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金额  钱包  收acf  有谁  U型电缆槽模具,电  私人  bc支付接口  插件  连接器  app开发 

对话“姐夫李”|公关者力量之“能及”与“不能及”是谁的心啊 孤单的留下

   日期:2023-06-27     浏览:37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杨琳|北京报道 遇到危机后,企业要不要“道歉”?企业如何做既能得到外界的谅解,还能保留体面?面对负面新闻,“第一时间回应”是永恒的黄金法则吗?外界对公关的误解有哪些?为什么“公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杨琳|北京报道

遇到危机后,企业要不要“道歉”?企业如何做既能得到外界的谅解,还能保留体面?面对负面新闻,“第一时间回应”是永恒的黄金法则吗?外界对公关的误解有哪些?为什么“公关不只是公关部的事情”?

在人人都能发声的舆论场,现实中强势的企业成为了“弱势群体”。一场危机,一次不慎的言论就可以让多年的品牌形象瞬间“扑街”。面对突袭的危机、不可控的公众情绪,有人在危机面前蹭了一脸灰,有人把公关变成了“送命题”,也有人借“官司”圈了一波粉。

今年9月,《跑赢危机:全媒体时代的公关自救指南》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理事、闻远达诚管理咨询创始人李国威(网名“姐夫李”)在书中道出了他的“实战方法论”。

“在企业一线应对危机,做正确的事有时候很难。选择做什么很难,选择不做什么也很难。”李国威在书中写到,公关被不同事实、不同价值观和不同利益主导着,被强大的意识操纵着,但是公关有一种终极正义,它在道路的尽头,也许我们永远够不到它,但一直朝着那个方向往前走。

李国威已有近30年的公关从业经历,近日,他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分享了他对公关行业和典型事件的态度。

在他看来,公关在常态中应该是重要而不紧急。公关思维是“大处思考,间接诉求”,即跳出一件具体的事情本身,找到双方产品服务、目标的连接点,帮助企业解决商业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

Q:公关者的能力边界是什么,他的力量所及和不能及的界限在哪里?

A:要谈公关的能力边界,还是要先界定一下公关的定义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这也是在社会中被误解最多的概念之一。很多人觉得公关好像是通过拉关系或者某种手段来形成一种“说服”。但实际上公关是“对话”,用“对话”来建立组织、个人与公众之间的理解和信任,这是一个过程。

公关很重要,但又没有办法用具体的数字或者时间点来衡量它的具体结果,这导致人们的认知偏差,也让公关的边界既清晰又模糊。如果只放到危机公关来说,我觉得能做到的最好效果就是止损,尽量减少危机对企业声誉和业绩的影响,但也很难达到“翻转”的效果,即使翻转,这也是努力后的自然结果,它不是设计出来的。

展开全文

很多人讲“转危为机”,有的企业遇到事情后,比如产品质量问题,想把产品全都免费送给大家、搞一轮促销,这是很不现实的。

Q:企业遇到危机后,最常见的困惑是什么?

A:有一个问题是企业特别纠结的——如果出现负面消息,要不要出来道歉?有些企业觉得躲一躲、忍一忍就过去了,但后来老不踏实,因为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也有企业觉得,先发个声明,说明对这件事的态度,该纠正的问题就纠正。不过,发声明又上一次热搜、又被人攻击一轮。所以经常有企业问我: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如果一定要让我给建议,我觉得还是要坦诚,要道歉,哪怕当时被“揍一顿”。有研究统计,在互联网真正发声的人群只有约1%,大多人是不说话的。攻击企业的人,不一定是企业真正核心的利益相关者。

Q:关于“是否道歉”,特斯拉曾在过往车主维权事件中态度比较强硬,也遭到了批评。对于特斯拉中国公关团队的表现,您怎么看?

