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金额  钱包  收acf  bc支付接口  U型电缆槽模具,电  有谁  连接器  私人  插件  厂家直销 

重磅发布!2021年公募基金十大“最”来了那英身高

   日期:2023-06-14     浏览:28    评论:0    
核心提示:基金规模最多—— 24.4万亿!基金总规模创出历史新高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这些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4.41万亿元。这是基金

基金规模最多——

24.4万亿!基金总规模创出历史新高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7家,这些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4.41万亿元。这是基金行业公募基金总规模的历史最高值,显然2021年又是乘风破浪、蓬勃发展的一年。

2021年A股震荡是总旋律,然而在市场起伏之下行业仍实现较快发展。数据显示,公募基金总规模从年初的19.89万亿增长至10月末的24.41万亿,前10月增加4.52万亿,增幅达到22.7%,显示出公募基金较强的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今年前十个月各类型基金份额和规模均出现增长,其中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增幅较大。

权益类基金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包括混合和股票在内的权益类基金年初总规模为6.42万亿,而在10月末达到8.01万亿,意味着这类基金在波动中逆市增长1.77万亿,在公募基金新增规模中占比39.28%,依然是公募市场重要的 “生力军”。此外,今年“固收+”产品也获得大发展,因此混合型基金增长迅猛,成为前10月增长最快的一类产品。

基金经理“百亿俱乐部”仍在扩容。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目前管理规模超过100亿的权益基金经理(含指数型产品)达到309位,4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破千亿。从主动权益基金来看,有18位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超400亿,易方达基金张坤、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中欧基金葛兰、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等的管理规模超过了900亿。

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代表,在市场中话语权还在增强。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A股总市值5.72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8.31%,两项核心数据继续同步上行,为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公募基金总规模的不断攀升,是公募基金完善的内控体系和稳健的业绩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未来,公募基金依托强大的管理能力,继续高质量发展,同时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比重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推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增强公募基金财富管理和普惠金融的功能,助力资本市场继续高质量健康发展。(方丽)

基金分红最慷慨——

年内分红超2600亿创历史新高

受益于2019年和2020年两年基金行业“大牛市”,2021年基金分红明显慷慨很多,年内基金分红超2600亿,一举创出历史新高。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今年以来共有2586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累计分红2619.9亿元,较去年底的1893.28亿元大幅增长。从类型来看,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红总额超过1000亿元,占据公募基金今年以来分红总额的“半壁江山”。

从单只分红金额来看,张清华管理易方达裕丰回报分红颇为“慷慨”,该基金年内分红总额达110.4亿元,此外农银汇理金穗3个月今年分红也达到90.1亿元,力度较大。一批明星基金经理“出手也大方”,周应波管理的中欧时代先锋A年内分红37.06亿元,易方达价值精选、华夏回报、招商中证白酒、南方成分精选、万家行业优选、易方达安心回报、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易方达优质精选等分红超过19亿,基金经理包括了张坤、刘彦春、侯昊等顶流基金经理。

展开全文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基金产品多次分红,年内分红总次数逼近5000次,达到4948次,整体分红次数也创出历史新高。

对比历史数据发现,历史上分红超过2000亿的年份主要是“大牛市期间”,一次是2016年,当年基金分红总额为2072.32亿元,明显受益于2015年大牛市。另一次出现在2007年,当年基金分红总额达到2226.16亿元,也是大手笔分红较多,受益于2007年和2006年两年的大牛市。其他年份多数分红额度在1000亿以下,而近三年表现较好,2018年、2019年、2020年基金分红总额分别为1038.75亿元、1279.2亿元、1892.55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各季度末、年底都是基金分红的高峰期,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基金分红增多也很正常。无论是累计分红次数,还是分红总金额,均创下历史新高,今年这一分红激增与过去几年优异的业绩表现有关,高分红的基金有不少长期业绩表现靓丽的明星基金经理产品。

从基金分红来看,主要是处于四方面考虑,第一、基金业绩突出,锁定收益并让持有人享受投资回报;第二,产品规模太大影响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分红降低一定的规模;第三,出于对后市谨慎的考虑;第四,基金合同对分红条件、分红次数、分红频率有明确约定,按照合同分红,近年来小额多次分红情况明显增多。(方丽)

