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金额  钱包  收acf  bc支付接口  有谁  私人  插件  U型电缆槽模具,电  连接器  app开发 

有责底薪变无责底薪 为啥还是招不来人?商家发问:年轻人都去哪儿了?顺流而下

   日期:2023-07-15     浏览:54    评论:0    
核心提示:有责底薪变无责底薪 为啥还是招不来人?商家发问:年轻人都去哪儿了? 大象新闻记者 付雨涵/文图 新的一年,又迎来了新一年度的求职、招聘旺季。 在招聘会现场,求职者吐槽“找个好工作好难”,商家也在吐

有责底薪变无责底薪 为啥还是招不来人?商家发问:年轻人都去哪儿了?

大象新闻记者 付雨涵/文图

新的一年,又迎来了新一年度的求职、招聘旺季。

在招聘会现场,求职者吐槽“找个好工作好难”,商家也在吐槽“招聘到合适的员工真难”。

“求职难”和“招聘难”由来已久,近两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当求职者感慨“找不到好单位”的时候,公司企业也在发问“年轻人都去哪了?”

“两难”问题,难道无解吗?

为招揽求职者 有责底薪变无责

对于企业来说,每年节后持续俩仨月的招聘活动,是一年中最红火的人才招揽盛宴。但招聘难也常常困扰着他们。

展开全文

“以前招聘是有责底薪,求职者还蛮多,我们还能挑挑拣拣,这两三年已经开始变无责底薪了,合适的求职者并不多。”近日,在郑州一招聘会现场,某生物科技的招聘负责人介绍,他们的无责底薪2300元,有半年的适应期,也就是说,在这半年内,不论你的工作业绩如何,每个月都可以有托底2300元的薪资,“我们愿意无条件在半年内投入万把块钱,为新入职员工提供培训、过渡、适应等保障,但是好像招聘效果也不是很明显。”该负责人介绍。

无独有偶,在招聘会场,人寿健康规划师孙先生也吐槽说,招聘越来越难了,都不清楚年轻人去哪了,即便有新入职的员工,干不了俩月就跑了。“我们也在反思,是我们这个行业本身存在问题,还是我们并不了解现在的年轻人。”

“两难”问题 由来已久

当企业在吐槽“招聘难”的时候,求职者同样也感觉“求职难”。

“我想换个行业,需要从零开始,真心感觉好难啊。”2月9日在郑州市职介中心(大学路),刚毕业两年的求职者高向华说,他以前是做餐饮的,受疫情影响,餐饮累且没挣到钱,今年想安稳一些,考虑到大学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就打算从事计算机这个行业,但在就业市场上,他这种跨行业又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试了好几家企业,情况并不理想,有家企业想从零开始培养他去登封驻守,高向华又不想离开郑州市区,无奈只好放弃。

“‘两难‘问题由来已久。”一家从事地产行业的招聘负责人刘经理表示,他在地产行业负责招聘已经有近12年的时间了,感触最深。他表示,以前可能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招聘和求职存在信息差,求职受影响,最近几年,随着通信和科技的发展,我们身处海量信息中,不对称的情况应该有所减少,那为啥还会出现招聘难?我们也很困惑。

数字化时代 就业观发生了变化?

为啥“双难”现象越来越凸显?这些数据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据某平台曾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期间两个月新增骑手58万人,其中制造业工人占比为40%,成为新骑手的主力军。大多数外卖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在26岁到30岁之间,也就是90-95后,也是职场的生力军。

智联招聘做的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意向调研的数据显示,在高收入家庭毕业生中,25%选择自由职业,6.3%进入创业。同时该群体选择国内或出国深造的比例也更高。中高收入家庭的应届生拥有更多试错成本与教育资源,因此他们更倾向尝试新型雇佣关系和继续学习。

“选择慢就业和自由职业的越来越多;需要说明的是,慢就业和自由职业不能直接与待业/失业划上等号。” 智联招聘华北区区域总监兼河南分公司总经理于帅先生表示,就业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数字化时代下,年轻人更擅于也更愿意去挖掘新事物、新兴趣,再加上人社部等发布的新职业名录等,给新兴职业从业者提升了不小的信心,很多年轻人新事物、新兴趣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演变为自己的职业。

除此之外,于帅认为,企业和人才双方的需求以及给与存在落差,供需错配如地域错配、企业性质错配等加大了就业难度等,都影响着这一“两难”现状。

在郑州市现代人才测评研究院人才研究专家王先生看来,“两难”问题主要存在于新经济组织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新经济组织的“非理性”,在用人方面的标准不够具体,职位说明书不够详实和细致。当然,新经济组织本身比较脆弱、人才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有影响。

人口红利亟需转化为人才红利

这个问题如何破解?政府、企业、求职者在角色扮演中,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关键在于将人口转变为人才,这就意味着劳动力的技能必须得到有效提升。”于帅表示,对于政府来说,需要转变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思路。有针对性的开展求职者技能培训课程,并建立完善的技能评定机制,打破一纸简历定人才这一单一维度。对于企业来说,同样要转变看法,不要将员工看作是人力成本,而是人力资本。因为在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仅仅靠引进外部人才的方式弥补人才缺口远远不够,更需在人才战略中着重人才培养,进而反哺人才梯队,强化组织力,让企业和人才共同成长。“当然,更重要的是职场人个体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保持自身技能迭代的能力,才能在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保持核心竞争力。”

原文链接:http://www.jingke.org/news/show-116792.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有责底薪变无责底薪 为啥还是招不来人?商家发问:年轻人都去哪儿了?顺流而下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