A:这在一方面反映了特斯拉创始人的想法,因为马斯克认为“公共关系不重要”。我觉得中国团队有可能曲解了他的意思,或者说出于某种原因作出这样的选择,也可能是真的不懂公共关系。在法庭上,你可以跟一个人“刚”。,但面对媒体,要知道媒体后面是公众。

设想一下,如果特斯拉表达的态度是“我们希望能让所有的消费者满意我们的服务,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认可这些见解,但我们不赞成这位车主的表达方式,公司会持续跟他沟通,解决问题”。这样是不是能让更多公众容易接受并信任这家公司?

Q:现在企业公关非常喜欢的一个方式就是“卖萌式自黑”,比较典型的就是腾讯在和老干妈的事件中的表现。为什么有的企业公关这么做就成功了,有的就“翻车”了?

A:这种方式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这个事情不涉及公众的核心利益,比如产品质量、刹车失灵、食品安全等。腾讯和老干妈完全是两个公司在打官司。

其实越大的企业、越成功的企业在舆论场就越弱势。大企业在舆论场应对危机的最好方式之一,是示弱,有尊严的示弱。其实这也符合公关的一个基本原则——对话,卖萌也是摆出一种姿态来和公众对话,放下大企业、大厂的“架子”。尤其是腾讯觉得自己非常冤枉,这种冤枉与人们对腾讯法务、“南山必胜客”一贯的“强势”形成反差。

可以看出,企业不同的业务在不同的场合表现的差异。法务部就一直要强,打官司一是一,二是二。公关是跟公众对话,所以要摆出跟法务不同的态度。

现实世界的强势群体是舆论世界的弱势群体。企业要学会示弱、坚持示弱,在示弱中保持专业,寻求支持。比如,示弱要保持专业,企业示弱可以疏导公众情绪,而疏导情绪不是卖惨,强者卖惨不会得到同情。

Q:公关阵地和议题不断被拓宽,您认为什么内容是好的公关议题?

A:公关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激发讨论,形成免费的传播。很多搞笑、八卦的东西大家都愿意传播,但这不太涉及公关的实质。以教培机构为例,类似于“俞敏洪到底值不值得被同情?”“受到冲击的教培企业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型?”这样的话题,才是公关议题。再比如电商购物节,公关角度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关于“双11”未来的走向,“我们新的商业观是什么?新的消费观是什么?”“大家‘双11’买了这么多东西,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包装箱给环境造成了多少的浪费?”这些“双11”给我们带来的思考,都是公关可以去做的。

Q:现在很多公关用与公司业务无关的内容生产来吸粉,比如一些传统意义上“严肃”的企业发布的视频多数是年轻小姐姐跳舞,而公司的业务与此完全无关。您怎么看待这种方式?

A:公关、创意的程度、公关的影响力,跟人的成长阶段是一样的,就是从简单到深刻,从简单的获取关注到真正得到美誉,最终建立“价值共同体”——大家认同同一种价值观。找小姐姐跳舞没有什么,传递一种关于美的价值观没什么不好。

我参加一些营销奖的评选活动时经常说,做事的程度用英文的三个词语来形容;第一个层次是clever,小聪明,上述这种做法其实就是第一个层次;再高一层是smart,能给人惊喜,带来讨论,让人不禁好奇“诶?他怎么会这样?这是什么新的潮流?”;最高一级是intelligent,智慧,能引发深度的讨论,这就是公关真正的影响力开始建立。

我是比较主张或者呼吁有更多有深度的东西,并不是说浅的就不需要。这代表了企业在变化迅速的市场和平台传播方式当中的一种尝试,或者说是一种困惑。有的人说是“试错”,没准企业认为是“试对”。但我觉得最后他必须要引申到企业的核心价值主张才可以,获取流量只是非常浅层、第一步的事情。

Q:像华为这样国民美誉度极高的企业,在市场中很少出现负面。您觉得在这样的企业做公关是更简单还是更难?

