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重点  阿里巴巴  上了  麻雀  支付宝H5  机构  礼包  一个月  条例  上限 

2021年度:信托行业七大关键词关于汉朝的电视剧

   日期:2023-06-21     浏览:24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信托业的2021年是安静的一年。 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持续严苛的监管氛围,以及沉重而紧迫的转型压力,每一项都让信托公司眉头紧锁,低头沉思。 转型方向是清晰的,行进过程却是艰难的。 融资类信托、通

中国信托业的2021年是安静的一年。

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持续严苛的监管氛围,以及沉重而紧迫的转型压力,每一项都让信托公司眉头紧锁,低头沉思。

转型方向是清晰的,行进过程却是艰难的。

融资类信托、通道类信托按部就班压降缩量,标品信托一如预期爆发增长,信托资产规模逐步企稳,行业转型顺势踏入攻坚深水区。

作为行业观察者,证券时报记者特此盘点2021年度的信托行业,用七大关键词总结回望,记录历史进程中的中国信托业。

证券时报记者 杨卓卿 邓雄鹰

刘敬元

20万亿

2021年,信托资产规模在20万亿的关口稳住了。

自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发布以来,信托业进入转型阶段,资产规模从2017年四季度末的高点持续回落。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信托资产规模降幅渐趋平稳,2021年二季度首次出现回升。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三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为20.44万亿元,虽较二季度末的20.64万亿元有所下降,但略高于一季度末资产余额,规模变化趋向平稳。

从资金来源看,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10.55万亿元,占比51.63%,继二季度末首次突破50%后再度提升;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为5.12万亿元,占比25.04%;管理财产信托规模为4.77万亿元,占比23.33%。

虽然信托资产规模持续压缩,但集合资金信托的规模整体保持平稳,占比持续提高。非资金类的资产来源即管理财产信托占比也呈现上升趋势,较2017年末的16.53%上升6.8个百分点。相对应的是,以通道类业务为主的单一资金信托,其规模和占比经历了长时间的连续下降。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占比较2017年末的45.73%大幅降低20.09个百分点。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分析,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信托业的业务转型已经取得一定成效。融资类与通道业务继续压缩,房地产信托规模得到有力管控,资金投向不断优化,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不断增强。同时,标准化投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证券市场信托的持续发展。

他认为,随着转型成果的显现,行业发展方向愈加明晰。未来,信托公司应继续积极推动业务转型,以满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

压降

压降,已经连续三年成为行业关键词。

展开全文

在2021年2月7日召开的年度信托监管会议上,监管人士明确传达2021年将继续开展“两压一降”,主要内容包括:融资类信托规模再降10000亿,违规金融同业通道清零,风险处置3000亿以上;房地产规模不超过2020年年末。

为了督导信托公司严格完成任务,监管部门年末再向信托公司发出“压降指令”——各信托公司以2020年年底的主动管理类融资信托规模为基础,2021年必须继续压降约20%的比例;至于通道类业务,监管部门给出的处理意见是,“应清尽清、能清尽清”。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年末下达的监管指令中,监管部门要求各信托公司内部严格把关,严禁违规新增信托通道业务、违规调表和数据造假。

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的官方数据显示,在监管部门持续压降融资类信托的政策背景下,融资类信托规模自2020年三季度以来快速回落。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为3.86万亿元,同比下降35.13%,环比下降6.57%;融资类信托占比为18.88%,同比下降9.6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1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以通道业务为主的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及占比逐年下降,2021年至今的同比降幅度超过20%。

回顾此前,监管人士于2020年年中曾经表态,压降通道业务和融资类信托业务,不仅过去要求压,现在要求压,今后还会要求压降。监管政策不会一刀切停止信托公司开展融资类信托业务,而是会逐步压缩违规融资类业务规模,促使其优化业务结构,直至信托公司能够依靠本源业务支撑其经营发展。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周萍表示,“压降融资和通道类业务是防范行业风险,避免行业盲目扩张带来风险隐患,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托公司应提高站位,增强大局意识,贯彻监管部署安排,有序压降通道及融资类业务规模。”

