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察哈尔学会首席研究员、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我所知道的乌克兰”系列稿之三。
乌克兰独立前,作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与俄罗斯联邦及其他各共和国一样,权力设置和运转以苏维埃体系和执政党一元化领导为制度支撑,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文化战线,则以苏联版的“科学共产主义”价值观体系作为理论基础。社会的政治秩序和政治生态总体上保持了基本稳定。80年代中后期,随着苏联从“全面改革”走向“全面崩溃”,乌克兰转向所谓自由化和民主化,相伴而来的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样化迅速失控,政治生态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乌克兰正式独立后时,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乌克兰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克拉夫丘克,已完全蜕去“共产主义者”外衣,华丽转身为乌克兰“民族独立之父”,成为全民公选的首任总统。但乌克兰此时缺乏构建国家政权、组织经济建设、协调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处理对外事务等各方面的经验、能力和人才,国家治理和经济发展陷入混乱失序状态。有人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政治腐败、政府操纵媒体、民间社团和政治反对派软弱无力、选举舞弊和敌对政治派别间无穷的争吵。”
克拉夫丘克在苏联改革的历史大潮中见风使舵,由执政党共产党领导人转型为民族主义领袖,赢得了“开国领袖”的桂冠。实际上,他并不知道如何管理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型的社会,建国无方,治乱无术,乌克兰各界很快对他大失所望。因此,他只干了一届,便在1994年大选时败北落马。由于国内政局不稳,各派斗争激烈,直到1996年第二任总统库其马主导期间,乌克兰才通过主权国家宪法,是独联体地区最后完成制宪过程的国家。
乌克兰首部宪法规定,乌克兰被确定为总统—议会制共和国,赋予总统很大权力。虽然乌克兰社会此时的法制意识并不强,但民众中自由民主的诉求却非常强烈。尽管各路反对派为制衡总统权力而大力抗争,常常无所不用其极,但乌克兰总统集权的倾向一直在不断增大。乌克兰社会长期积累的内部矛盾与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新仇旧怨,密切交织,此生彼长,政治危机局面和社会紧张状态长期得不到缓解。
乌克兰第二任总统库其马,系大企业领导人出身,政治背景相对简单。他执政后,多方面调整了乌克兰的内外政策,力求乌克兰同俄罗斯以及欧盟的关系相对均衡,国内局势实现了短时期的相对平稳,因此获得了连选连任的机会,执政10年,直到2004年。但库其马第二任期时,乌克兰民族主义势力和西方国家对他已经产生反感,认为他“亲俄”。2000年,由库其马反对派提供的一盘录音带显示,库其马曾经下令谋杀了一位反对派记者。此事虽然无法核实,但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对派借题发挥,策动了大规模的具有强烈反俄色彩的社会抗议运动,乌克兰社会一度陷入全面崩溃的边缘。库其马当时动用强力手段,最终恢复了乌克兰的社会秩序和基本稳定。
2004年乌克兰总统选举时,各派势力明争暗斗极其复杂和激烈。库其马支持的候选人是来自乌克兰东部地区的亚努科维奇。此人选情看好,但反对派控告他伪造选票。时任总理尤先科领导的反对党借机发动名为“橙色革命”的社会抗议运动。在“政治诉讼”的强大压力下,特别是美欧等西方势力的强势干预下,被视为“亲俄派”的亚努科维奇很快丧失了政治优势。声称在选举中被人下毒“谋害”,因而博得巨大同情和广泛支持的“亲西派”尤先科,最终战胜亚努科维奇,当选为乌克兰第三任总统。这次选举被西方国家视为“颜色革命”的成功范例,视为对抗俄罗斯、争夺乌克兰的重大胜利。
但乌克兰的政治生态复杂而又动荡,各派力量的消长与组合变幻莫测。2004年尤先科上台后,亚努科维奇领导的地区党与西蒙年科领导的乌克兰共产党及各种新反对派同舟共济,联合行动,共同对付这位过份亲西的“民主派”总统。反对派通过议会修改了宪法,将乌克兰扭回到议会—总统制轨道,尤先科的总统权力受到很大制约。2006年,当尤先科依然身处总统大位时,地区党和其他反对派共同控制了议会,竟然任命亚努科维奇为乌克兰总理。由于尤先科总统和亚努科维奇总理是两个政治上的“死对头”,根本无法共事,乌克兰的政治混乱雪上加霜。特别是与俄有关的所有合作项目,均被各派政客所“绑架”。双方恶斗导致乌俄两国关系裂痕进一步加深。
乌克兰政坛历来派系繁杂,山头林立,形形色色的政党和社会政治组织多如牛毛。2007年乌克兰举行议会选举时,全国共有20个政党和联盟参与角逐,但最后只有5个政党和政党联盟支持率超过了3%,越过了进入议会的法定门槛。其中,亚努科维奇领导的“地区党”支持率为34.4%。他的主要对手,前总理季莫申科领导的“祖国党”得票率为30.7%,属议会第二大党。具有明显亲西色彩的另一政治组织“我们的乌克兰”,支持率为14.2%,西蒙年科领导的共产党支持率为5.4%。议会中最小的政党称“科特温联盟”,支持率只有4%。
