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安
辜晓进是资深媒体人、新闻实务教学专家、中美报业转型的观察家,他的《走进美国大报》《重走美国大报》系列著作曾获中国新闻史学会“卓越学术奖”,体现他从资深媒体人向优秀学者的成功转型,也可见他对报业转型持续不断的观察。
最近,辜晓进又出版了新著《危机与变局:中美报业转型比较研究》。在这本书中,他带着鲜明的问题意识,运用案例分析、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结合大量一手调研资料,深度细致地剖析中美报业转型的异同。他对中美报业长期的贴近观察和深刻洞察,体现在一系列富有洞察性的观点中。
从融合转型过程看,中美报业经历的融合发展阶段有同有异。中国报业大致经历了报纸创办网站和电子版、报纸内容数字化与手机报、报纸与社交媒体及移动智能终端融合三个阶段,美国报业基本未经历手机报阶段。从起跑线的角度看,中美报业的数字化融合转型存在“时间差”。美国报业早在互联网诞生并商用化前,报业经济还处于强盛期和快速增长期时就开始进行多种尝试,而中国报业的“触电”则始于互联网商用化之后,而且初期主要是电子版等比较单一的形式,进入21世纪后两国报业的发展才逐渐趋同,他指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报业危机意识和融合意识的觉醒,比美国同行晚了约15年。”
辜晓进调研显示,尽管国内报业的主流基本认可“数字优先”这一战略,一批“中央厨房”的建立也表明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变,“但真正常态化践行这一理念者,仍是少数。大多数报纸仍未脱离以纸媒为中心的生产流程”。从客户端运行角度看,中美报业的应用场景和传播效果有所不同,中国报业客户端的内容强调集团内不同报刊内容的聚合,收入和盈利方式不像美国报业那么多样化。两国报业都强调扩大数字平台的受众规模、开发和拓展数字端广告、在发行和广告之外开辟第三种收入来源。但中美相比,“第一点在扩大受众规模上是完全一致的,但在内容收费方面中美差异巨大;第二点是美强中弱,第三点是各有千秋”。辜晓进还强调,探索建构新的商业模式是报业在数字时代自我拯救的关键要素。其中,付费墙在美国报业逐渐普及,在中国,则只有少数报纸真正在持续探索。
纵观全书,读者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全面细致地把握中美报业融合转型的轨迹、趋势和挑战,既可以获得结构性层面“望远镜”般的酣畅感,又可以感受到细节、案例和数据层面“显微镜”般的透视感。
作为中美报业比较研究的一部力作,本书从始至终贯穿着观察视野的跨文化思维、现象剖析的在地性立场。掩卷沉思,辜晓进针对中美报业的深入分析,给正在探路前行的从业者带来启示:保持危机意识,坚守专业使命,大胆实验探索,报业融合转型这份考卷没有标准答案。同样,这本书也给诸多数字新闻业的研究者带来启示:保持政治经济学的整体视野,立足国家和社会的具体语境,以在地经验的厚重描述为基础、去建立国际对话的理论阐述,应是共同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