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离现金管理新规过渡期结束还有一年,也虽然监管规定的一些特殊时点(比如2021年末)的压降任务不是那么硬性,但是,7.78万亿现金管理类产品在整个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的占比(截至2021年6月末达30.16%),总是不能继续上升的。尤其是几家大行理财公司,现金管理类占比一度高达超四成。
如何控制占比?其实你可以想得到,首先是以不再新发产品或者限制存量净申购的方式控制分子(即现金管理类产品余额),同时努力发行其他新品来扩大分母——那么现金理财的占比自然就下来了。
记者独家了解到:现在已经有理财公司对分子动手,不再接受个别现金理财产品的净申购。即总量控制,有人赎回才可以申购。这就又引出一个问题:本来现金管理产品就是理财公司扩充的利器,在控制其余额增长的前提下,怎么做大分母呢?有什么好产品可以像它一样兼顾流动性和性价比吗?
记者跟踪观察许久,找着了常规组合拳和升级玩法两种方式。
(一)常规组合拳:资产整改+最短持有期产品密集发行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年底多款最短持有期产品密集发行,两个月以内的尤为抓眼。
其实一个问题早在现金管理新规出台时就已经被提上统筹日程:谁来填补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被有意识的控制后,让出的低风险、高流动性产品需求空间?
当时记者咨询理财公司,内部人士的初步思考是,把客户往短期封闭、定开、最低持有期产品引导。而且当时受访人士反复强调“规模”的重要性,在年中根本就不可能以停止申购的方式压降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
到了四季度,我们能观察到的是:已经有少数大行理财公司的个别现金理财产品已经不接受净申购了。同时,上述专业人士的思考落地,最低持有期一周、双周、一月、两个月、三个月的开放式产品频出,于是也就有了图片所呈产品的募集。
“据我所知这些产品很多是通过估值切换,原地改造成市价法的产品。改不难,无非就是变更合同,更改资产估值。但关键是收益波动加剧,客户接受度的问题”,一名理财公司投资经理告诉记者。
与转化市价法产品同步进行的,是存量现金管理产品底层资产的整改。参照新规,理财公司对现金类产品底层资产的投资范围、杠杆水平、组合久期、集中度都进行了整改,信用下沉情况减少、资产久期缩短。所以现在如果查看一些头部理财公司现金理财产品最新的季度运作报告,会发现它们的持仓有个共性——新配的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占比都下降了,加权平均剩余期限缩短了。
当然,过渡期设置到2022年末这个事情,本身就说明了现金管理产品底层资产得整改任务可能是艰巨的。在卖方出具的众多有关现金管理产品整改的研报中,中信证券债券研究团队的研报尤为突出,因为它直接给出了明确的数据预测:以2021年6月末时点看,有3.77万亿资产待达标;假设资产不变,随着部分资产自然到期,在2022年年末,仍有3.64万亿资产需要调整。
中信证券债券研究团队还分主体指出了问题:理财子现金理财整改问题集中于评级(记者注:即信用下沉),全国性银行主要是期限(即组合久期过长),而城农商行期限和评级待整改的产品占比都较高。
展开全文(二)升级版玩法:市值法计价的替代品出现了
最短持有期产品、短期定开产品虽然可以很大程度上留存客户,但是并不能完全承接客户对对流动性极高的需求。这个时候,一类既兼顾了现金管理产品流动性和安全性,又完全符合新规要求使用市价法计价的固收类日开产品出现了。
记者查阅多家银行网站,发现了四季度几家理财公司发行了几款低调又有意思的新品:农银理财的农银安心天天利、农银匠心天天利、农银匠心天天利固收增强、农银进取天天利固收增强;中邮理财的邮银财富·鸿运灵活1号;招银理财的招睿泓瑞活钱管家日开一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等。
当然,同类的产品可能还有,但记者可能跟这几款比较有缘份,从众多理财中挑出了这几款。之所以说它们“有意思”,是因为它们的性质已经完全符合“类货基”状态:虽为固收类按日开放产品,但已经可以理解为使用市值法计价的现金理财产品了。
它跟现金理财产品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估值方式。现金理财产品投资的固定收益类资产(比如交易所或银行间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固定收益品种),均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即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其剩余期限内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当然,为了避免摊余成本法计价下,产品资产净值与按市场利率和交易市价计算的产品资产净值发生重大偏离,在实际操作中,管理人会定期对产品持有的估值对象进行重新评估,即“影子定价”。当影子定价确定的产品资产净值与摊余成本法计算的产品资产净值的偏离度绝对值达到一定程度时(比如0.5),管理人会在几个交易日内将偏离度绝对值调整到安全区间以内。
而上述“类货基”的固收按日开放产品,其所投债券均按第三方估值机构提供的数据进行估值;交易所上市未实行净价交易的债券按估值日收盘全价或第三方估值机构提供的相应品种当日的估值全价减去收盘价或估值全价中所含的债券应收利息得到的净价进行估值。
总之,这一长串表述说的是:“类货基”完全使用的是市价法,而不是像现金管理产品一样使用摊余成本法计价(现金管理产品被豁免使用市值法),它更加符合净值化要求,且满足了按日开放的需求。
所以,新品“类货基”的业绩比较基准设定也会和存量现金管理产品有本质区别:新品的业绩比较基准通常参照中债(0-1年)国债财富指数、中证货币基金指数收益率、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等测算;而存量现金管理产品的业绩基准通常参考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七天或一定时间段的通知存款基准利率水平来测定。
市场接受度方面,以农银理财发行的四只市值法计价产品为例:它们基准处于2.7%-2.75%,四只首募规模加总起来近百亿,为96.12亿元,市场接受度还待提升。
规模很重要,规模不能丢。这就是理财公司为了不丢失偏好现金理财产品的客群,低调做出的一切努力。
新动态:挂钩货基指数的固收产品也来了
如果说公募基金可以因为大比例投资存单而推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那么,银行理财自然也可以推出挂钩货基指数的理财产品,从而来满足自身大比例投资货币基金的需求。
记者注意到,招银理财日前低调发行了“招睿泓瑞活钱管家日开一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这款日开类的固收产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业绩比较基准为:70%×货基指数(CN6112.CNI)收益率+30%×中债综合财富指数(CBA00201.CS)收益率,是理财公司发行的首只以货基指数挂钩基准业绩的理财产品。
根据产品说明书,该产品资金主要投资于公募货币基金、公募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工具等固定收益资产。其中,仅投资于货币基金的占比就不能低于30%。正是基于底层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所以该产品以挂钩货基指数来确定业绩基准。 虽然还不能一下子对齐存单指数基金,但银行理财反应已经很快:在首批6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刚全部发行完毕并成立后不久,就紧锣密鼓低调推出挂钩货基指数理财产品,进一步丰富净值型产品货架。 跟首批6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首募规模并不是很大(总募集规模152.36亿元)的境遇类似,过分低调的“招睿泓瑞活钱管家日开一号”的销售也不是很火爆。
有银行理财人士指出:该产品的基准没法以直观的数字形式展示,所以投资者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产品意义还是很大的。我们也在学习公募、学习同业,争取推出挂钩存单指数的理财产品。”一名大中型银行理财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责编:战术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