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的占比逐渐减少,净值化转型在加速—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正式落地近两个月来,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据融360监测显示,今年5月份,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136款,环比增加72 .15%,占比为1.12%。
南都记者昨天了解到,已经有银行根据“资产穿透”、“打破刚兑”、“资产对应”等新规要求,推出了向净值化转型的新型理财产品。不仅如此,各家银行还加快了对存量理财产品的消化并制定了时间表。
反应: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据南都记者昨天走访了解到,在资管新规落地以后,就有银行迅速做出反应,推出了净值型理财新品。比如,平安银行就在今年4月推出了“天天成长”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光大银行也推出了首只全面符合资管新规的净值型理财产品“阳光金日添利1号”。
为了顺利完成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不少银行还推出 了 新 型 理 财 产品。比如,兴业银行针对有资金流动性需求的客户推出新一代现金管理工具“添利一号”产品,针对中长期理财需求的客户推出“稳利”“聚利”等系列理财产品。
对此,兴业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李启信昨天向南都记者表示,资管新规出台后,兴业根据“资产穿透”、“打破刚兑”、“资产对应”等政策导向,在理财产品设计上发挥兴业银行在同业市场、金融市场上的传统业务优势,强化内部资源整合,积极布局各类型安全高收益金融资产。
不同于传统的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李启信解释,兴业推出的这类新型理财是预期收益型理财向净值型理财过渡的中间产品,按照净值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但还没有完全做到净值化,是兴业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推出的一款新产品,接下来会加大对这类新型理财产品的推广力度。
事实上,这类新型理财产品也被称为“准净值型”理财。不同于净值型理财没有预期年化收益率,收益只能参考比较基准,银行会按照比较基准来管理业绩。招商银行作为业内较早推出这类“准净值型”产品的银行,在招行聚益生金系列的产品合同中就明确显示,其业绩基准不代表产品到期收益,理财计划的到期收益率由该理财计划实际投资业绩决定。
此外,这类产品在收益的分配上,也进行了创新。比如上述招行的这款净值型产品,其业绩分成的方式为: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低于最低业绩基准,则不收取投资管理费;如高于最高业绩基准,则对超额业绩报酬收取一定比例的投资管理费。
“这类新产品的推出,也是为了将以前保本或者保收益的存量产品在到期后能够直接转变为我们现在推出的这类新型理财产品,等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再顺利过渡到完全净值化管理的理财产品,完成存量产品的消化和净值化的转型”,李启信表示。
进展:按时间进度表压降存量规模
虽然资管新规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但银行理财仍需要在过渡期内有序压缩存量业务规模。对此,部分银行已对存量产品进行“限额发售”,比如平安银行的和盈滚滚系列、智慧滚滚系列均已采取限额发售,每日数量有限。
其中,短期理财和保本理财产品的占比开始快速下降。融360的数据显示,5月新发行保证收益类理 财 产 品 占 比 较4月 份 下 降0 .36%;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占比较4月份下降1 .94%;3个月以内理财产品就环比下降4.87%。
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据南都记者走访各家银行了解到,市场上陆续出现了一些“超长期”的理财产品,而此类产品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比如,中银平稳-智荟系列产品委托期就达到1825天。
虽然资管新规的效果逐渐显现,但在华南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看来,从销售端来看,目前理财产品暂未出现较大变化,只是发售的产品期限较此前有所延长,毕竟新规过渡时间还比较长,银行还有时间对存量业务进行消化,逐渐替代存量理财产品。
资管新规设置了3年过渡期,在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某股份制银行总行资管部负责人昨天向南都记者表示,虽然资管新规已经落地,但是相关细则尚未出台,现在具体该怎么做银行也还在摸索阶段,只能是先根据监管要求压降存量规模,陆续先推出一些净值化的理财产品接上。
对于存量规模的消化,多名受访的资管人士均表示,银行正在按照各自的时间进度表消化存量理财。其中一家股份制银行资管部负责人就向南都记者表示,虽然 资 管 新 规 要求的是在20 20年底前完成过渡,但银行已经在按照时间进度表对存量业务进行消化,而且存量业务消化的进度还会被纳入K PI考核。
采写:南都记者田姣 吴梦姗
作者:田姣 吴梦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