A:华为也许并不是那么在意负面。任正非说过,允许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同时存在,负面评价可以在30-40%。这个心态非常好。有很多不成熟的企业认为,没有负面就是最好的。但其实到了华为这种量级的企业,如果不被人议论,才是值得担忧的事情。

至于“简单还是难”,有容易的地方,华为做什么事情大家都会关注;有不容易的地方,比如作为一个全球企业,和海外的沟通是很难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很难改变,人们的心智非常顽固。其实这也是很多大企业、跨国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Q:一些企业程序的繁复,与公关、尤其是危机公关的要求——快速反应,是怎么发生冲突?“速度第一”原则永远适用吗?

A:这涉及企业对快的理解。美国公司特别重视法律,法律部特别不愿意让公关道歉,日本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鞠躬,他不是道歉“我做错了”,而是“给大家添麻烦了”,先安抚情绪再说。其实大家需要的“快”是企业态度的快,在这个基础上需要解决方案的“快”。

不同企业,发生事故的类型也不同,很多技术型企业出现事故时,很难迅速说清楚。我在GE(通用电气)的时候,如果有航空事故,有时好几年都调查不清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技术型企业没有办法迅速告诉你明确的结果。

也有反应快却效果不好的例子。比如“外卖骑手困在系统”事件,媒体报道外卖骑手被系统算法“压榨”,媒体报道里没有特指某一个公司,是指整个行业。饿了么最快发表声明,呼吁大家多理解骑手。回复虽然快,但在态度、高度上有欠缺。网友认为,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甩锅”用户,对这种做法不满。美团在第二天才回应,但回应里有多项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在态度、高度、气度、尺度和温度上都更胜一筹。

尤其是尺度,这是危机回应中最难把握的一个度。尺度就是你把话说到什么份儿上,承诺到什么地步。有时候尺度过窄,就显得态度不诚恳;而尺度过宽、承诺过多,如果不能充分兑现,会给企业带来无限负担,其他的“度”也会苍白无力。

Q:外界常将危机公关误解为事后解决问题,其实事前的风险干预同样重要。前段时间“爱奇艺倒奶事件”,如果公关能提前做足风险评测,可能会避免这一事件发生。国内公司在这个方面是不是普遍意识不足?

A:危机评测需要企业有很强的风险意识。这种风险分成很多种,“倒奶事件”明显是传播和公众行为方面的风险。在企业需要快速发展时,这种声音在企业很可能会被忽视。在这时,我觉得需要专业公关人员做一些取舍。

而这也需要公关人员对社会、对行业有很强的判断,这个事值不值得做?以后会有什么样的风险?他们还要有说服力,因为可能会涉及商业取舍。

前几年P2P最火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公关公司的一位老总聊天,有P2P公司要跟他们签单,金额很大,几千万,合同马上就要签了,他作为资深副总裁,说“这个不能干,这不是我们应该涉入的行业”。

总的来说,国内公司关于事前的风险预判做得不好。这些年商业环境比较浮躁,商业被互联网、资本影响,大家都想迅速占领市场,别的事情先放到后边,很多是“我先增长再说”的心态。这造成了很多潜在风险。不是说大家遇到点风险就不干了,而是一些基本的、明确可以感知的风险,应该有所管理。

Q:为什么说“公关不只是公关部的事情”?

A:一个企业的公关有几个层面,一个是最高领导、创始人,能把“好企业要跟公众对话,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的意识深深植入在头脑中,并且把这种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第二个层次就是把公关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建立起来。第三个层次是企业全员都建立公关的意识,知道怎么与公众对话,在公众面前建立声誉。这是全员公关意识。

比如阿里女员工事件中,HR对风险的认识很不足。警方介入,又涉及男女关系、弱势群体,都是容易在网上引起大规模议论的因素。这种风险意识的不足,我觉得会让阿里公关团队也很恼火。连阿里如此成熟的公关体系都会失误,一般的企业哪有这么多的风险意识?

责编:郭霁瑶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原文链接:http://www.jingke.org/news/show-107796.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对话“姐夫李”|公关者力量之“能及”与“不能及”是谁的心啊 孤单的留下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