人才流动最快——

基金经理离职和新聘人数均刷新记录

在今年波动剧烈的市场环境中,面对前所未有的业绩压力,已有超300位基金经理离职,为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年内已有近700位新人开管产品,创历史同期记录,其中绝大多数是基金公司内部培养的投资人才。

Wind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间,每年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分别是159位、170位和194位。而2015年离职的基金经理多达302位,当年A股的火爆行情,令基金经理尤其是业绩突出的基金经理改变了职业规划。2021年以来截至12月10日,306位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创历史记录。

具体来看,今年离职的306位基金经理涉及12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其中13家基金管理人有5位以上基金经理离职。

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创历史同期新高,对此,沪上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投研总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行情因素,为了获得一个更高的薪资,很多基金经理会选择在业绩高点时跳槽。经过2020年的行情高点,今年迎来了离职高潮。第二是基金行业的分化。近两年,行业大发展,基金公司之间分化非常大。不在头部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很难分享市场红利,于是想跳去头部或者排名更靠前的公司。

与此同时,截至12月10日新聘基金经理则有689位,表明基金行业大发展背景下行业向心力正持续吸引人才。这些新聘基金经理中,除去几十位多位从外部引进的有基金管理经验的人才外,多达600位左右的基金经理为刚开始管理基金的新手。今年以来加入基金经理队伍的新人多为“85后”,是新生代基金经理的代表。

对此华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今年新基金经理人数爆发,原因之一是新产品的大量发行,基金经理需求大增,不少公司启用“新人”。沪上一位公募产品部人士则称,爆款基金的快速扩容导致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急速壮大,部分在管规模较大的基金经理或将短时间内不再接手新产品。因此,公募行业对增量基金经理的需求扩大。(张燕北)

新基金发行最多

——超1700只新品诞生

2021年新基金发行市场可谓随着A股震荡而“跌宕起伏”,在这样权益基金发行冷热交替之间,仍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今年的基金发行数量已创下了历年新高,达到1726只,超过2020年全年的1386只。整体来看,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总规模已超过2.6万亿元,无疑是基金行业历史新基金发行第二“火爆”的年份。

数据显示,今年基金发行整体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一季度市场情绪高涨,基金发行火爆,多只百亿爆款基金在此期间诞生,不到三个月时间新基金成立规模站上万亿元,这样的速度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但随着核心资产的急剧回调,基金发行骤然降温,二季度基金规模缩减至5548.72亿元。进入三季度,基金发行有所回暖,三季度合计发行规模超7200亿元。而10月份以来两个多月时间基金发行规模为4200亿元。

距离今年行情收官还剩不到20个交易日,各家基金公司在年末都会新发产品布局明年行情,同时又是基金公司自购最频繁的时段。今年能否延续去年突破3万亿份的发行份额,业内人士认为依旧值得期待。(张燕北)

单只新基金配售比例最低——

1.76%创出历史新纪录

2021年诞生出两大“硬核”纪录:一个是公募基金历史上单只新基金认购规模最大的纪录;另一个是公募基金历史上单只新基金配售比例最低的纪录。这两大数据充分说明了行业的蓬勃发展。

2021年5月底,“划时代“基金品种——首批公募REITs正式发行引爆了市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纷纷热情涌入。面向公众发售时,这9只公募REITs产品均被抢购,实现“一日售罄”并启动末日比例配售。尤其是中航首钢生物质REIT,配售比例仅1.7592%,创出了历史上单只新基金配售比例最低的纪录。此外,博时招商蛇口产业园REIT、富国首创水务REIT的配售比例也在2%左右,分别为2.394%、2.41%,被市场成为“比上海车牌还难中”。

今年11月结束的第二批REITs发行中,华夏越秀高速公路、建信中关村产业园REIT的配售比例也很低,分别为2.6%、1.83%。

不仅REITs产品受到追捧,今年发行的首批北交所基金的发行也获得追捧,首批8只产品均“半日售罄”,如汇添富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认购比例仅为6.9886%,在历史纪录上也排名靠前。

