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明显信号——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防止资本野蛮生长,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互联网巨头的投资生态会发生哪些变化?看上去低调的互联网巨头们在2021年出手频率如何?剥离非核心资产会否成为趋势……
“新的一年,BAT们在我们这的投放几乎为0,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一头部创投媒体平台负责人透露,低调内敛已成为当前互联网巨头的共同选择。不过,就刚刚过去的2021年来说,记者梳理发现,巨联网巨头们在投资方面有增无减,腾讯、小米、阿里、字节跳动、B站、百度、美团、京东8家CVC(企业风险投资)合共参与投资超过600起,总投资金额超过3500亿元。
腾讯依旧是中国创投市场最活跃的投资者。据IT桔子统计,截至2021 年 12 月 24 日,腾讯在 2021 年的投资事件共有 268 起,无论是出手次数还是投资金融,均创下历史新高。小米超过阿里排名第二,2021年出手184次;阿里出手次数仅有78起,但已披露总投资金额比小米高;紧随其后的是字节跳动、B站、百度、美团和京东等。
区别于传统VC,互联网巨头在投资时通常会将战略协同作为第一优先级,财务回报并非决定性诉求。这一点从各互联网大厂的投资关联度也可看出,投资企业服务公司是各CVC的共通点,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腾讯主要围绕游戏和企业服务领域,小米则偏重先进制造和智能硬件,而阿里更关注医疗健康和汽车交通领域。
脚步未停 巨头们2021年继续“买买买”
腾讯在过去一年仍然是“超级买手”。据IT桔子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1 年 12 月 24 日,腾讯系在 2021 年的投资事件共有 268 起,比 2020 年的 175 起多了近一百起,增长率达到53%。
这其中,腾讯投资最多的行业是游戏,总共投资了超60家游戏公司,几乎“六天投一家”的节奏;投资了54家企业服务公司,这也是腾讯当前发展的主要领域之一;此外,腾讯在文娱传媒、金融、医疗健康等领域也都有大量投资。
2008年作为腾讯核心战略部门设立的腾讯投资,在过去十多年间,总计投资1000多家公司,成长为全国最大的VC机构之一, 无论是投资家数,还是每年的投资金额,均名列前茅。虽然成绩耀眼,但异常低调,腾讯投资至今没有官网(2020年4月曾短暂开放官网,但很快关闭),在腾讯官网业务框架中,也没有明确的有关投资的部分。
不过,即使极力低调,但腾讯投资巨大的体量仍然是无法完全隐藏的。从近期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今年第三季度,腾讯来自投资公司的收益净额达265亿元,占同期腾讯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的比例高达67%。截止2021年9月30日,腾讯对联营公司的投资(直接及间接持有上市股权)的公允价值高达9474亿。2020年底时这一数目为9819亿元,2019年为3346.88亿元。
作为投资界的后起之秀,近几年小米生态的“团队作战”效果已经显现,出现了大量围绕小米核心业务、重点业务相关的软硬件投资。以2021年为例,IT桔子数据显示,小米投资次数达184次,在科技巨头中超过阿里,仅次于腾讯,排在第二次。综观小米的投资,有51家为先进制造企业,22家为智能硬件。此外,小米2021年还投资了29家企业服务企业。
小米曾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提到:我们的投资战略是进一步增加与核心业务有关的更广泛“生态链”之成员公司,令我们实现战略协同,供应予该等公司的产品、服务或资源亦有助其有效丰富提供予用户的产品及服务组合,研发与我们互补之专利技术,或助力我们进入新市场以拓展国际业务。
展开全文从这也可以看出,小米将生态链成员企业放在了极高的战略地位。
相比前述两家之下,阿里巴巴2021年投资频率有变慢趋势,主要体现在出手次数少,仅有78起,主要集中在企业服务、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不过阿里虽然出手次数少,但出手却比较“大方”,在已公布的总投资额方面高于小米。
此外,字节跳动快速崛起,成为近年来国内CVC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数据显示,字节跳动2021年出手62次,其中企业服务领域出手次数最多,达到16次。字节跳动还加大了对于游戏领域的投资,在该领域投资了7笔,2021年最大的一笔投资是以40亿美元收购游戏公司沐瞳科技。
B站近年来的投资亦有加速趋势,2021年就有40多起,涉及游戏、动漫、服装、汽车、消费等多个行业。但对于大部分被投公司,B站给出的金额并不算高,也不追求控股。
百度2021年有43笔投资,其中14笔投向医疗健康,占比超过3成。此外,汽车交通、企业服务、先进制造等也成为百度重点投资的领域。
科技向“实” 硬科技成主要投资方向
岁末年初,互联网巨头在芯片领域的投资,动作频频。
2021年12月31日,腾讯投资新增对外投资信息,投资企业为智砹芯半导体,投资比例约5.24%。腾讯此前连续参与了芯片制造企业燧原科技的多轮早期融资,不久前参与了GPU芯片研发公司摩尔线程20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2021年11月,腾讯还首次公布了三款自研芯片的实质性进展。据接近腾讯的人士透露,现阶段腾讯加大了对前沿科技和实体经济数字化的投资,在芯片研发和生物科技等领域频频加码。
2021年12月29日,小米入股嘉晨电子,后者经营范围含集成电路与传感器件的设计等。此前的12月7日,小米投入15亿元人民币,还押注了一家芯片公司——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小米通过长江产业基金,以投资形式加码了多家半导体企业,在芯片领域的投资版图超过了50家,目前小米关于“芯片”的专利申请超730件。
