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欧洲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持续暴涨,能源短缺和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持续发酵,严重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欧洲能源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对我国能源转型具有警示意义。
此次欧洲能源危机的发生,依笔者之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能源转型过快过猛。2020年,欧盟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首次超过化石能源,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净发电量已超50%。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但相应的储能技术并没有实现突破,未能解决好清洁能源发电的“季节性”“波动性”等问题,导致能源供应青黄不接。
其二,能源对外依存性偏高。最近20年,欧盟的天然气依赖进口指数一路攀升,约九成天然气依赖进口。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欧洲天然气供应雪上加霜。
其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2020年经济低迷导致欧洲的能源需求骤减,不少化石燃料生产商停止钻探石油,甚至关闭煤矿;2021年,随着疫情形势好转,能源市场又经历了“过山车”式的需求反弹,供需缺口拉大。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此番欧洲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持续暴涨的现实和原因,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能源转型目标上要坚定不移,在能源转型策略上应稳中求进。
坚持强化能源安全底线意识。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欧洲天然气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导致其能源安全度较低。“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终保持在80%以上,这是我们稳稳端住能源饭碗的底气。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国内勘探力度,以科技创新加快推进资源规模化开发,高质量端好能源的饭碗。还应摸清重要能源国内生产自给的家底,建立和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有效管控战略能源开发。并且,应完善能源预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机制,增强能源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守住能源安全底线。
坚持先立后破。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当前,全球新能源并网的稳定性尚不能有效保障,储能技术尚未取得关键突破。而欧洲新能源占比过高,在遭遇特殊天气状况或者需求大幅飙升的时候,高比例间歇性能源往往束手无策。我国能源转型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短期内,作为“压舱石”的煤炭仍需保持一定比例,同时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多种清洁能源,突破储能技术和智能数字化技术难关,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更好完成保障能源安全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两大任务。
坚持两手发力。能源转型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欧洲能源危机旷日持久,“看得见的手”在一定程度上缺位是重要原因。我国的能源转型需要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统筹能源有序转型。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能源市场体系。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坚持国际合作。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地缘政治问题导致欧洲在此次能源危机上困难重重。我国要继续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格局,降低能源供应风险。要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秩序,提高我国在全球能源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要积极推动能源产能国际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实现开放格局下的能源安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韩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