12月6日成立、由老将饶刚挂帅的睿远旗下第三只产品——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也毫无意外的成为爆款,千亿级资金追捧,最终配售比例为9.8%。而2020年2月份成立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当时也引起市场追捧,当时配售比例为4.9%,均非常低。

对比历史数据看,2019年12月发行的广发科技创新基金一日大卖300亿,最终配售比例低至3.3%,是当时公募基金比例配售新低,而这一纪录已经被公募REITs刷新。此外,2019年的科技创新主题产品发行也获得市场追捧,不少产品的配售比例都在3%~5%之间。

业内人士表示,新基金发行配售比例不断创出新低,主要存在两类情况,一类是长期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挂帅的新基金产品,引发渠道积极推动,投资者积极追捧因此成为爆款,配售比例较低。另一类是行业创新产品,如科技创新主题、北交所主题、REITs基金等,市场“追新”热情较高,因此引发爆款出现,配售比例同样很低。

基金行业经过20多年发展,依靠透明的机制、多元化产品、一批业绩经过多轮牛熊考验的基金经理等,已经获得市场认同。在居民财富逐步向权益市场转移的大背景下,一些长期业绩稳定的产品,以及一些便利的创新产品受到资金持续关注是大势所趋。(方丽)

权益ETF扩容最快——

成立数量与规模双双创新高

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指数化投资越来越受投资者认可。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布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产品的热情不减,推动年内新发股票ETF成立数量与规模破历史新高。

截至12月10日,年内新成立的股票型ETF数量达到254只,这个数据已超过2019年和2020年全年的总和。

其中,有37家基金公司在今年发行了股票型ETF,分布在大中小三类公司中,但布局主体仍多为头部公司。仅华夏基金一家,就已经发行了24只,易方达、国泰、富国、华宝、华泰柏瑞、嘉实、银华基金等公司发行数量均超过10只。

结构性行情下,基金公司最青睐发行行业主题类ETF,今年共成立150只左右,覆盖有色、化工、养殖、新能源、光伏、游戏、医药、证券、食品饮料等众多细分行业。

今年以来股票ETF发行总规模合计1807.44亿元,同样创出历史新高记录。2020年和2019年全年,这一数据分别是1132.41亿元和1729.57亿元。

伴随着ETF的迅速扩容,权益ETF的总规模也创下历史记录。截至11月22日净值更新,全市场542只权益类ETF,总管理规模达到10003.67亿元,今年正式突破万亿关口,成为权益类ETF市场的里程碑事件。

2018年以来,权益类ETF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2018年末,权益类ETF总规模只有3468亿,到2019年末增加到5360亿,2020年末继续增加到7746亿。而今年,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总规模已经突破万亿。要知道,十年前的2011年,权益类ETF总规模还不到1000亿。十年,超过十倍的增长,增速惊人。

数据显示,我国ETF头部效应较明显。从基金公司的产品数量和规模来看,大中型基金公司、先发基金公司在ETF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深圳一家中型公募市场部人士表示,“相较于其他类型基金产品,ETF更容易出现马太效应,因为流动性好、规模偏大、交易量大的场内基金,更容易吸引机构和大户等资金。随着头部基金公司积极发行ETF,产品线渐趋完整,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但相较于海外市场,中国的ETF发展空间还很大,Smart Beta策略类ETF、更加细分领域和崭新领域的定制型ETF产品都有一定可操作性。(张燕北)

FOF发展最快一年——

2021年发行量破千亿创新高

2016年9月起,中国证监会和基金业协会密集发布FOF相关法规和指引,直到2017年10月首批公募FOF正式落地。而这类诞生四年的品种终于在2021年迎来跨越式大发展,不仅新产品首发规模纪录频频被改写,全年发行量破千亿更是一举创出历史性新高。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今年以来成立的FOF基金(含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达到82只,合计募集规模为1146.52亿元。这一数据也“秒杀”了新基金发行破3万亿的历史性2020年,当年合计成立50只FOF募集总额为309.94亿元。