房地产信托

大幅压缩房地产信托业务,是监管部门2019年8月以来的政策导向,也是从彼时开始,房地产信托未曾缺席行业年度关键词。

至2020年年末,房地产资金信托余额为2.28万亿元,同比2019年年末的2.70万亿元下降15.75%,环比三季度末的2.38万亿元下降4.19%。与此同时,房地产信托占比为13.97%,低于2019年四季度末15.07%。

2021年,伴随着华夏幸福、恒大集团等大型房企风险暴露,房地产行业进入加速洗牌期,信托公司在房地产领域的资金投入持续收紧。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投向房地产业的资金信托余额为1.95万亿元,同比下降18.13%,环比下降6.30%;房地产业信托占比降至12.42%,同比降低1.38个百分点,环比降低0.59个百分点。

业界观察人士认为,房地产行业调控升级有助于防范金融资源过度集中,避免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房地产信托业务规模和占比的下降,有助于信托公司将更多资金投入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更好地发挥信托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职能。

2021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银保监会也表示,将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等。

不过,中诚信托投资研究部认为,由于“房住不炒”政策基调并未发生改变,房地产信托整体业务规模难有较大增长;在持续压降融资类业务规模的政策下,股权投资、并购基金等业务模式的规模将有所增加;合作伙伴、业务发展区域将向头部优质企业和一二线城市集中。此外,信托公司还需关注购房尾款资产证券化等相关业务机会。

标品信托

标品信托的爆发式增长延续了整个2021年。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在资金信托投向的五大领域中,证券市场已成为第二大领域,仅次于工商企业领域。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资金信托规模为15.67万亿元。其中,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余额为3.06万亿元,同比增长38.12%;证券市场信托占比升至19.50%,同比上升6.66个百分点。

证券市场信托的增长主要源自投向股票和债券的资金信托产品,特别是投向债券的资金信托产品。三季度末,资金信托投向股票、债券和基金的规模分别为0.65万亿元、2.13万亿元和0.28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54%、57.36%和10.75%。

在这一领域中,TOF产品已成为现阶段众多信托公司业务转型的一致选择。

据用益信托研究院数据,截至11月12日,今年新增的TOF规模约为787亿元,参与布局的信托公司达到40家左右,较去年年末增加20多家。

另据可供参考的公开信息,2020年年末,业内有5家信托公司的TOF业务规模超过20亿元;而截至2021年11月末,前述公司中有3家此项业务规模已超过百亿元。

对于标品信托业务的趋势,周萍指出,在政策的引导下,预计证券市场信托的规模和占比将持续提升。与此同时,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环境为信托公司带来了标准化资产投资机会,信托公司应充分发挥信托资产的本源属性,发展直接融资业务,促使金融市场投融资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结构相匹配,形成良性互动且高效运转的金融与实体经济资金融通格局。

高管流动

行业变革期,信托高管加速流动。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12月8日,2021年监管批复任职资格的信托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多达24位,涉及22家信托公司。

另据公开信息,还有数家信托公司迎来新总经理,但任职资格尚待批复,比如西藏信托、兴业信托等。其中,部分信托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在今年双双有变动,比如中诚信托、外贸信托等。

若加上副总经理、财务官、风险官等,信托公司高层变动情况更多。68家信托公司中,超过一半公司出现高管变动。

高管变动的原因,往往源自几类情况:一是信托公司股东变动。新股东入主往往会对信托公司发展有新思路,新股东也会聘用新班底,制定并推行新战略;二是常规市场化流动。大多是考核竞争的结果,往往与信托高管的业务能力、业绩达成情况有关;三是风险资产处置过程中的高管调整;四是前任的原高管变动后新人补缺。原高管变动可能是因工作原因调动,或是退休,或是被调查等情况。

总体来看,高管变动的主要因素又存在一定相互关系。从信托公司的业绩展望、股权变化趋势看,信托高管的较高流动性在短期内大概率还将持续。

有业内人士认为,信托公司异地部门业务将来若收紧,而信托公司注册地和办公地不一致不再被允许的话,信托行业高管还将加速流动甚至流失。

相对来说,公司治理完善、经营稳健、高管专业能力强的公司,高管团队会更稳定一些。不过在行业市场化竞争趋势下,信托高管的适当变更和流动,往往是信托公司和信托行业、信托人才在发展目标下的选择,是一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正常现象。高频的高管层变动,特别是“一把手”(董事长或总经理)变动,会对信托公司的稳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随着信托行业回归本源,经过一段时期的战略调整和实践磨合后,相信流动也会回到正常水平。

