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月7日电 7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全国公募基金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2020年度)》(下称《报告》)。《报告》显示,超九成个人税后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下,北上广聚集全国约三分之一投资者;约九成投资者表示基本达到或超过盈利预期;超两成个人投资者表示“基本不看”招募说明书和基金合同等相关资料文件。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公募基金场外和场内投资者保持整体上涨趋势:场外投资者总量67102.9万,其中自然人投资者数量66971.0万;场内投资者总量2524.2万,其中自然人投资者2515.7万。
接受调查的个人投资者画像
从性别比例来看,个人投资者中男性占54.1%,女性占45.9%,男女保持平衡,且历年来相对稳定。
从年龄结构来看,30-45岁的个人投资者占比将近四成,达到38.8%;30岁以下和45-60岁的人群占比均在四分之一以上,比例分别为27.7%和25.8%:60岁以下各年龄段之间的投资者分布基本均匀。60岁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为7.7%。
从收入来看,超九成个人税后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下。接受调查的自然人投资者2020年度个人税后收入多集中在50万元以下,占比为91.6%,与2019年调查数据(91.4%)相比基本保持一致。50万元成为明显的分水岭,收入50万元以上收入者仅占8.4%。收入在10-50万元之间的投资者最多,占比为45.3%;其次是5-10万元之间,占比约有三成(31.8%);5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比为14.5%;50-300万元占比为7.2%;300万元以上占比约1.2%。
从地域来看,广东、北京、上海聚集全国投资者约三分之一。本次调查中自然人投资者的地域覆盖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有常住地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境外的自然人,整体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占比超过9%):广东、北京、上海领先优势明显,占比均在9%以上。第二层(占比3%-9%):南北分布均匀,占比均在3%-7%之间,分别是江苏(6.4%)、浙江(5.5%)、河北(5.0%)、山东(4.7%)、河南(4.3%)、湖北(3.5%)、山西(3.2%)、四川(3.0%)。上述8个省份合计占比35.6%。第三层(占比不足3%):剩余20个省/自治区,占比均在3%以下。
金融投资与配置
从金融资产总规模来看,近七成投资者低于50万元。数据显示,金融资产总规模超过300万的个人投资者占5.0%;金融资产规模在100万到300万之间的占9.3%,金融资产规模在50到100万之间的占17.4%,以上金融资产超过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总计占比31.7%。金融资产规模低于50万元的个人投资者比例为68.3%,其中金融资产规模在10到50万之间的占34.2%;在5万到10万的占18.2%,小于5万元的占15.8%,金融资产小于10万的个人投资者合计占比为34.0%。
从投资金额占家庭年收入比重来看,超八成投资者在50%以下。数据显示,81.3%的投资者金融投资金额占家庭年收入比重不超过一半。其中,投资金额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10%以下的投资者占比18.0%,比重介于10-30%的投资者占35.6%,比重介于30-50%的投资者占27.7%。与2019年相比,投资金额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在50%以下的投资者占比由75.4%上升至81.3%,上升了5.9个百分点。
从投资金融品种看,超半数投资者首选现金管理类产品。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投资的金融品种表现出以现金管理类为主、多样化配置的特征,其中“银行理财产品”和“存款”占比均超过50%,分别为53.2%、53.0%;“股票”“非货币公募基金”以及“货币基金”占比分别为45.3%、41.8%、38.2%;“债券”“保险产品”占比在10%-20%之间;“私募证券基金”“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私募股权基金”以及“信托产品”等其他,占比均低于10%。