2010年乌克兰总统选举时,全国共有各类政党和政治组织大约200个。 其中最大的党依然是中左性质的地区党。此时,党的 是阿扎罗夫,亚努科维奇成了该党名誉 。规模其次的是季莫申科领导的“祖国党”。此外,还有激进民族主义政党自由党,即乌克兰自由运动,其前身为1991年建立的乌克兰“社会主义民族党”。该党反共反苏反俄反独联体,领导人为季亚尼博克。成立于2005年的乌克兰争取改革民主同盟,也有一定影响。该党最初称新国家党,属于极端亲西派。因该组织的俄文缩写词与俄文“打击”一词完全相同,人们干脆其称之为“打击党”。
在这样一种“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党政治环境下,主张对俄开展务实合作,因而得到东部地区居民广泛支持的亚努科维奇,在2010年的大选中最终战胜了对手,荣登乌克兰总统宝座。亚努科维奇上台后,全面加强了总统权力。其支持者“地区党”依靠乌克兰共产党等其他力量的支持,于2010年10月策动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恢复了1996年宪法规定的总统—议会制。乌克兰总统的权力重新增大了。
乌克兰的政治生态既混乱又肮脏。就此,白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曾对欧洲电视台记者说过:“乌克兰有寡头,而寡头居然有自己的武装,他们在乌克兰境外很远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利益,他们的资金不在乌克兰,任何时候都可能从乌克兰开溜。他们同民众没有任何共同点。”他据此断言:“乌克兰需要进行宪法改革”。然而不幸的是,乌克兰的宪法改革和政策调整,是在社会四分五裂、国家分崩离析、乌俄关系全面恶化、动乱与内战相互交织的血雨腥风中进行的。
2013年,乌克兰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亚努科维奇将求救的目光转向欧盟,明确表示要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按照欧盟标准推进民主改革,推进乌欧自贸区谈判,条件是欧盟立即向乌提供约1600亿美元援助,帮助乌克兰渡过难关。但欧盟内部问题成堆,无力满足乌方请求,只能提供6.1亿欧元贷款。亚努科维奇深感失望,于2013年11月宣布推迟签署乌欧联系国协议,结果引发反俄势力大规模抗议运动,乌克兰陷入全面动乱,乌俄关系滑向直接冲突与对抗的轨道。
亚努科维奇并非不清楚乌克兰社会“喜欧厌俄”的情绪有多么强烈。他在宣布暂缓签署乌欧联系国协议时,曾经明确表示,乌并没有放弃与欧盟签署协议的意愿。但他饥不择食,慌不择路,为尽快摆脱国家经济危机而跑到俄罗斯去寻求支持。虽然俄方慷慨允诺对乌提供巨额支持,西方支持下的乌克兰反对派并不买账,“倒亚反俄”运动持续升级,犹如巨浪翻腾。亚努科维奇倡议恢复2004年宪法,重新调整总统与议会关系,遭到反对派控制的议会否决。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亚最后向反对派做出重大妥协,同意提前举行国家总统选举,但反对派借助美国和欧盟的强大支持,对亚毫不留情,步步紧逼。
2012年2月21日,因刑事罪获刑的前反对派领导人、极端亲西的前总理、以美女强人著称的季莫申科被议会释放。此人获释后,迅速赶回基辅,走上街头,为“倒亚反俄”势力推波助澜。基辅地区的动乱进一步升级,市中心持续不绝的火光与枪声爆炸声汇成一片。乌克兰成了举世瞩目的动乱焦点。22日,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达成和解协议,形势出现一线转机。但反对派控制下的议会对亚启动了弹劾程序,亚努科维奇被迫逃亡到俄罗斯,议会随即解除了他的总统职务。亚努科维奇在俄罗斯得到了莫斯科当局的庇护。
亚努科维奇被赶下台后,乌克兰形成了以议长图尔奇诺夫为代总统、以纽尔采克为总理的亲西派中央政权。亚努科维奇的中左政党“地区党”分崩离析,西蒙年科领导的共产党受到重创,随后被正式取缔。在激烈的反俄浪潮中通过非正常程序组建的乌克兰新政权,与俄罗斯自然处于势不两立状态。乌中西部地区加剧“亲西”与东部南部地区进一步“倾俄”形成了鲜明对照。
俄罗斯人和操俄语居民占多数的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兴起了更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分立运动。3月17日,南方的克里米亚半岛以全民公投方式做出回归俄罗斯举行公投的决定。莫斯科随即宣布克里米亚半岛为本国领土,并决定在该半岛建设特区。受此鼓舞,东部顿巴斯地区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州武装分离运动迅速升级,并在俄罗斯的实际帮助下宣布独立,成立主权共和国。乌俄关系降到历史低点,双方进入了“准战争状态”。
2014年5月,疮痍满目的乌克兰在社会分裂、山河破碎的惨痛环境下举行新一轮总统选举。人称“巧克力大王”的乌克兰富商波罗申克,作为新组建的发展改革党候选人参加选举,当选为乌克兰独立后的第五任国家元首。乌克兰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失败国家”,步履蹒跚地进入新一轮痛苦的探索周期。
责任编辑/张玲 顾心阳
图文编辑/康巳鋆
作者:于洪君,察哈尔学会首席研究员、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
来源:作者授权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