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重点  阿里巴巴  上了  麻雀  支付宝H5  一个月  礼包  机构  条例  上限 

万亿级赛道?预制菜火了,已有公司连拉3个“20cm”涨停!“资本热”背后有何隐忧?陈翔李准基快乐大本营

   日期:2023-07-06     浏览:33    评论:0    
核心提示:“总是吃外卖也不健康,但现在有预制菜,多方便!”95后陈丹(化名)说,“这就是我认为的懒人经济。” 懒人经济、疫情宅家引导着消费习惯发生变化,兼具品质、营养和口感,迎合快节奏生活下年轻消费群体生活

“总是吃外卖也不健康,但现在有预制菜,多方便!”95后陈丹(化名)说,“这就是我认为的懒人经济。”

懒人经济、疫情宅家引导着消费习惯发生变化,兼具品质、营养和口感,迎合快节奏生活下年轻消费群体生活方式的预制菜,也迎来各路巨头纷纷布局。不仅如此,新年以来,“预制菜概念”更是在A股市场掀起一阵风潮。

“吃”出涨停板!

关于预制菜,目前业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划分。一般而言,所谓预制菜、半成品菜是指已经在工厂搭配好了的菜式,然后采取冷冻或真空包装保存,消费者购买回来后只需要加热,或通过预制菜包装里的料包组合进行简单的烹饪,短时间内就能做出的一道道菜。

随着懒人经济、疫情宅家等因素,近来预制菜逐渐火热起来。而这种热度更是在新年后直接投射到了A股市场,近期多只预制菜概念股连续大涨,部分股票涨势惊人。

这里面,国联水产的表现最为突出。新年以来,公司股票整体持续上涨,9个交易日股价接近翻倍,最近3个交易日更是连续收获3个“20厘米”涨停。

除了国联水产外,近期得利斯、金陵饭店、海欣食品等多只相关概念股亦表现突出。据记者统计,2022年元旦之后,多只A股预制菜概念股累计涨幅超过30%,表现远超同期大盘表现。

从A股上市公司层面来看,不少上市公司近年也在纷纷涉足这一赛道,但多数营收占比还不高。

比如,金陵饭店近日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金陵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金陵食品研发、经营与销售的企业。该公司以金陵餐饮特色面点和菜肴为基础进行研发转化,采用预制菜的生产模式,面向大众消费、商务节礼和酒店餐饮半成品需求,打造特色面点和预制菜产品。该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占本公司营业收入不足5%,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同庆楼近日也在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时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同庆楼食品有限公司涉及预制菜业务,该业务是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目前此项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21年9月30日,该业务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不足1%。

不过,也有一些A股公司预制菜体量已相对较大。比如得利斯近日就公告表示,2020年度及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预制菜相关产品营业收入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比例分别约为11.22%、9.79%。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预制菜相关产品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约为20%、2.78%。

实探:消费者接受程度大不相同

随着春节临近,预制菜也越来越受欢迎。记者在深圳罗湖区一家大型超商看到,冷柜处摆放了不少品牌的预制菜。销售人员表示,这些半成品的预制菜比较受年轻消费者的欢迎,中老年消费者还是喜欢买新鲜食材。价格方面,预制菜的价格相比同样食材贵约20%左右。“预制菜虽然降低了房租、人工成本,但是却增加了研发成本、运输成本、营销成本。”

深圳罗湖区一大型商超摆放了不少品牌的预制菜 吴家明 摄

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发现不同年龄层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很不一样。方便、快捷、品类多,预制菜的特点几乎都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特别是繁忙都市人的痛点。有年轻消费者表示,总吃外卖没有家的感觉,预制菜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有一种“烟火气”。不过,一些年纪稍长的消费者却“不怎么感冒”,认为预制菜的味道无法跟现做的菜相比,价格也偏高,且很难去鉴定菜品品质如何。

展开全文

深圳罗湖区一大型商超摆放了不少品牌的预制菜 吴家明 摄

随后,记者走访了几家饭店,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疫情关系,今年不少顾客留深过年,年夜饭预制菜套餐的订单逐渐增做,特别是盆菜。记者发现,一些8到10人食用的新春盆菜预制版价格多在1600至2000元之间。有受访消费者表示,如果与在饭店点菜相比,预制菜还是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

电商平台方面,预制菜就已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爆款”之一。记者向京东方面了解到,2022年年货节预制菜成了热销爆品,据京东生鲜数据统计,预制菜1月整体销售金额已破千万,同比增长94%左右,北上广销售占比近五成。

预制菜行业呈现“资本热” 但也有隐患

回溯到2020年以前,预制菜大多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从2020年开始,预制菜的“波及面”从后端生产商到前端餐企,再发展到创业型企业,各类预制菜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来到了C端消费者的面前。

企查查的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长。2011年的注册量为1796家,2015年首次突破4000家,2018年首次突破8000家,2020年注册量更是达到近十年之最,全年共新注册1.25万家,同比增长9%。在业内人士看来,疫情让预制菜风口提前到来。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诸多预制菜相关企业获得融资,投资方不乏诸多大牌,而且金额多在千万以上,上亿的也不在少数。近日,市场公开信息显示,由陆正耀创办的舌尖科技集团正在孵化一个名为“舌尖工坊”的预制菜新项目,称舌尖工坊是由打造过瑞幸咖啡的团队孵化出来的最新项目,迎合当下最热的预制菜风口,要让消费者“20分钟实现一桌满汉全席”。

实际上,预制菜早就成为一个风口赛道。一份《2021-2022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会突破8300亿元。甚至有机构预测,我国预制菜行业在未来6-7年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成为“下一个万亿级餐饮市场”。

都知道资本投的是未来,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未来”能否实现,或许更多的是在于当下都市人生活态度、习惯的改变。看上去,预制菜像是餐企、餐饮食品化的拓展,但背后牵涉的其实是整条生产产业链,甚至是整个餐饮生态。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预制菜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我们可以看到,在B端,随着‘宅家文化’、‘懒人效应’以及‘烹饪小白’和后疫情时代,预制菜的整体需求度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非常利好的背景。就口味标准化方面来说,预制菜相对来说标准化程度较高,比如像用在高铁、航空公司、公司的团餐等,预制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相对来说,一二线城市认可度相对高一些。总体来说,随着消费端的认知,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未来预制菜市场空间更加广阔。未来产业端如何匹配和满足消费端的核心需求和诉求将是整个预制菜行业亟需解决的课题以及难题。而当下预制菜行业市场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没有国标,会造成食品安全上的隐患;另一方面则是消费端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可能还不够高,一些消费者会认为预制菜食品的营养有所流失或食材不新鲜。”

国海证券近日的研究报告认为,预制菜行业在B端降本增效以及C端消费习惯变革的推动下,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目前行业仍处于渗透率初期,未来仍可加速成长。预计 2026 年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超 4000亿元,2021-2026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 15%左右,其中B端预制菜规模超3000亿元,C端预制菜规模超1000亿元。

你怎么看预制菜?欢迎参与下方投票或留言讨论。

编辑:万健祎

直播预告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原文链接:http://www.jingke.org/news/show-112621.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万亿级赛道?预制菜火了,已有公司连拉3个“20cm”涨停!“资本热”背后有何隐忧?陈翔李准基快乐大本营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