展开全文公募基金投资及配置
从公募基金资金来源来看,主要是新增收入和存款。调查数据显示,个人投资者投资公募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为“从存款转入”“新增收入”,分别有76.3%和74.5%的投资者符合此选项;“从银行理财产品转入”以及“从股票转入”为次选择,分别有37.6%、35.8%的投资者选择;另有15.7%和15.0%的投资者资金来源于“从债券转入”以及“其他”渠道;从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保险产品、信托产品、私募证券或私募股权基金等渠道转入的比例均不超过7%。
从公募基金投资品种看,更倾向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调查数据显示,股票型基金被超过七成接受调查的个人投资者(74.1%)选择为公募基金主要投资品种,54.8%选择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较为突出。其他债券型基金(不含指数基金)、指数基金(不含ETF)、货币市场基金的选择比例分别是43.9%、40.6、22.9%。
另有22.9%和22.6%的投资者选择货币市场基金和ETF;选择FOF基金、QDII基金、其他基金的比例均不足10%。根据选择顺序综合计算后得到,比起“其他基金”,更多投资者愿意投资FOF基金。
从持有公募基金只数看,超四成持有5只以下。调查数据显示,投资者持有公募基金的只数总体呈倒三角形,大部分人表示持有基金少于10只。持有“10只以下”的投资者占比超过七成,其中,持有“5只以下”占比42.3%,持有“5-10只”占比32.5%。另有14.4%、5.2%、5.6%的投资者选择持有“10-15只”、“15-20只”、“20只以上”。
从持有单只公募基金平均时间看,超半数选择1年以上。从总体来看,单只公募基金持有期为1到3年的个人投资者占比最大,为34.9%。平均持有时间为3年到5年和5年以上的个人投资者的比例分别为11.5%和9.6%。以上持有单只公募基金平均时间在一年以上的投资者总计占比56.0%。
从设定封闭期或最低持有期限看,近九成投资者持有或会考虑。在是否投资设定封闭期或最低持有期限的公募基金方面,53.8%的个人投资者表示有过投资,这一比例与去年调查数据(51.1%)相比有缓慢增长。36.3%的个人投资者虽未投资,但表示“将来会考虑”,这一比例与去年(40.1%)相比有所下降。以上两项即已经有投资或将来会考虑的投资者占比合计90.1%。另有9.9%的投资者则表示自己“将来也不会考虑”,与去年(8.8%)相比该数据有所上升。
对于基金定投,超七成投资者持肯定态度。总体来说,大部分自然人投资者对基金定投持肯定态度。认为基金定投“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是一种省心省力的投资方式”的被调查者占比为71.1%。15.4%的投资者持中立态度,认为基金定投“和一般的基金投资没有区别”。仅13.4%的投资者持负面态度,认为“基金定投不如一般的基金投资、不如自己选择”。
在对待基金定投的态度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模式,女性投资者比男性持更加肯定的态度,75.1%的女性肯定基金定投,而男性仅有67.7%;持负面态度者刚好相反,15.6%的男性认为基金定投不如自己选择,而女性仅有10.9%。
年龄对此也有一定影响,45岁以下的投资者更认可基金定投,45岁以上的投资者持负面态度者比例更高。学历层面,大致呈现出从初中到本科随着学历的升高,其对基金定投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但硕士和博士学历则呈现出稍偏负面的态度。
从盈利与预期看,约九成投资者表示基本达到或超过预期。在公募基金投资中,盈利与心理预期基本保持一致的个人投资者占比近七成:盈利达到预期的比例为40.2%,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相差不大的比例为33.2%。另外还有15.8%的投资者表示收获了超过预期收益的盈利,以上三者(超过预期、达到预期、未达到预期但与预期差距不大)合计为89.2%。仅有10.8%的投资者表示收益未达到预期且相差较大,在所有被调查的投资者中占比最少。
公募基金投资理念及投资目标
对于招募说明书和基金合同等文件,近八成投资者关注。被调查者中“每次都看”的投资者数量占比27.6%;超过半数以上的个人投资者表示“有时候看”,占比51.1%。以上两者会关注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合同等文件的个人投资者达到78.7%。但是,仍有21.3%的个人投资者表示“基本不看”相关资料文件,即便如此这一比例也比去年调查数据(26.2%)有明显下降。