2021年12月20日,高端芯片设计独角兽企业瀚博半导体,完成16亿人民币的B-1和B-2轮融资,这两轮融资阿里巴巴集团均参与了联合领投。12月14日,阿里巴巴新投资成立四川省观测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含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等。此前10月份,阿里巴巴与百度正式战略入股自主芯片设计公司飞腾信息。
内部下场自研,对外投资收购,双管齐下,互联网巨头们都将硬科技布局置于重要地位。
开疆拓土 出海成为重要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市场大局已定,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们把视角延伸至海外,寻找新的机遇。
在刚过去不久的阿里2021投资者日中,阿里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明确提到:“如今海外市场潜力巨大,海外业务增长迅速,或将成为阿里未来几年的主要增长动力之一。”
2021年12月,阿里宣布,沿用多年的To C(面向消费者)业务和To B(面向企业)业务架构被拆分,重组为国内业务和全球化业务两大板块。这是继2015年的“大中台”以来,阿里巴巴组织架构的又一次重要调整。其中,蒋凡作为集团总裁,将代表阿里巴巴集团分管全球速卖通和国际贸易(ICBU) 两个海外业务,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场的多家子公司,共同形成“海外数字商业板块”。
蒋凡作为淘宝无线化升级过程中的核心人物,一度被封为“阿里流量王”,可见阿里将海外业务在集团内提高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IT桔子数据显示,阿里去年有13笔海外投资,主要以本地生活、物流和电子商务为主,整体还是围绕电商出海的策略。其中,不乏高达数亿美元的多笔投资。
除了阿里,腾讯2021年也在海外市场继续高歌猛进,共有45笔投向了海外市场,腾讯的海外投资中,金融和游戏行业占据了近一半,此外还有电子商务、医疗健康等,在印度、印尼、新加坡、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或地区均有投资。
在海外,腾讯虽然没有“动作频频”,但不乏金额颇大的大动作。其中,Sumo Group的收购价格达到9.19亿英镑,这也是迄今为止腾讯在英国的最大一笔投资。由于牵扯巨大,腾讯对Sumo Group的收购还引来了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CFIUS)的审查。不过在美国和其他四个国家设有工作室Sumo Group表示,收购案已经通过调查,预计将在今年一月前完成收购。
2021年12月17日,腾讯宣布又收购了曾开发《喋血复仇》、《求生之路》等知名游戏的工作室Turtle Rock Studios的母公司Slamfire。此外,近期外媒爆料,腾讯方面正在商讨一笔交易,预计以约110亿美元的估值,增持其所持芬兰手机游戏开发商Supercell的股份。
此外,其他互联网巨头2021年也均有海外投资。
巨头转向 拥抱产业互联网
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才能赢得下一场战争。对于互联网巨头们来说,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进行融合,加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政策支持的方向,也是他们正在走的路。腾讯自2018年“930”变革起,就全面发力产业互联网,在智慧零售、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垂直布局;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提及,希望能成为一家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结合得更好的公司,协助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阿里云,2020财年营收已经超过了200亿元。此外,百度、京东、字节、美团都在布局产业互联网。
在此背景下,已经很少有消费互联网的国内企业能再获得巨头们的青睐,甚至已有的投资都被减持。这其中,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腾讯“送出”京东股份。
2021年12月23日,腾讯宣布以中期派息方式,将所持有约4.6亿股京东股权发放给股东。派息后,腾讯对京东持股比例将由17%降至2.3%,不再为第一大股东,同时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将卸任京东董事。
几乎同一时间,知乎一关联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腾讯以及腾讯收购的搜狗退出该公司股东行列。
1月4日晚间,腾讯在其官网公布一项正进行的交易,腾讯正寻求出售新加坡网络游戏和电子商务公司Sea的股份,使腾讯于Sea的股权从21.3%减少至18.7%,最多筹集31亿美元。这笔资金将用于公司的一些新举措和慈善事业。
腾讯表态称,会持续发掘新赛道、新机会,特别是前沿科技和实体经济数字化,将继续支持投资公司的独立发展和创新,并寻求对社会有长期价值的战略协同。
可以看到的是,巨联网巨头的投资已经发生转向,顺应监管趋势,他们一边择机卖出大型成熟平台的股份,一边在其他行业积极布局投资,拥抱实体经济,拥抱产业互联网。
来源:证券时报,wwwstcncom
编辑:岳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