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动态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动养老保险公司和养老金管理公司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更好服务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
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培育专业化的养老金融机构,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重要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之一。《通知》从发展定位、业务方向、风险隔离、正本清源、强化监管五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养老保险机构应定位为专业化养老金融机构,进一步突出养老特点,优化养老财务规划、资金管理和风险保障等服务,提升长期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与养老金融业务特点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二是明确主要业务方向,推动养老保险机构重点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养老保障管理和企业(职业)年金基金管理等体现养老属性的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保险公司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三是强化风险隔离,要求养老保险机构健全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在其所经营的不同类业务间建立有效的风险防火墙,防范各类风险交叉传递。四是清理压降养老特点不明显的业务,终止或剥离与养老无关的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压降清理现有短期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保险机构开展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转型与产品创新。五是强化机构监管,对于规范发展的养老保险机构,将对其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分支机构准入等给予政策支持;对于偏离养老主业、业务压降清理不到位、未能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制度的养老保险机构,将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 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的保险保障及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养老保险机构亟待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强化养老属性。《通知》的发布,有利于促进养老保险机构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深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成为推动养老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
12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以下简称“规则Ⅱ”),标志着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对偿二代监管规则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引导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专注主业方面。规则Ⅱ完善了利率风险的计量方法,优化了对冲利率风险的资产范围和评估曲线,引导保险公司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针对重疾风险显著上升的情况,增设了重疾恶化因子,引导保险公司科学发展重疾产品。针对专属养老保险产品的长期性特征和风险实际,对长寿风险最低资本给予10%的折扣,以体现监管支持导向。
二是促进保险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方面。规则Ⅱ完善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实际资本和最低资本计量标准,大幅提升了风险因子,对具有控制权的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实施资本100%全额扣除,促使保险公司专注主业,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野蛮生长。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对保险公司投资的绿色债券的信用风险最低资本给予10%的折扣;为贯彻科技自立自强的决策部署,对专业科技保险公司的保险风险最低资本给予10%的折扣。
展开全文四是落实扩大对外开放决策部署方面。规则Ⅱ完善了再保险交易对手违约风险的计量框架,降低了境外分保的交易对手违约风险因子,落实了扩大对外开放的决策部署。
五是强化保险公司风险管控能力方面。规则Ⅱ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标准。新增了资本规划监管规则,要求保险公司科学编制资本规划。
六是引导培育市场约束机制方面。规则Ⅱ进一步扩展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信息公开披露的内容,增加了对重大事项、管理层分析与讨论等披露要求,有助于提升信息透明度,发挥市场约束作用。
保险业自编报2022年第1季度偿付能力季度报告起全面实施规则Ⅱ。对于受规则Ⅱ影响较大的保险公司,银保监会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过渡期政策,允许在部分监管规则上分步到位,最晚于2025年起全面执行到位。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点 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以及保险经营环境、业务模式和风险特征的不断变化,偿二代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新情况,制度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优化。偿二代二期工程对于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维护保险市场安全稳定运行、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办法》
近日,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的相关要求,规范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2年2月1日正式施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9〕第4号)同时废止。
《办法》进一步明确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范围、登记机构及职责,细化登记内容,优化登记和查询操作流程,将更好地引导市场主体规范开展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与查询活动,进一步提高动产和权利担保融资效率,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点 评
观点聚焦
孙国峰:做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支持工具接续转换 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12月30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央行举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绿色金融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两项直达工具的接续转换有利于金融机构与客户市场化自主协商延续到期贷款,同时积极挖掘新的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增强持续服务能力,促进普惠小微贷款进一步增量、降价、扩面。
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于2020年6月初正式设立。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末,央行通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提供了189亿元激励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对2万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撬动全国银行业机构对15.1万亿元贷款延期;通过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3175亿元低成本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8794亿元,撬动全国银行业机构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9.6万亿元。
孙国峰表示,此前两项直达工具已延期实施两次,本次采取市场化方式对两项直达工具进行转换,有助于在保持和巩固对市场主体支持力度的同时,用更可持续的方式继续做好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工作。
对于明年的货币政策安排,孙国峰表示,2022年,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好三个“稳”,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是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二是金融结构稳步优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精准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证券时报)
易会满:稳字当头 改革攻坚
12月30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证监会工作将围绕“稳字当头”“改革攻坚”两个关键词开展。
易会满表示,证监会将把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找准定位,科学把握“稳”与“进”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实现“三稳三进”,为稳定宏观经济积极贡献力量。一方面,坚持“稳”字当头。一是突出市场“稳”,这是保持市场功能正常发挥、稳定市场信心的基础。证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综合施策,多措并举促进市场平稳运行,坚决防止大上大下、急上急下。二是突出政策“稳”,稳慎评估资本市场重大政策措施出台的条件和时机,主动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三是突出预期“稳”,积极强化与相关部门的政策协同和信息共享,多推出有利于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措施,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防止个体正确、合成谬误。
另一方面,坚持稳中求“进”。第一,在改革上体现“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优化市场生态,促进健全市场化资源配置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创新活力。第二,在开放上体现“进”,稳步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强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境外上市备案制度改革,加强国际证券监管合作,处理好开放与安全的关系,支持企业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第三,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体现“进”,继续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建设好创业板,扎实办好北京证券交易所,规范发展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引导资金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发挥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推动结构变革;发挥好商品期货市场功能,对冲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剧烈波动;抓实抓细资本市场支持振作工业经济18条举措,强化直达力和精准性。
(中国证监会官网)
每周监管咨讯
《每周监管资讯》栏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与《银行家》杂志社联合出品,主要梳理并点评本周最新的金融监管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