此外,交银招享一年持有、广发核心优选六个月持有、兴证全球安悦稳健养老一年持有、浦银安盛嘉和稳健一年持有、嘉实民安添岁稳健养老一年持有等产品成立规模就达到或者超过50亿,其中不少产品一日售罄还启动比例配售。

正因为新FOF产品爆款频出、产品表现稳健,FOF产品总规模节节攀升。数据显示,目前从2017年130亿元增加到2021年三季度的1879亿元,增长接近14倍,数量增长33倍。

更引起市场关注的是,今年FOF产品品类创新不断。2021年8月起,首批FOF-LOF和首批ETF-FOF密集面世;而12月份,首批QDII-FOF-LOF产品也上报证监会,不同工具属性、投资策略和风险收益特征的公募FOF创新的陆续推出,给投资者不断带来新工具。

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机构投资优势突出,公募FOF通过专业筛选出较好的基金并结合市场环境进行跟踪调整,解决个人投资者选基金以及长期投资的问题。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步成熟有效,专业投资优势越来越突出,未来个人投资者也会经历从个人炒股到买基金、再到买FOF逐步演变的过程,更多投资者也会逐步接受这类产品,此类产品具备较大发展空间。公募FOF在2021年走上快车道,为公募FOF的发展打开了新篇章。随着我国养老第三支柱体系的建设进程加快,公募FOF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方丽)

基金清盘在加速——

227只基金清盘创出2019年以来新高

自2014年行业出现首例基金主动清盘以来,基金清盘逐渐常态化。在今年股市大幅波动的背景下,基金清盘数量也快速增多,年内已有超200只基金清盘,创出2019年以来新高。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2月12日,今年以来已经有227只基金清盘(含处于清盘期品种,下同),其中权益类和债券类基金占据“半壁江山”,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合计达到120只,而债券型产品清盘也达到98只,此外货币基金和QDII基金分别达到2只和7只。

业内人士分析2021年基金清盘原因表示,一方面,近两年新基金发行的数量和规模都创下历史新高,部分基金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由于业绩未达到预期或者规模本身较小,容易导致清算。另一方面,2月份以来市场大幅回调,赚钱效应明显减弱,投资者赎回叠加市值缩水也会导致部分基金产品触及清盘线,导致清盘。此外,基金行业“赎旧买新”的现象仍然存在,导致行业热衷发行新基金,忽视老基金持续营销,也会导致部分老基金规模缩水。这也是行业中基金清盘的主要原因。

而从基金清盘历史沿革来看,整个行业一度对基金清盘视作“洪水猛兽”,即使基金产品规模较低也会尽力“挽救”,不会选择清盘。直到2014年首只主动选择清盘基金出炉,正式打开行业基金清盘大门,随后逐渐有基金宣布清盘。

基金清盘正式达到高潮是2017年和2018年,尤其是2018年全年基金清盘数量达到428只,创出一个历史新高。这主要受到委外新政等影响,导致委外基金大量清盘。而2019年下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清盘增多,有些是因为基金业绩长期不佳,也有一些是因为和市场风格不契合、渠道不给力导致。数据就显示, 2019年、2020年全年清盘基金数量为132只、172只,其中权益类品种较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基金清盘政策有新情况——流程得以简化,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这也意味着,基金清盘流程时间缩短,一方面持有人可以更快收到清算资金;另一方面也引导基金行业健康发展,基金公司布局产品更为理性科学,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减少迷你基金数量。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正常清盘并非“坏事”。迷你基金的管理成本很高,不仅基金公司有运营成本,这一运营成本可能还会因基金规模太小影响净值;同时也对投资操作或有影响,正常清盘其实好过于“硬抗”。同时,也让基金公司把更多精力放在重点基金上,“优胜劣汰”自然循环也让行业良性运转。(方丽)

自购最积极——

公募年内自购规模超50亿

今年市场跌宕起伏,但基金公司自购的热情却逆势上扬,用真金白银为自家基金背书。截至12月10日,年内公募自购规模超50亿,创历史同期记录。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年内共有92家基金公司申购自家基金合计394次,申购基金数394只(各份额分开统计),净申购额50.18亿元,较2020年同期时的33.64亿元同比增加49.17%。今年基金公司自购的基金绝大部分为新发基金,大多都是在其成立时申购。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8年、2019年、2020年,基金公司自购产品中债券基金规模分别为17.68亿元、14.49亿元、18.94亿元,占当年基金自购总规模的比例分别为54.1%、50.54%、45.49%。