新规

2021年,信托行业迎来数项新规。

7月30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清理规范信托公司非金融子公司业务的通知》,以“压缩层级、规范业务”为主要思路,整顿规范信托公司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明确清理规范工作安排。自《通知》印发之日起,信托公司严禁新增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已设立的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不得新增对境内外企业的投资。

近年来,部分信托公司以固有资产直接或间接设立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等业务的境内一级非金融子公司,其中部分公司由于经营管理相对薄弱、合规意识相对淡薄,在展业过程中也滋生了市场乱象,累积了风险。比如,开展监管套利、隐匿风险的通道业务;与母公司之间存在融出资金、转移财产、输送利益等违规关联交易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非金融子公司业务的清理规范,将有效推动信托公司回归本源。

10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整顿信托公司异地部门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成为行业各方关注和热议的焦点。据了解,近年来,信托公司为便于展业,普遍在注册地以外设立业务、营销等部门。因管理半径拉长,多数信托公司对异地部门缺乏有效管控,积累风险隐患,影响监管政策传导执行。

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信托公司在一年之内完成对异地管理总部的整顿,要点包括中后台部门迁回注册地或与注册地部门合并,所有异地部门的员工总数应占信托公司员工总数的35%以内等。征求意见稿还提到,董事长(含副董事长)、经营管理层、监事长(监事会主席)应常驻注册地办公,不得在异地设有办公场所。

有资深行业人士分析,这份征求意见稿如果真的落地将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目前业务规模排名靠前的多家信托公司均有相当体量的异地业务。不过,征求意见稿也为整顿之后的信托公司留有过渡时间窗口。

今年严监管持续加码的背景下,信托行业持续推动转型。中信证券认为,从长期看,严监管稳步推进且态势延续,叠加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信托行业长期将持续回归本源,强化主动管理能力,达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目的。

重组

掰着手指头算算,目前处于重组中的信托公司真不少——安信信托、新华信托、新时代信托、四川信托、华信信托、华融信托等等。

整个2021年,这些信托公司的重组进程一直牵引人心,但实际进展却较为缓慢。

安信信托早在2020年3月即开始筹划风险化解重大事项,2021年年中公布重组方案,公司将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引入新的控股股东上海砥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募资90.13亿元用于充实资本金,重组完成后将易主国资委。同时,安信信托还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等签署《债务和解协议》,债务和解总额近90亿元。之后,安信信托就交易进展还披露信息称,由于本次交易标的资产较为复杂,截至目前,相关审计、评估及估值工作尚在进行中,公司将在审计、评估及估值工作完成后,再次召开董事会,对相关事项进行审议。

2020年7月17日,新时代信托与新华信托同时被中国银保监会依法接管,原定接管期一年。至今年年中,银保监会表示将依法延长相关机构接管期限一年,至2022年7月16日止。期间,两家信托公司先后发布公开招募股权重组意向投资者的消息,但截至目前尚无公告进展。

12月2日,四川信托发布《风险处置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向公众披露重组信息——三大中介机构已向四川信托提交资产负债表审计、法律尽职调查和资产评估结论报告;公司部分重点风险项目陆续实现现金或资产清收;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刘某某等5人依法执行逮捕,对另外7人依法取保候审,对相关涉案资产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

2020年11月、2021年7月,华信信托先后两次发布征集战略投资者的公告。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已有数家机构前来调研华信信托,但相关意向和投资计划尚未敲定。

受中国华融原董事长赖小民激进经营影响,华融信托发展粗放、无序扩张,导致公司风险高企,此前投放项目陆续出现风险,直至2020年集中呈现。2021年8月2日,中国华融发布公告称,针对华融信托存量债务情况,拟与主要机构债权人协商“债转股+股权转让”方式对华融信托实施股权重组。银行间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华融信托实现净利润1.74亿元,扭亏为盈。

原文链接:http://www.jingke.org/news/show-105018.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度:信托行业七大关键词关于汉朝的电视剧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