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重点  阿里巴巴  上了  麻雀  支付宝H5  一个月  礼包  机构  条例  上限 

解读丨推进制造业有序转移将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李奥林小音是什么电视剧

   日期:2023-07-06     浏览:48    评论:0    
核心提示: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子勋 赵姗 作为中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推动制造业转移迈出实质性步伐。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

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子勋 赵姗

作为中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推动制造业转移迈出实质性步伐。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高载能行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分别向满足其发展条件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

重塑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室副主任徐建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地区发展条件和水平差异大,推进制造业转移既有条件和可能,也有需求和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许召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有三处亮点。一是高度重视分类推进和促进区域合理分工,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载能产业分别进行了安排,而不是笼统的鼓励。二是注重转移产业的特色化。特别支持鼓励特殊类型地区承接发展特色产业,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城市的重点发展和承接转移的类型都进行了明确指导。三是强调了因地制宜的转移模式创新。强调创新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的模式,引导加快探索创新方式方法。

“当前,全球经济正遭遇周期低谷、科技减速、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三重影响而低迷乏力。全球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我国产业链也暴露出一些薄弱之处,安全形势面临考验,需要进一步优化国内资源配置,立足国内大循环,大力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加快补链强链。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统筹全国资源环境和要素禀赋,充分利用中西部、东北地区的潜能,促进我国制造业有序转移、合理布局。”莫干山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纪飞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本报记者表示,应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我国培育强大国内市场的机遇,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有序引导制造业向满足发展条件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从而重塑我国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在形成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上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

展开全文

制造业转移需差异化推进

“制造业转移既是一项总体部署,也需要差异化推进。”徐建伟指出,由于各个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不同,各类产业的要素密集度也有差别,需要因地因业制宜,分类有序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高载能行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对于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提高承接地的劳动者素质,加快由数量成本优势向专业技能优势转变,积极推广应用制造新技术新工艺,重塑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新优势。对于有色、化工、材料等高载能产业,要统筹推进能源产业布局和高载能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和能源开发模式,推进资源开发、能源保障、下游加工、绿色环保等领域一体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在转移中拓链增值和绿色转型。对于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积极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生态,加快引进东部创新资源、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和切入点,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在有条件的地区转移转化。

徐建伟指出,有序推进国内制造业转移,有助于挖潜制造业增长空间,通过发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能源资源、市场需求等优势,拉长劳动密集型产业生命周期,拓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空间,优化高载能行业布局,更好地稳定制造业基本盘;有助于促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通过引入东部的技术、资本、金融、信息、管理等先进要素,在做大承接地经济总量的同时,提高其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级,更好地推动承接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优化国内产业协作关系,通过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培育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增长极,与东部地区协同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国内产业体系的协调性、坚韧性和回旋空间。

刘向东说,制造业转移的基本路径是遵循梯度转移的雁型模式。随着东部沿海要素成本的增加,部分依靠低成本优势的制造业不得不外迁至要素成本更低的地区,同时自身必须完成腾笼换鸟,即实现产业的不断升级,否则就会造成低成本产业转移后不能有效掌控产业链供应链,缺乏增长的后劲。对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转移的内在逻辑是必须推动向制造业中高端迈进,提升以工业“四基”为代表的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关键要素是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研发投入,依靠加大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刘向东表示,在制造业发展中不仅要深入推进锻长板、补短板,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着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着重培育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的局部优势,在加大终端产品创新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产业链中上游延伸,积极开展中间品创新,在强化技术追赶条件下的集成创新的同时,更加强调具有颠覆性影响的原始创新,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尽早在局部领域形成“杀手锏”和非对称反制能力。为此,需要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支撑与金融服务的良性循环。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将扮演更大角色

●时报时评丨继续增强外资拥抱中国资产的信心

●2022产业动向③丨规范大宗商品市场 尽快建立海外资源战略保障体系

●智观天下丨2022,这个世界会怎样

●专访丨魏际刚:加强国家供应链战略的顶层设计

监 制 丨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原文链接:http://www.jingke.org/news/show-112567.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解读丨推进制造业有序转移将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李奥林小音是什么电视剧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