
8
中签后可否弃购?
弃购可以,但会上打新“黑名单”。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中规定,为约束网上投资者获配后又弃购的失信行为,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但未足额缴款的情形时,自其弃购申报的次日起6个月内不得参与新股、可转债和可交换债的申购,且弃购次数按照投资者实际放弃认购的新股、可转债和可交换债次数合并计算。
9
什么时候卖出?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申购买入的债券不管是一般债券还是可转债,最简单的策略就是上市后即可卖出。
10
风险大不大?
免责声明
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作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本公司证券投资顾问咨询并谨慎决策。
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