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12月23日消息,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跨周期调节措施,推动外贸稳定发展;部署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后实施工作。
会议指出,今年我国进出口快速增长,为稳定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但当前外贸面临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因素增多。会议提出五方面保订单、稳预期、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加强对进出口的政策支持,进一步鼓励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加强对企业的配套服务,缓解国际物流压力,支持地方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制度、积极开展贸易调整援助工作、助力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等。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企业除了受疫情的影响,其需求也不稳定。特别是欧美经济成长动力下降,同时面临高通货膨胀考验。预计,欧美明年的货币政策会越来越紧,可能出现经济萧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部市场压力很大。因此,在2021岁末年终之时,国常会部署上述措施推动我国外贸稳定发展,十分必要,将产生积极影响。
外贸连续增长,但面临不确定因素增多
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5.3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自去年6月份起,我国外贸月度进出口总值已经连续18个月保持正增长。
不可忽略的是,在全球贸易萎缩、中国外贸“一枝独秀”的同时,从2021年3月以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下滑,特别是9月、10月降至临界点——50%以下,直至11月(PMI)才重回扩张区间。
白明认为,从外贸进出口额走势与PMI走势来看,显示出一种差异:一边外贸在增长,另一边订单指数在下降;外贸的同比指数虽然都有上升,但是出口的指数上升的速度慢,进口的指数上升的速度快,但是两者一比较,贸易条件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白明表示,在全球贸易受疫情严重冲击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之所以增长不错,得益于我国率先有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其他国家不仅增加了对我国疫情防控物资的进口需求,而且对一般商品的进口需求也相对增加,“客观来说我们补了人家的缺口。”
白明举例,之前东南亚一些国家疫情严重时,他们的订单很多都流到中国了。但现在随着这些国家纷纷复工复产,有相当一部分订单回流过去。
展开全文“再加上现在人民币升值,国际海运的运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各种原材料价格也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外贸企业实际上干得比较苦。”白明说。
加强企业配套服务,重点解决“看人下菜碟”问题
为了推动外贸稳定发展,此次国常会特别提出,要加强对企业的配套服务,推动解决企业在发展内外贸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拓展贸易渠道、完善供应链等方面遇到的问题。2022年对加工贸易企业内销暂免征收缓税利息。
白明对此解释,以往外贸企业往往“看人下菜碟”,对国外客户高标准,对国内市场生产的产品“瞎凑合”。因此,国常会提出推动解决企业在发展内外贸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拓展贸易渠道、完善供应链等方面遇到的问题,重点是出口转内销,其中最核心的是解决“看人下菜碟”的问题。
与此同时,白明表示,不能机械地理解“出口什么,国内市场就干什么”。他举例道,“比如同样一个出口饼干,国外可能愿意吃辣的,国内愿意吃甜的,那这个就不用简单模仿了。”
海运成本高居不下影响因素众多,需多措并举缓解国际物流压力
近年来,由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物流运力紧张,成本大幅提高,给外贸企业造成不小压力。
此次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给出了相应措施。会议指出,要缓解国际物流压力。鼓励外贸企业和航运企业签订长期协议。依法依规打击违规收费、哄抬运价等行为。支持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物流方面的普惠性金融支持。
白明表示,由于疫情等因素造成全球贸易规模萎缩,国际海运市场出现供需失衡,“满箱去、空箱回”等现象大幅提升了我国外贸企业的海运成本。此外,疫情使得船员难招,集装箱周转、回流缓慢,这就造成了“一舱难求”、“一箱难求”、“一位难求”,多重因素造成海运成本居高不下。
对于鼓励外贸企业和航运企业签订长期协议等举措,白明表示,此举对于改变现状会起作用,但不一定立竿见影,还需要与其他措施形成“组合拳”。是否能彻底解决违规收费、哄抬运价等行为,有待实施后检验。
红星新闻记者 张炎良 实习生 王利赟
编辑 谭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