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走过“疫情伴随宽松,通胀呼应商品上涨,A股与海外市场表现两重天”的2021年,2022年在更多的不确定中拉开了帷幕: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各国上演,确诊数量不断攀高;另一方面,美股自进入2022年以来一直陷在“开门黑”的低迷震荡中。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技术快速进步,逆全球化趋势抬头,我们将会迎来怎样一个2022?又该如何在全球延续复苏、政策逐渐回归的基本面下更好地配置资产?
带着这样的疑问,经济观察报对35位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就2022年宏观经济形势进行调查,近四成受访者对2022年的宏观经济复苏持乐观态度,过半受访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及疫苗成效是影响经济的最大因素。
2021年尽管全球经济饱受疫情冲击,但不难发现边际影响正在递减,2022年各类资产将如何表现?与此同时,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生效,“保本”、“刚兑”退出历史舞台,内外部新环境下,中国资产价值面临重估,资产配置也需匹配新的方法论,同时,投资者也要降低收益预期。
复苏恢复常态
尽管仍有疫情冲击的不确定性,但全球经济在2021年开始复苏进程。2021年11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54.2,连续17个月位于扩张区间,预计在2022年全球经济仍延续复苏态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4.9%,仍是2011年以来仅次于2021年的高增速。与疫情前相比,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发达经济体增速依然相对偏高,IMF预测2022年美国增长5.2%、欧元区增长4.3%、英国增长5%、日本增长3.2%,均明显高于疫情前水平;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则多数向疫情前常态回归,IMF预测2022年印度增长8.5%,巴西增长1.5%,俄罗斯增长2.9%。这也意味着,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增长分化格局在2022年仍将延续。
在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看来,2022年,一方面,疫情过后我国呈现出口景气度较高、高技术投资高增、数字化转型加快、绿色投资作用凸显四大结构性亮点,这将对经济形成重要支撑;另一方面,房地产大幅下行,消费复苏乏力、中下游企业经营承压、青年失业抬升等四重挑战仍将延续。因此,他预计全年经济前低后高,全年增速 5%左右。政策层面,财政政策空间较大,建议适度前置,对冲一二季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在美联储加息前降息可期。
展开全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稳字当头,实施逆周期调节,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认为,这预示着在去年宏观和监管政策都大幅收紧之后,今年的政策会有所松动,以守住增长的底线。同时,中国仍致力于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加速脱碳进程和促进共同富裕,这些中长期目标意味着政府会避免过度刺激经济,防止结构性问题固化。
外部风险传导需要警惕,这也是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层面所面临的较大的风险。美国最新的CPI增速是1982年以来的最高值且还将继续冲高。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董事总经理谢亚轩面对如此不寻常的通胀走势,提出是存在三个“不足够”的警惕:一是,仅仅以疫情带来的总供给冲击来解释,从原因分析的角度是“不足够”的;二是,目前债券市场对于通胀超预期的交易是“不足够”的;三是,社会公众对于为对抗通胀而带来的经济负面冲击的心理准备是“不足够”的。而以上三个“不足够”,可能通过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资产价格波动和人民币汇率等多个渠道对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产生冲击。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的逼近,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泡沫会否被刺破同样值得关注。“人们总是也在风险四伏的时候担心发生危机,在形势变好时得意忘形。因此大量案例证明,一致预期往往是错的”。
权益机会仍被看好
在“共同富裕”和“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降低房地产资产配比的同时增加金融资产配比正呈现加速之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比例已经提高至33.7%,较2010年提高了10%,参考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居民资产配置结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利率水平不断走低的过程中金融资产特别是股票资产在资产配置结构中的占比会不断提高。
在中国银行发布的一份资产配置白皮书中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5日,Wind全A指数录得了9.67%的正收益,打破了涨不过三年的魔咒,因此,白皮书认为这正是权益投资大时代的复兴趋势。
回顾2021年,A股结构化十分明显,总体来看,成长优于价值、小盘优于大盘。分板块来看,创业板指明显跑赢上证指数与深证指数,中证1000指数明显跑赢沪深300与上证50。
2022年伊始,A股的开端并不乐观,上证指数跌多涨少,自年初第一天维持在3600点后,一路震荡下跌,始终在3500多点徘徊;深证成指延续了类似的走势。2022年还有机会吗?经济观察报对市场上百余位投资经理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股票仍是多数投资者青睐的大类资产,28.9%的受访者认为最值得投资的是股票。
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价值风格投资总监张金涛表示,目前A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点,已回落到疫情时指数的点位,对不利的因素消化的比较干净。后续走势主要取决于两大元素:一是跟经济相关的盈利;二是资金面会怎么走。从大的资金流动来说,目前国内稳经济政策发力,预计后续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宽松。整体流动性,2022年也不会太差,国家整体稳经济,国内流动性相对比较宽松。
权益机会被看好并不代表会容易获得收益。45%的投资者认为2022年将比2021年更难取得收益,69%的受访者认为2022全年震荡调整,另有10%的受访者认为2022年的上证指数呈现“V”型结构。
考虑到A股市场行业轮动快、业绩分化大的特点或将在2022年延续,集中配置某一风格的基金会面临较大的波动风险。因此,广发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经理杨喆对投资者的建议是通过均衡配置进行风险分散。
在主题选择中,机构投资者最看好的行业依次是5G芯片、云计算(20.2%)、新能源(17%)、医药医疗健康(14.3%)。“2021年A股行情‘含新能源量’极高,2022年同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申万宏源在2022年展望中表示,“成”在新能源投资快马加鞭,新能源仍是稀缺的高景气方向。“败”在板块性价比偏低,进一步上涨有待基本面趋势的持续验证。
资管新规叠加低利率 银行理财受青睐
在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投资经理认为公募基金是2022年实现规模扩张的机构,而在他们看来,基金开门红仍然可期,但也需要保持谨慎。
公募基金受关注背后,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理财“保本”已成为历史;与此同时,信托收益也在2018年开始出现下降,“刚兑”不再,投资者趋于谨慎。
相比较其他理财带来的收益率,信托产品高收益率且刚兑成为其吸引高净值客户的原因之一。资管新规出台后,在过渡期内,这一切发生了改变。2018年开始,信托违约频次开始增加。同时,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信托等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时不得向客户承诺保本保收益,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要求打破刚性兑付。2020年以来,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再次降低至7%左右,如今部分投资类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已经跌破6%以下。
同样随着资管新规发生明显变化的还有银行理财。进入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基本结束,银行理财产品正式宣告进入“净值化元年”。2021年资管新规过渡期内,银行理财产品仍在转为净值型过程中,且不同投资类型产品收益差别较大,净值更新频率也有所偏差。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预期收益型产品退出,2022年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可能会继续增长,但增幅会放缓。“2021年银行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1万亿元,这与2020年银行理财为投资者创造的收益相当,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路宜桥表示,从收益率来看,2021年银行理财产品呈下行趋势,其中大行、股份行、中小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差距有所缩小。
尽管如此,在经济观察报采访中,受到去年股市和基金大跌波动洗礼的部分年轻投资者,降低了风险偏好,选择2022年试试银行理财产品。
在经济观察报的调查中,仍有部分投资者认为银行理财是2022年会考虑的可投资资产,而这,也是大部分投资者在投资公募基金未达预期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