关于教育储备和养老储备,超七成投资者有考虑。投资者进行公募基金投资时,较多地考虑教育储备和养老储备。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同时或单独考虑教育和养老储备两项的个人投资者占比合计高达74.2%,仅有25.8%的个人投资者表示没有考虑教育储备和养老储备。
在有考虑教育与养老储备的个人投资者中,同时考虑到教育和养老储备的个人投资者是大多数,占比60.3%,说明教育与养老已成为个人投资公募基金的重要考虑因素;其余只考虑一方面的投资者中,仅考虑养老储备的个人投资者相对较多,占比29.6%;仅考虑教育储备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仅为10.1%。从性别差异来看,男性考虑教育储备稍多,女性考虑养老储备稍多。年龄层面,随着年龄增加,考虑养老储备的比例快速升高,30岁以下的投资者中,仅有12.5%考虑养老储备,60岁以上的投资者中,这一比例升高至52.2%。同时,考虑教育储备的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比例不断降低。
此外,大部分个人投资者比较关注创新型基金如碳中和、公募REITs、养老目标基金、科创板主题基金等,被调查者中有近九成(89.4%)投资者表示对此关注,仅有10.6%的投资者表示目前不关注。
关于投资期望的收益,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公募基金时期望的收益整体比较理性,较少盲目乐观,能理解收益与风险并存。调查数据显示,约一成投资者(10.9%)比较保守,认为“尽可能保证本金安全,不在乎收益率比较低”,这部分投资者对收益的期待尽量求稳,与去年调查数据(9.0%)相比,这部分投资者稍有上升。五成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希望“产生一定的收益,可以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占比达55.4%,数量最多,这一数据与去年调查数据(56.0%)基本持平。27.5%的投资者表示希望“产生较多的收益,可以承担较大的风险”,这一数据与去年(29.4%)相比有所下降。仅有6.2%的个人投资者表示希望“实现资产大幅增长,愿意承担很大的投资风险”,去年的相应数字是5.7%。可见各种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占比在整体中大致稳定,并未随时间而变化。
公募基金投资行为与心理
从投资决策依据来看,超七成相信自己的判断。在进行基金投资决策时,大部分投资者都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自己分析决定”的比例为71.6%,去年的调查数据中,“自己分析决定”同样是个人投资者的首选。
对于外界信息的影响,投资者进行基金投资决策时,“根据网上和媒体的推介”的比例达47.3%;通过“朋友推介或跟着朋友投资”的比例达45.7%;“接受基金公司、银行等机构辅导”的比例为42.9%。
关于投资时机选择,在购买公募基金时,大部分投资者也都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当“自己发现某只基金表现非常好”时购买公募基金的比例高达66.7%,并且个人投资者认为自己购买公募基金受他人影响较小,其中,受“他人强力推荐”影响的比例为29.0%,不足三分之一;受“身边的人都在买基金”影响的比例仅有9.3%。
值得注意的是,购买公募基金时机最高比例(66.8%)的情形为“大盘正下跌,有抄底机会”,而“大盘正上涨,看好市场情形”的比例为44.5%。由此见得,个人投资者更多倾向于在具有一定风险的行情中冒险寻找投资机遇。但在去年调查数据中,“大盘下跌有抄底机会”是投资者的首选时机,且远高于其他各个选项,可见投资者对于“抄底”的期望有所降低。
从亏损焦虑看,近七成在亏损10%-50%时出现明显焦虑。调查数据显示,基金亏损在10%以下时,仅有7.9%的投资者出现明显焦虑,但亏损超过10%则焦虑者的比例迅速上升到34.1%,总体而言亏损在30%-50%时出现焦虑的投资者比例最多,为35.1%。亏损10%-50%时会出现明显焦虑的投资者比例为69.2%,这与去年的调查数据(67.2%)基本一致,可见由基金亏损所致的焦虑心理在投资者中间也有着相对稳定的模式。
总体而言,超过四成(42.0%)的投资者在亏损30%以内时则会出现明显焦虑,近八成(77.1%)投资者在亏损50%以内时会出现明显焦虑。除去8.8%的投资者表示在任何情况均不会出现焦虑外,仅有14.1%的投资者在基金亏损超过50%时才出现明显的焦虑。(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