与往年的多数情况下债基自购占大头不同的是,2021年以来的基金自购大多发生在权益类基金中。据统计,年内基金公司自购股票型基金合计14.96亿元,自购混合型基金合计14.65亿元,权益类基金自购金额合计达29.61亿元,占比达近6成;年内自购债券基金12.95亿元,占比不足3成。

从单家公司自购规模来看,有17家自购超过1亿元,25家自购金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自购金额最大的公司是国泰基金,尽管截至12月10日该公司自购23次,自购金额却已高达3.9亿元。自购规模排名第二的是天弘基金,年内共用自有资金3.1亿元申购旗下47只基金。此外,建信、汇添富、南方、工银瑞信等公司自购金额也超过1亿元。

除了基金公司层面的自购之外,今年以来还有公司高管和知名基金经理进行自购。广发大盘价值混合11月22日至12月3日发售,拟任基金经理王海涛自购500万元。9月,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杨建华自掏腰包100万元买入自己管理的新基金长城兴华优选一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同时,长城基金总经理邱春杨也自掏100万元购买了该基金。8月,汇添富价值领先混合发售时,基金经理胡昕炜自购200万元。此外,鹏华基金基金经理袁航、汇丰晋信基金基金经理陆彬等也出手自购。

从基金公司自购基金的业绩看,今年以来,394只自购基金中有273只实现正收益,其中52只基金收益率超过10%,名列前茅的基金大多是新能源主题基金。

对于基金公司自购的初衷,深圳一位公募产品部负责人表示,自购一方面可以彰显市场信心,给投资者传递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看好后市和自家产品赚钱能力的信号;另一方面,行业内很多基金公司其实已经建立了长效的自购机制,基金公司选择知根知底的基金经理进行投资。(张燕北)

参与定增最活跃——

公募斥资逾千亿抢筹上市公司定增

自2020年2月份国内出台再融资新规以来,A股定增市场持续增长。2021年定增项目发行数量再创新高,年内已有超600家上市公司披露定增预案,合计募资金额达到了万亿规模。公募基金参与定增的热情有增无减,年内合计斥资上千亿元参与定增,已超过去年全年。

截至12月10日,A股共有431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增事宜,超过去年全年401家的数量。其中,超一半上市公司定增事宜得到公募基金参与。

从基金管理人的角度看,Choice数据显示,按增发公告日计算,截至12月10日62家基金公司今年以来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合计认购总额超10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从各家公司参与定增的情况看,首尾分化较为明显,认购金额最多的前10家公司合计认购金额占总认购金额的7成以上。

九泰基金定增投资中心总经理刘开运表示,公募基金参与定增投资升温,主要是因为2020年再融资新政出台后,定增投资的门槛出现明显的下降,一方面是投资门槛的下降,再融资新政中将公司定增发行对象增加到35个,明显降低了单个投资者的投资门槛。

另外一方面,再融资新政中定增投资股份的锁定期明显变短,由过去的一年变为六个月。过往公募参与定增较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定增股份的锁定周期过长,基金或许因为担心流动性风险而不参与定增投资,现在这一流动性风险大幅降低。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参与的项目中,超七成项目能够取得浮盈,平均收益率达32.08%(仅统计公布定增价格的公司),所有基金单次参与定增平均浮盈约为700万元。

事实上,今年以来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出手参与上市公司定增项目。傅鹏博的睿远成长价值参与上机数控定增浮盈超2亿元。冯明远管理的信达澳银先进智造、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等多只基金参与合纵科技定增项目,也取得一定浮盈。

此外,今年的定增项目还获得了另外一些顶流基金经理的“捧场”,谢治宇、周应波、张坤等旗下基金均有大手笔参与,并取得了不菲的收益。(张燕北)

编辑:舰长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原文链接:http://www.jingke.org/news/show-101441.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重磅发布!2021年公募基金十大“最”来了那英身高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